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装备中国 第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装备中国 第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历经了一次“积极引进”的狂潮之后,中国装备业的现状开始让,许多人觉得忧心忡忡。

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中国社会固定资产设备投资的三分之二依赖进口;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每年的外贸逆差高达数百亿美元;中国机械制造业中有近60%产品产业化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完成的……

然而、简单的“拿来主义”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中国装备制造业仍然在“引进―落后―引进”的怪圈中四顾茫然。在诸多的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立眼分明,差距是明摆着的。

这样的现实让中国装备企业不停地打着寒颤。众多有识之士在问自己也问别人:未来的路怎么走?

这个问题也同样横在南京工艺装备制造厂的面前,并由此拉开了其发展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化专项规划的序幕。

为什么要产业化?

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使中国基础装备市场的竞争骤然升级。中国数控机床市场也在不经意间目睹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并继而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数控高端技术产品代表着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支柱。正因为如此,数控高端技术一直是国内外数控机床企业竞争的焦点,但这恰恰也正是国内企业的软肋。这种差距甚至悬殊得使中外企业无法在一个平台上平等对话。显然,中国企业试图依赖引进,通过合资、合作的途径取得高端技术从而发展高档产品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因此,国内机床工具行业形成了这么一个共识:必须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企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掌握核心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数控机床的发展需要高水平、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功能部件作为支撑。可以说,数控机床的产业化,关键在于包括数控系统、滚动功能部件等功能部件的产业化。长期以来,功能部件一直是发展国产数控机床的瓶颈,我国中高档数控机床配套所需的功能部件基本依靠进口。

为此,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一直在向有关方面建议将关键功能部件产业化攻关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重要支持计划。让所有机床工具行业人士备受鼓舞的是,最近,、黄菊、曾培炎等国务院领导对发展国产数控机床作了重要批示,国家发改委也正在编制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产业化的专项规划。这对于南京工艺装备制造厂来说,无疑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南京工艺装备制造厂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滚动功能部件生产基地,备受国家发改委以及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等部门的高度关注。其实,从1999年开始,企业就一直在积极探索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化的道路,而这与国家要求重点培育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基地的想法不谋而合。企业意识到必须抓住机遇,跻身于滚动功能部件发展的“国家队”,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摸索一条持续、稳定、高效、快速发展的成功之路,做大做强国产滚动功能部件产业。

搭建一个怎样的框架?

“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化”的概念,在南京工艺装备制造厂厂长张建平脑子里由来已久。早在五年前,张建平和南京工艺的其他领导者就已经开始琢磨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并制定了总体目标,为产业化发展描绘了一副清晰的轮廓。

张建平这样描绘南京工艺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以创新的观念引领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创新的管理引领企业深入市场,以创新的制度引领企业高速运行,以创新的技术引领企业走向国际。对于其中所提到的“创新的观念”,张建平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张建平说,国家体制改革是静态、物质化的,是试图通过物质化的改变,让企业在物质交换中被迫转变思想。但事实是,对于企业而言,资产置换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体制与机制只是土壤,比如在盐碱地里,庄稼是长不好的,但是经过改良后也是可以长出好庄稼的。所以,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找到切入点。

除此之外,被南京工艺人津津乐道还有这样几句话:以国产滚动功能部件为本,加速数字机器产业化进程;高品质、高精度、高性能,产业化;全品种、全规格、全系列、全精度、全面解决方案。第一句话解决的是南京工艺的产品定位问题,“三高一产”表达了南京工艺预备做“高端”的决心,而“五全”则是试图在总量、结构、功能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应当说,重复建设与重复引进是我国装备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比如,我国国产经济型数控机床、普及型数控机床与高档型数控机床的结构比例是75∶22∶3。大家都盲目地发展经济型,有些企业甚至拼价格、拼资源。这种恶性竞争行为对于行业而言,无疑是摧毁性的破坏。因此,南京工艺提出的“三高一产”显然追求的是非实物量的产业化,而是兼顾质与量的产业化,除了解决“有多少”的问题,还要解决“有多好”的问题。

针对我国国产数控机床结构比例不协调的问题,南京工艺也制定了自己的目标,即将经济型、普及型与高档型的比例调整为30∶40∶30。同时,根据我国机床行业的总体趋势,即到2010年,我国数控金切机床年产量将达到10万台,年销售额为30亿~35亿美元,国产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60%,南京工艺也相应制定了到2010年滚动功能部件年产量25万套,年产值5亿元的发展目标。

如何细化操作?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滚动功能部件生产基地,南京工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装备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此外,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与不断提升的组织学习能力也使得南京工艺在业界一直独占鳌头。艺工牌滚动功能部件已经获得全国用户满意产品、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企业也获得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南京市质量管理奖,并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南京工艺表示将在此基础上,产品力创中国名牌,企业管理创江苏省质量管理奖,继续保持行业第一,并达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

面对接下来的专项规划,南京工艺制定了进一步弘扬企业优势的措施。首先是要提高产品档次,拓展并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不断提高滚动功能部件的技术水平,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优化产品结构;另一方面在滚动功能部件产品品种、规格、产量、质量及精度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逐步替代进口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其次,采用先进工艺装备,确保产品精度,提高产品性能。有效利用现有恒温生产厂房,将有限的积累投入到关键设备上,并在充分利用现有工艺设备的基础上,在设备选型方面突出重点,增加必要、关键、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加强和提高产品精密检测、测试能力,添置高性能精密检测设备和测试仪器,以确保产品的检测质量。在技术水准达到或接近国际化的前提下,南京工艺还积极与国内著名机床企业联合解决大型数控机床关键设备的“首台、首套”国产化问题,以形成大型数控机床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实现工艺装备国产化的突破。比如,3米、4米、8米数控螺纹磨床,4米、6米数控直线导轨专用磨床,6米丝杠导程精度动态测量仪,数控螺母磨削中心等。

此外,南京工艺积极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强化产品的设计能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企业信息化集成水平。其五年规划中也明确表示要重点发展8米整根磨制滚珠丝杠副、线速度60m/min的高速滚珠丝杠副、6米整根滚动直线导轨副、线速度100m/min的滚动直线导轨副。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国外发达国家在抢占了技术制高点,取得品牌效应后,又开始图谋市场份额。危机就在眼前,更何况,随着发达国家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往一些国内企业通过简单仿制来提高竞争力的路也将逐步被堵死。接下来的路,只有靠自己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往前走。

对此,张建平看得很透彻,“跨国公司的重点已经从贸易和技术转让变成建立生产基地,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和品牌输出。大量进口功能部件产品,就意味着用别人的功能部件生产终端产品,使我们的产品附加值低,赚的只是劳动力价值,不是技术价值和品牌价值。”他意识到,必须充分利用国内现有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国产功能部件档次,否则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就可能成为跨国公司的配套厂,而国内的成套技术与能力可能被分解,并逐步丧失整体设计、成套的自主能力。就此而言,作为行业重点企业的南京工艺,任重而道远。

长期以来,有一个声音始终在我们耳边响起:“中国装备,装备中国!”日复一日,气势磅礴。然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口号而已,恰如张建平所总结的那样,我们所面临的事实是:“中国装配,装备中国!”装备与装配,仅仅只是一字之差,但恰恰是这一个字,不停地叩问我们:谁来装备中国?如何装备中国?

无数次的叩问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民族感情促使作为配套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南京工艺挺身而出,开始寻求解题思路,并喊出了振兴中国配套业的最强音。

如何解决眼下的难题?如何避免未来的核心技术空心化?南京工艺结合实际制定了滚动功能部件五年发展规划并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在这个规划中,记者透过枯燥的数字,感到了南京工艺装备制造厂每一个员工发展国产高档、高性能滚动功能部件的情怀。南京工艺每一台设备的购买、每一位人才的引进、每一个产品的设计、每一种工艺的改进,都与国家发展数控机床产业的规划息息相关。在南京工艺人心里,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跟进”,还要“引领”。因为他们觉得,中国数控机床产业的落后,有自己的责任,而发展中国数控机床产业的重担,也将落在自己的肩上。

南京工艺这些年的迅猛发展备受业内外瞩目,应当说,就个体而言,南京工艺无疑是一个极其成功的典范。而良好的发展势头显然也使得南京工艺完全有资格也有能力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自己,审视整个行业,并由此赋予自己一个坚定的信念,进而激发了一个伟大的理想:化解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危机,提升整个配套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这需要实力,需要勇气,更需要强烈的民族情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南京工艺的五年专项规划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个体”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思索,而是融入“整体”对于整个配套行业整体发展思路的一次大胆探索,是跳出了对于“小我”利益追求之后的一种博大的情怀。于是,我们有幸看到了这样一个中国企业,满怀激情为了中国装备的明天,呐喊着,实践着,前进着,在探索的路上扬帆起航,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