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9例骨折不愈合原因分析及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9例骨折不愈合原因分析及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院自2004年―2008年共收治骨折不愈合9例,结合9例报告,就骨折愈合原因及防治进行讨论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4例,女5例,年龄23-59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1例;股骨粗隆下骨折1例;股骨干骨折3例;股骨髁上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2例;肱骨干骨质折1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4例;长斜型骨折1例;螺旋骨折2例;横型骨折1例。愈合时间8-24个月,平均12个月。

1.2骨折冶疗经过9例中,股骨颈骨折和粗隆下骨折未经医院正规冶疗,其余7例均手术治疗,其中股骨干骨折3例中,有2例行梅花针内固定,1例为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股骨髁上骨折用950髁钢板固定,胫腓骨骨折有1例用镙钉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另1例及肱骨干骨折用普通钢板内固定。

1.3骨不愈合治疗方法9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植骨术,1例股骨颈骨折,切开后清除骨折端的软组织,修整骨折边缘,用一枚拉力镙钉,自大转子下约6cm处进入股骨头,将骨折端紧密对合,再用2根斯氏针交叉固定,然后取带缝匠肌髂骨块植于骨折处。另一例为粗隆下骨折,清除骨折端软组织,复位,用950髁钢板,将刃板打入股骨颈,用两枚镙钉穿过钢板最近两孔,旋进股骨距,侧方钢板紧贴股骨外侧,通过自动加压螺孔钻孔,拧加压钉,使骨折端对合,然后再拧进其他镙钉,骨折周围植髂骨,其余7例,均取出原固定物,修整硬化膨大的骨折端,开通髓腔,并用钻头将两骨骨硬化端钻孔,与髓腔通,以增加局部血运,然后用坚强内固定植骨。

1.4结果 本组9例,随防1-6年,均临床愈合,除1例并发膝关节僵硬,通过股四头肌成型术而得以矫正外,其余功能均良好。

2讨论

2.1骨不连的原因很多,就本组9例骨不愈合的原因进行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治疗不当,骨折本身条件不良,如局部血运障碍,骨折分离以及骨折端受压力的干扰、感染等,会造成骨折不愈合,而治疗措施上的不正确,同样会造成或加重局部血运障碍,骨折端接触不良,增加骨折端的承受应力,这些因素也必然导致骨不愈合(1),本组2例因未正规治疗使骨折对位不良,造成骨不愈合。

2.1.2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当,选材不当是骨不愈合的又一原因,内固定物强度不足,固定不牢,易于导致骨不愈合和内固定物断裂(2),本组有4例因选材不当而造成骨不愈合。2例为梅花针过细,1例为髁钢板、板钉不配套,另1例为钢板过短,使之固定不牢,产生剪力,而致骨不愈合。

2.1.3内固定物的位置放置不正确,加压钢板的应用,应遵循张力带固定的原则,即接骨板应放在骨折的张力侧,钢板承受张力,经钢板加压后,使骨折张力侧的张力转变为压力,从而使钢板起到纵轴加压的作用(3),如果放到压力侧,即易造成钢板的松动,折断而影响骨折愈合,本组有1例股骨干骨折,将钢板放置股骨干前侧,而且钉未透过对侧皮质,造成钢板拔出,骨不愈合。

2.1.4手术清除过度,未能及时植骨,在粉碎性骨折手术中,尽可能保留骨折片,特别是与软组织相连的,以免造成骨缺损,影响骨的愈合,对粉碎严重及小骨块无法对位者,内固定同时植骨,以确保骨折愈合,本组有1例严重粉碎性骨折者,因缺损多而未当时植骨从而造成骨的不愈合。

2.1.5术后未能正确指导,手术完成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术后还需制动,正确的功能锻炼,定期复查,指导负重的时间等,不适宜功能锻炼,负重时间过早均可影响骨的愈合或造成骨不愈合。本组1例因过度的功能锻炼和过早负重,结果造成内固定物断裂,骨不愈合。

2.2预防.综上所术,骨不愈合的原因有以上几种,应从如下几方面预防。

2.2.1骨折的治疗必须得当、正确、及时,只有正确的治疗,掌握好手术与非手术的适应症,才能保证骨折的顺利愈合。

2.2.2正确选择内固定材料,也是预防骨不愈合的关键,合适的内固定材料,使骨折处固定牢固,骨折端无剪力,有利于骨折愈合。

2.2.3内固定材料放置的位置必须正确,特别是加压钢板的放置,一定要遵循张力带的原则,将钢板放到张力侧,才能起到坚实的内固定,使骨折顺利愈合。

2.2.4手术过程中,如有骨缺损及碎骨块不能对合时,一定要及时植骨,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2.2.5手术完成后,必须定期复查,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和负重时间,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2.3治疗:对骨折不愈合一经确认,应及时手术,清除骨折间软组织,开通髓腔,整复骨折,应用坚强的内固定并植骨,同时应用外固定加以保护,使骨折早日愈合。

参考文献

[1]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39.

[2]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37.

[3]葛宝丰,卢世壁,手术学全集,矫形外科卷 ,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