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大学生在PSC中普通话语感的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大学生在PSC中普通话语感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PS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考试, 应试人的母语(第一语言)是汉语,重点测查考生的读和说的口语语感能力。普通话的语感就是对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正确掌握和熟练使用, 尤其是对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的感受和运用。PSC和普通话的语感关系密切,考生的语感能力差,对语言缺乏足够的敏感是当下高校PSC中大学生常见的丢分现象。对大学生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方面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大学生普通话语感是PSC考前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语言学习 普通话 PSC 普通话语感 语感训练 大学生

一、引言

普通话水平测试(PUTONGHUA SHUIPING CESHI,简称PS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考试;采取口试方式,以直接测试为主;应试人的母语(第一语言)是汉语。在2003年重新修订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教育部 国家语委发教语用【2003】2号文件)中,明确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测查应试人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标准参照性口语考试。【1】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PSC不是单纯语言知识的测试,而是言语能力的测试。

二、 何为语感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语”字的解释为:1.谈论:说话。2.言论,话。3.谚语、俗语。4.诗文或谈话中的字或句。对“感”字的解释为:1.感动。2感慨:情感。3.通“憾”。4.感觉。《庄子·刻意》:“感而后应,迫而后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言语交流中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可是上述这些解释又略显简单和抽象。叶圣陶先生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2】 我国最早提出“语感”这一概念的是夏丏尊先生,他把语感定义为对于“文字”的“灵敏感觉”。语言学家王尚文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3】 邢公畹先生认为,语感是“某一语言的本地说者对这一语言的共同的感性认识”。” 【4】吕叔湘先生则把语感具体化为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

语感就是人类对语言的感觉和运用,不可能脱离语言而独立存在,它更侧重于人对言语的感知、领悟和把握,涉及语言的发展和言语的生成和理解,它也是一种积淀了长期的比较、揣摩、学习、训练的结果。这种感受“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包括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内心反应的强烈程度、经验积累的丰富程度、语言文字的修养程度。

三、 普通话的语感

普通话的语感就是对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正确感受和运用, 尤其是对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的感受和运用。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中,对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语调、重音、语速的运用,逐渐形成了敏锐的感觉能力,同时,又在大脑中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语言活动系统,当系统定型后,某种语音信号再次出现时,就会在系统内形成相应的自动反应,从而说出自然流畅的普通话,形成普通话语感。普通话语感也是人们在说普通话时对普通话的感受能力,这种能力一般是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形成并在此过程中自我感受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将“语音标准, 词汇、语法正确无误, 语调自然, 表达流畅” 【5】 所以,PSC不是单纯语言知识的测试,而是一种有标准参照性的言语能力的口语测试。普通话教学训练的目的, 主要就是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语感。

语感好, 语音就标准, 自然流畅, 韵律优美,抑扬顿挫,亲切感人。语感不好, 语音就不准, 让人难以听懂,或一字一蹦, 缺乏流畅, 或语调刻板, 无抑扬顿挫。一个拥有良好语感的人,对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感受和运用能力、尤其是对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的感受和运用能力非常熟练,相比较而言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也较强。

四、 大学生普通话语感对PSC评分影响及训练途经

PSC重点测查考生读和说的口语语感能力。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依据自身所掌握的、被认定为标准的普通话的语感来找出考生在语音、词汇、语法及口语表达等方面所出现的错误与缺陷,从而判定考生普通话水平的等级程度。实行计算机辅助测试以后,第四项说话是在动态的语流中由测试员来对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做出评判,而其它三项则由计算机来评分。

根据汉语方言的实际情况以及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参照应试人业务素质的需要,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范围制定的原则和出发点主要是:一、应试人的母语(第一语言)是汉语;二、应试人具有中等以上的文化水平,一般通晓汉语书面语;三、应试人不仅能听、会说普通话,而且他们所从事的职业要求他们必须能说标准的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6?作为第一母语的方言与作为第二母语的普通话的关系不同于汉语和外语(比如说英语)的关系。香港城市大学的王培光先生通过在香港的调查认为:汉语语感与英语语感的关系并不密切,且在香港会说汉英两种语言的人当中,其汉语语感优于英语语感。【7】

方言语感是指使用某种某方言的人对该方言的感受能力,这种能力往往是在听和说中形成并在听和说的语言实践过程中自我感受语言的能力。普通话的语感与各方言的语感的关系却很密切,很多来自方言区的考生其方言语感明显优于普通话语感。psc中常见到一些考生的语言表达还算流畅,但方言句式和方言语调却频繁使用,这也是目前在计算机辅助测试第四题里经常暴露的一个问题。由此反应出的考生语感能力差,对语言缺乏足够的敏感也是当下高校PSC中大学生常见的丢分点。如果考生在口语考试中意识不到自己的错,那就是明显缺乏对语言的敏感度。不同地区、不同方言、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差异明显,其中因所属方言区的不同导致的得分差异最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主要不是靠语言知识的积累,而是靠语言运用的实践。”【8】

大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往往只注重音节的声、韵、调,而忽略了音节进入语流的丰富语感,在PSC中,虽然每个音节都能读出来也比较准,但是听起来始终是别扭、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从而导致失误或丢分。因此通过培养并训练学生良好的普通话语感来进一步提升其普通话水平是一条很有必要的教学途经。

1.从语音方面来看

有的人学说普通话总是学不像,那就是因为对普通话的语音不够敏感。普通话的语感就是对普通话语音的一种直觉感受能力。 PSC中关于语音错误的评判原则是:把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一个音位发为另一个音位的现象。例如:把“水牛”读成“水流”,这就是语音错误。PSC中对于语音缺陷的评判原则是:未把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一个音位发为另一个音位,但尚未达到标准音位的现象。PSC中对于语调偏误的评判原则是:语调型式不符合普通话规范。例如:“我”调值为“214”,很多考生把该字读为“211”或“215”,前者是只降不升,后者是升得太高,这两种非正确读音在PSC中经常出现。

语音是一项“口耳之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要坚持“以听、说为主, 听先于说” 【9】的听说教学法原则。“字正腔圆”是学习普通话的目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区别发音时人体发音器官的活动方式,体会整个发音的动程及发音部位的不同,培养学生对发音器官活动的敏锐感受能力。掌握普通话声、韵、调的正确发音,“字正腔圆”也是衡量普通话语感是否纯正的一把尺子,有效的气息训练能使考生的语音饱满、和谐而而有力度。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训练学生能区分音节中的正确读音和缺陷读音,熟悉普通话的音节拼合规律。来自方言区的学生如果有普通话音节拼合规律方面的语感,就能够自觉纠正方言中错误的读音。如:湖北方言中容易把j 、q、x与ü 相拼,误读成: zhü、chü、shü三类普通话中没有的读音;东北方言中容易把b、p、m、f与e相拼,从而误读出:be 、pe 、me 、fe四类普通话中没有的读音,如果学生能够熟悉普通话的音节拼合规律,那么就可以避免这一类的发音错误。

2、从语义方面来看

语义感,就是对词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PSC不是测查特定(专门)言语能力, 而是测查一般言语能力。PSC侧重于测查应试人普通话这种语言系统本身的语码操作能力(具体体现为: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应试人的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虽有所涉及但不是测查的重点。

大学生对语义的感觉不容忽视,因为其对语义是否敏感直接影响到PSC。音节组成词就进入了语流, 在语流中, 音节服从词语, 音节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产生了语流音变。普通话的语流音变包括:轻声、儿化、一、不、上声变调、“啊”字变调等。汉语词语中有轻重音,音节的音量有重音、中音、轻音的差别, 词有重中、中重、重轻等格式。曾有考生在PSC第二题中把“孔子”读成轻声。轻重音不但能使词语表义准确, 而且还让汉语的词句自然流畅, 与声调一起构成了词的韵律美, 丰富了词的表现力。一般词汇的语义都带有褒贬或中性的色彩,考生如果机械地强调每个音节的音准, 会造成在表达的过程中只听到有音节, 而没有语流, 使口语表达失去流畅, 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普通话语感。而当若干个词汇组合成句子或句群时,准确把握对语义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语句之中, 词重音仍存在,但已处次要地位, 更多的是要服从于口语表达的需要, 更多考虑的是语句重音。如:有的考生不能正确把握和区分有声调的“兄弟”和轻声词“兄弟”等。从PSC的第三项朗读、第四项说话来看,考生的语感好, 相对来说就能准确地把握语句重音,听起来气息声音、词语序列、感受深浅、主次轻重、抑扬顿挫、韵律显隐等方面能运用自如。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普通话音变规律,培养学生对声音四要素中的音节、音高、音长的感知力,科学训练控制声带松紧的能力。教学内容应包括分辨和实际发音两部分。只有让学生掌握音变知识,有了一定的语流音变的听辨能力,再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才能让学生对于普通话的语流音变的规律不断加深巩固,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音色虽然没有纳入PSC评分,但是学会用气息,做到以气托声,也是考前培训的训练环节之一。中国传媒大学徐恒教授在《播音发声学》里也谈到气息训练对于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气息运动得好,能克服诸如数读音节、语气苍白、语音僵硬、升值与朗读中的停连不当等许多问题。”【10】

3、从语法方面来看

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格式之间的相同相异的敏感。“语法结构是语言最稳固的本质部分,汉语方言间的语法结构可以说基本上是一致的,差别仅表现在细节上。但由于语法的强大的稳固性,方言区的人民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掌握了语音和词汇之后,还可能保留一些方言语法的习惯。” 【11】大学生学习普通话时的实际情况是: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词汇的差别比较明显,因此也容易引起注意,而语法差别小,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尤其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第四项说话中暴露出来,这和平时在学习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如:来自粤语区的考生喜欢说:“我吃饭先”、“你有吃过饭吗?”、“我有吃过”等句式。东北方言区的学生说到情不自禁处会蹦出一句:“贼好看”等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方言句式。

笔者曾听过我校体育专业的一个男生说:“学体育的男生可都是纯爷们!那心理素质可是嗷嗷地 ”。方言语感对学生的普通话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来自某一方言区的人在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对其方言中存在的而普通话中不存在的语法现象会产生认同感。近年来东北小品的异军突起到长盛不衰,从而涌现出赵本山、宋丹丹、范伟等优秀演员,方言土语,它能让方言区内的人听到倍感亲切,这些语言信息经过演员传递给观众后,观众再进行语言思维的成功解码,从而产生一种欣赏语音艺术的愉悦感。大学生也会不自觉地潜移默化一些流传较广、幽默诙谐的方言句式,如:范伟代言某品牌感冒药广告中的一个片段:“感叹号! 治疗感冒咣咣地! ”

在PSC语料中曾听过不少类似于“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打足球”,“当下科技迅猛发展,很多人骑着汽车去上班”、“一个猪”等句式。“语法教学可以提高语感,促进语感的系统化。” 【12】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的练习,引导学生纠正语病,通过讲解语言规律,分析PSC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语法现象。通过考前培训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注意到此类语法错误,避免考试的时候因紧张而慌乱出错。语法教学可以提高语感,促进语感的系统化,重视对学生的汉语语法训练,可以巩固加深学生的普通话的语感,让大学生对汉语语法形成一种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普通话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教学目的。

五、 结语

语言学习的目标就是提高所学语言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语感,普通话训练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的语感得到提高。读、听是一个解码的过程,也是言语的输入;写、说是一个编码的过程,是言语的输出。通过“听”,可以培养学生对普通话的热爱,引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内在动机,而不是被动为了考证而考试。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原理,学习动机的引发,是学生接受任何知识的前提,作为一种技能的学习,普通话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通过“听”可以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提高语感能力。通过“读”,可以让学生把正确的语音模式与自己的语音储备连起来,让正确的语音得到强化,自己错误的方言发音得到纠正。教师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语音习惯,通过“读”,可以熟练语调、语速、停顿、重音、啊字变调等,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来熟练自如表达情意。通过“说”,让普通话的语感得到加强。首先整体跟读、学说, 在读中、说中发现某个句子、某个音节难以读准, 然后作理论分析, 再将难念的音素找出来单独训练, 然后再放回音节、回到词语和句子中。锻炼学生用普通话思维的能力,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培养大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的敏锐感受能力,形成和巩固普通话语感。有了正确的语感,“读”才能做到精益求精,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

从我校进行的计算机辅助测试考生第四题丢分的情况来看,提高学生普通话语感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就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13】语言教学的本质特点决定了高校PSC测前培训的教学目的,对于学生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应贯穿于整个PSC考前培训的内容中,同时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普通话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语言交际能力,而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它是对“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更是对语言教学所提出的一个明确目标,提高大学的普通话语感能力更是PSC测前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刷馆.2004(1):1.

[2]夏丏尊,叶圣陶.文心 [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3

[3]王尚文.语感论(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20.

[4]邢公畹.论语感 [J]语文研究,1981(1):15-19

[5]刘照雄. 普通话水平测试( PSC) 大纲[ S] .(修订本),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 :5-33.

[6]刘照雄.再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与特点.《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9(7):1

[7]王培光.语感与语言能力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周健. 论汉语语感教学 [ J] . 《汉语学习》, 2003 ( 1) :63-70

[9]邢 欣.《应用语言学教程》大纲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A] .于根元. 世纪之交的应用语言学[C] . 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10]徐恒.播音发声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

[11]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 [M].? 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

[12]王培光.语言教学中的语感因素 [ 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107-116

[13]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 [ M ] .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