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守卫汉字就是守卫民族文化命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守卫汉字就是守卫民族文化命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阅读了《炎黄世界》刊登的《守卫汉字》一文(上、下篇分别刊登于2008年第五期和2009年第一期),我被震动了!汉字问题,一个我原来以为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却隐藏着很大的危机。在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活动中,我把文中的点滴内容介绍出来,立即引起到会人士的重视,有两位迫不及待地离开会场到附近复印了几份。为了让人们更广泛地重视守卫汉字问题,并进一步行动起来,做好这件事关子孙万代、事关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大事,我提起了笔,写这篇短文。

只要认真地读《守卫汉字》这篇文章,就会明白其意义何等重大了。感谢作者林雪,她写了这么一篇说理透彻,恳切感人的好文章。作者与我从未谋面,但从文章中感到她的知识扎实,高瞻远瞩。

对汉字的处境,不能不立即引起重视,甚至可以说,要有危机感了。一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一份百余字的申请书中,竟有28个错别字;广东高考学生在古文翻译题中有一万多人得零分;许多考生在作文中把林则徐写作“林侧徐”或“林则楚”……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例,俯拾皆是,难道不令人触目惊心吗?

我们这些成人并不都了解,上述的汉语水平正在“滑坡”,而且是“大滑坡”!据说,也出台过种种“方案”,但仍阻止不了这种状况,乃至有人惊叹:中国的语文教育已经“回天乏术”了!

据笔者所知,青少年学习负担奇重,而语文课,本来是很有吸引力的。笔者在学前期,就能背一些诗,至今仍深感少年时学写汉字、认识汉字、背诵诗文对以后的成长有重大影响。可是如今,青少年的学习,包括学习语文都成了一件苦事。汉字、汉语文,本身就有美育的价值,一旦成了为应试而对付的包袱,语文本身的美感、愉悦感就荡然无存了!天真活泼的孩子,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拼命“做功课”、补课,休息时间也得挤出来,哪有一点学习的乐趣?这是教育的制度性问题,也是语文教育的制度性问题。堂堂大国,却不少人漠然自己老祖宗留下的国宝。对汉字,孩子们没学好,难道是他们的责任吗?《守卫汉字》中举了一个例子,一次有600人参与的国内同级翻译大赛中,许多考生英译汉水平极差,错字连篇,只好让一等奖空缺。只有一名学生被评为二等奖,这名学生汉语文字流畅,语汇丰富。但颁奖时才知道:这位考生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这个例子难道不令人深省吗?中国的青少年学汉字的“滑坡”情况,症结何在,难道还不应该好好思考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吗?

现在的青少年从媒体、从网络中倒是学了不少奇异的“词语”。这些词语成了时尚,在成人中流行,在青少年中也有影响。笔者无意分析这种情况,但是,我想,对青少年来说,媒体和有关刊物,应该着重教给青少年成长最基本的知识,其中也包括汉字知识。这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础啊!

在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上,已经有一群有心人做出了好成绩,在《守卫汉字》中作了详细的介绍,我希望引起教育界、出版界的高度重视。例如:

语文教育改革,学生吃的“第一口奶”,必须从“识字”开始,而非拼音开始。

这是很重要的教学方法,我完全赞成。西方有一句谚语:“年轻时代的学习,像是刻刀刻在石头上;老年时代的学习,像是用手杖刻在沙滩上。”我们不妨想一下,我们这些老人年轻时一个个地识字,不是如同刻印在脑中一样,至今难忘吗?

《守卫汉字》还介绍了张明明老师自己编写教材,一课识30个字,全书25课,共750个字。他编了许多教材:《现代千字文》、《集中识字》等等,受到国内外欢迎。到了2007年,已经有了英、法、德、俄、西班牙、阿拉伯等6个语种的版本,韩国还买走了版权。不是有不少人认为汉字难学吗?只要我们不是把老祖宗留下的国宝忘了,而是好好反思,掌握方法,汉字其实并不难学。希望张明明的教材受到重视(我自己也正想买一套这些教材)。我更希望有更多像张明明那样为守卫汉字而脚踏实地工作的有心人。我还希望我们的青少年,努力掌握汉字,学好汉字,终生受益。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作者为资深新闻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曾任《南方周末》主编、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