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肝与胆 第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肝与胆 第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医解读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肝与四时之春相应。其生理功能有二:

主疏泄 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疏,即疏通,疏导。泄,即升发,发泄。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调畅气机,促进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调节精神情志、水液代谢以及性与生殖。

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称。肝内贮存一定的血液,既可以濡养自身,以制约肝的阳气而维持肝的阴阳平衡、气血和调,又可以防止出血。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人体各部分的血液,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其血量。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需要量也就相应地增加,于是肝脏所贮藏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当人们在安静休息及情绪稳定时,由于全身各部分的活动量减少,机体外周的血液需要量也相应减少,部分血液便归藏于肝。肝藏血功能发生障碍时,可出现血液亏虚和血液妄行(如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

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府,其形呈囊状,若悬瓠,附于肝之短叶间。胆属阳属木,与肝相表里,肝为脏属阴木,胆为腑属阳木。其生理功能有三:

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别称“精汁”、“清汁”,来源于肝脏。胆汁由肝脏形成和分泌出来,然后进入胆腑贮藏、浓缩,并通过胆的疏泄作用而进入小肠。胆腑亦具疏泄之功,但胆的疏泄须赖肝气疏泄而行其职。贮藏于胆腑的胆汁,由于肝的疏泄作用,使之排泄,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物的消化。若肝胆的功能失常,胆的分泌与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主决断 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精神心理活动与胆之决断功能有关,胆能助肝之疏泄以调畅情志。肝胆相济,则情志和调稳定。胆气豪壮者,剧烈的精神刺激对其所造成的影响不大,且恢复也较快。

调节脏腑气机 胆合于肝,助肝之疏泄,以调畅气机,则内而脏腑,外而肌肉,升降出入,纵横往来,并行不悖,从而维持脏腑之间的协调平衡。胆的功能正常,则诸脏易安。人体是一个升降出入气化运动的机体,肝气条达,气机调畅,则脏腑气机升降有序,出入有节,而阴阳平衡,气血和调;胆为腑,肝为脏,脏腑之中脏为主,腑为从。

肝与胆的关系

肝位于右胁,胆附于肝叶之间。肝与胆在五行均属木,经脉又互相络属,构成脏腑表里肝与胆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消化功能和精神情志活动方面。

消化功能方面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胆附于肝,贮藏排泄胆汁。共同合作使胆汁疏泄到肠道,以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故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胆才能贮藏排泄胆汁,胆之疏泄正常,胆汁排泄无阻,肝才能发挥正常的疏泄作用。

精神情志方面 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有关。肝胆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为用,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才能正常进行。肝与胆在病变过程中主要表现在胆汁疏泄不利和精神情志异常两个方面。

常见病证

肝气郁结证 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而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以及其它病邪的侵扰而发病。临床表现为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喜叹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咽部不适,或颈部瘿瘤,妇女胀痛,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肝火上炎证 指肝脏之火上逆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肋灼痛,便秘尿黄,耳鸣耳聋,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血虚证 指肝脏血液亏虚所表现的征候。多因脾肾亏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所致。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力减退,或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跳动,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舌淡苔白脉弦细。

肝阴虚证 指肝脏阴液亏虚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慢性疾病、温热病等耗伤肝阴引起。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两目干涩,面部烘热,胁肋灼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干燥,手足蠕动,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肝阳上亢证 指肝肾阴虚,不能制阳,致使肝阳偏亢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过极或肝肾阴虚,致使阴不制阳,水不涵木而发病。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失眠,健忘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少苔,脉弦。

肝风内动证 指患者出现眩晕欲仆、震颤、抽搐等动摇不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征,临床上常见肝阳化风、热极生风等。

肝阳化风证 指肝阳亢逆无制而表现动风的证候,多因肝肾之阴久亏,肝阳失潜而暴发。临床表现为眩晕欲仆,头摇头痛,项强肢颤,语言不利,手足麻木,步履不正,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喉中痰鸣,舌红苔白腻,脉弦。

热极生风证 指热邪亢盛引动肝风所表现的证候,多由邪热亢盛,燔灼肝经,热闭心神而发病。临床表现为高热神昏,躁热如狂,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舌红绛,脉弦数。

寒凝肝脉证 指寒邪凝滞肝脉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感受寒邪而发病。为临床表现少腹牵引坠胀冷痛,或阴囊收缩引痛,受寒则甚,得热则缓,苔白滑,脉沉弦或沉迟。

肝胆湿热证 指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或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所致。临床表现为胁肋痞块胀痛,口苦腹胀呕恶,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有寒热往来、身目发黄、阴囊湿疹、肿胀热痛、带浊阴痒等症。

胆郁痰扰证 指胆失疏泄,痰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情志不遂,疏泄失职,生痰化火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惊悸烦躁不寐,口苦口臭呕恶,胸闷太息不已,舌苔黄腻,脉弦滑。

预防保健

饮食调养 宜食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类、蛋类、乳类、动物肝脏、豆制品等,还应适当吃些糖。肝脏对维生素A、C、K的需要量较大,故适当多食些富有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之类。同时,还宜适当食用含纤维素多的食物,高纤维食物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肝脏需要丰富的营养,但不宜给予太多的脂肪,否则,可引起脂肪肝。

切忌嗜酒 过量饮酒可引起食欲减退,造成蛋白质及B族维生素缺乏,发生酒精中毒,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急性中毒病症。

戒怒防郁 人的情志调畅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反复持久或过激的情志,都会直接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喜调达而恶抑郁,在志为怒。抑郁、暴怒最易伤肝,导致肝气郁结或肝火旺盛的病理变化。要重视培养控制过激情绪和疏导不良情绪的能力,保持情绪畅达平和。具体可通过自我解脱,自我安慰,克服自卑心理,养成宽宏大度的心态,做到知足常乐,学会宽容别人来实现。在非原则问题上,容忍一时,风平浪静,后退一步,海阔天空,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豁达大度,坦然面对人生的诸多不幸,才有利于健康长寿。

预防病毒性肝炎 预防肝炎是保护肝脏的一项积极、主动措施。其有效的方法是搞好清洁卫生,把好饮食卫生关,同时配合药物防治。如预防甲肝可注射甲肝疫苗等。

健肝锻炼 保健肝脏的运动锻炼的原则是动作舒展、流畅、缓慢,符合肝气生发、畅达的特点,可选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气功、导引等。

西医解读

与心脏同等重要的当数肝脏,这也是人们常说“心肝宝贝”的由来。肝脏位于腹腔的右上部,外面是由5~6块肋骨拼接形成的一块保护它的坚强盾牌。重量平均在1.3公斤左右,在人体的营养代谢(人体的第一大消化腺)、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承担着重大的生理使命,医学专家形象地喻之为人体内的“巨型化工厂”,是生命赖以存活的必需器官之一。

易患疾病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庚等6种型号肝炎病毒,尤以乙、丙、庚等型号最为凶险)、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

防病要点

严防肝炎病毒偷袭 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疫苗,如甲型、乙型肝炎疫苗。以甲型肝炎为例,疫苗应用近十年,受益者接近1亿人,致使该型肝炎的感染率以每年平均22%的速度下降。

合理进餐 三餐安排突出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地位,对延缓肝脏组织的老化,加速肝细胞的修复、更新与解毒能力的增强大有裨益。此类食物有蛋类、鱼、禽、豆制品、动物肝等,可供选择。

消除污染 尽量选购农药污染轻或不用农药的蔬菜,并多用清水清洗。吃瓜果削皮。尽量少吃或不吃含添加剂的食品,如罐头等。

慎重用药 尤其是口服药,几乎100%通过肝脏处理,可能对肝细胞产生损害,如阿司匹林、磺胺、抗生素、利福平等。即使是营养药或补药,也要接受医生的指导,不可自作主张,以免增加肝脏的负担。

戒烟少酒 烟中多种有害物可降低肝细胞的解毒功能,以不吸为好。酒精可引起肝细胞变性、水肿与坏死,应严格限制饮酒量(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饮60度白酒不得超过2两),若肝脏已有病变则应滴酒不沾。

保持一份好心情 中医云:忧伤脾,怒伤肝。人在情绪剧烈波动时,体内激素分泌失去平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影响肝的血液供应,使肝细胞因缺血而死亡。所以现代人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尽力做到心平气和,心胸舒畅,乐观开朗。遇到生气之事,请多关照自己:生气不要超过3分钟。

勤上运动场 锻炼既可以削减超标体重,防止肥胖,消除过多脂肪对肝脏的危害,又能促进气体交换,加快血液循环,保障肝脏能得到更多的氧气与养料。至于锻炼项目,当以体操、散步、慢跑、骑车、游泳等较温和的运动为宜。

防止肥胖 正常情况下,肝脏本身只含有少量脂肪,约占肝脏的4%~7%,如果肝脏内脂肪含量占到10%以上,即可引起肝功受损,医学上称之为脂肪肝,恶化下去就是肝硬化。脂肪肝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肥胖、肝炎、糖尿病等。特别不可忽视肥胖之害,它不仅威胁成年人,也是小儿脂肪肝的一大“真凶”。据有关专家报告,“胖墩儿”的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

胆像一只梨,紧贴在肝脏下面,约鸽蛋大小,容量30~50毫升。由胆总管与肝相连接,最终通向肠道。胆的生理使命与胆汁有关,对于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发挥储存、浓缩、排泄(排入肠道消化食物)等作用。

易患疾病

胆囊炎、胆结石(又称胆石症)、胆囊癌等。

防病要点

脂肪摄入量要适度 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尤其是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不要太多,如动物脑、肝、肾、蛋黄等。但也不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严格素食,导致脂溶性维生素A、E等吸收减少,也可影响胆固醇代谢而诱发结石形成。

限制甜食或含糖量高的食品 如精制大米、面粉等。糖分摄入过多可加速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调。另外,过多糖分还能转化为脂肪,催人发福,从而增加结石形成的危险。

戒酒 长期饮酒可致脂肪肝、肝纤维化、十二指肠水肿,导致胆汁排空受阻,也是胆结石的一大诱因。

卵磷脂 鱼是卵磷脂的“富矿”,可减低胆结石、胆囊炎形成的风险。

提升富含维生素A、C、K等的食物比例 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从而阻止胆结石的形成,如大枣、柚子、山楂、柑橘、柠檬、草莓等水果,以及芥蓝、芹菜、雪里蕻、芥菜、菜花等蔬菜。

注意食物卫生 如不慎将蛔虫卵带进消化道,发育为成虫后窜至胆道,阻塞胆汁引流或引起细菌感染,会诱发胆囊炎或胆结石。

别滥服人参 人参含有类雌激素样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诱发或加重胆结石。食用适量生姜则有益,因生姜中含有一种叫做姜酚的物质,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并有很强的利胆作用,所以能收到一定的预防胆结石效果。

多喝水 保持胆汁的稀释度,防止变稠,对胆结石的形成有釜底抽薪的效果。

坚持适度体育活动 维持胆囊的正常张力,防止胆汁淤积,从而减低结石形成的危险。

已患防变 已患胆囊炎、胆结石者应积极治疗,防止癌变为胆囊癌。请看一组数字:国内胆囊癌与胆囊结石并存率为46.3%,国外高达54%~96%,其中胆囊癌女性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4倍。换句话说,女性胆石症较男性患者更容易癌变,“肥姐”沈殿霞就是前车之鉴。早在2002年,“肥姐”就因胆管炎而入院,手术取出了36粒大小不同的结石,之后她的胆一再出问题,直至最终发生癌变而致命。个中原因尚未完全弄清,推测可能祸起胆内反复出现的炎症、结石、寄生虫等,长期摩擦胆管或胆囊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