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由于距今时代较远,学生普遍缺乏兴趣,课程改革难度较大。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品悟和诵读,辅以课本剧和读后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是值得探讨的有效形式。
新课程高中文言文探究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为人所诟病。一方面,离现代较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差距较大,给教学带来了很大障碍;另一方面,不同时代,情感的一致性,又让学生觉得文章离心灵很近。如何使文言文教学如庖丁解牛,在新课程改革下轰轰烈烈的推动,值得探究。
一、从课程改革看文言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有专家走向教师,由立足结果走向立足过程。在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由以讲为主,转向以合作探究为主;由以机械分析为主,转向以品物鉴赏为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苦作舟”转向乐学。
文言文教学对于弘扬中国文化经典,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的人文底蕴、综合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瑞典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一九七0年物理学奖获得者),在其等离子物理学研究领域中的辉煌生涯将近结束时,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两者的完美结合。使学生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似乎始终关注学生的基础是否牢固?做题能力是否在短时间快速提升。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省略了我们自以为可有可无的内容,精简到只剩下知识点的灌输,让文言文教学变成了“朗读――范读――翻译――句式讲解――挖掘主旨”一成不变的僵化八股。教师苦不堪言,学生望“文”却步。
无可否认,在学习文言文时,要重视双基。但并不意味着以此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和操作标杆。夸大语文的工具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工具,磨灭了学生的热情和个性。科学家钱学森对中国教育的诘问,文言文教学恐怕也难辞其咎。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与其生硬灌输,不如找出古今契合点,以情动人,以人感人,以悟育人,以读陶人。让文言文卸下过多的重担,回到文言文本身。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探究与尝试
1.自主诵读为主,范读为辅,贵在导学
一直以来,教师示范朗读成了课堂永恒的风景。一方面,教师对于文章的把握更到位,情感饱满,听之使人振奋。有很好营造课堂气氛的效果。但往往,在教师的朗诵中,学生对教师的崇拜突然增加,却无形中把自己从课堂的主角转换成了课堂的旁观者。课堂就变成了教师独舞的舞台。时常有同行感叹:为什么学生不会感动?恰恰是完美的教师表演让学生望而却步。既然如此,不如把朗诵的舞台交给学生。
把朗诵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并不丰富的人生阅历去感悟,去理解。他们的朗诵或许难以恭维,或许纰漏百出。但是毕竟,这才是他们最真实的表现。不要让文言文教学从朗诵开始,就成了教师一厢情愿的包装。
在朗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导学,查阅字典,翻译难句。在整体意境下探究个别处的含义和情感,在字义的帮助下探求字音。在学生朗诵的过程中,看似无意的随口而出的闲话,恰恰是教学中的关键。把朗读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恰恰是提纲挈领,抓大放小。在关键处,重点难点中提示学生,如线索一般,带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穿越唐宋元明。
2.思考和研究有机结合
现在高中教材,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选入的文言文都是千古名篇。不仅是所含知识点是中学生需掌握的,而且每篇文章,在艺术上思想上,都可以说是文言文中的典范。这样的文章,接受的个体不同,理解的方面也不尽相同。在此类文言文教学中,必然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思考和研究有机结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说:“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在课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要知人论世,更要以意逆志。如果是难解或多解的诗歌,不妨给学生讨论探究。让兵带兵,兵教兵。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开阔思路,见仁见智。
在文言文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促进他们形成积极思考,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3.学生总结,教师升华
文言文教学,倡导感悟和品读,但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对于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对于翻译的信、达、雅的要求,依然是教学三维目标重要的一部分。如何使学生迅速主动地掌握这些知识,可以转换师生角色,把任务下分给小组,由小组讨论后总结出答案。然后在组内,组间交流意见。互相补充质疑,经过完善后提交给整个课堂。如果总结不全面,教师可做继续质疑,引导继续思考。
教师升华则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这个总结既包括对课堂学生表现的总结,也包括对于整节课知识点的概括和升华,使整节课如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的把握,和高考题的链接,都是课堂的延伸和升华。
4.同类文章整合补充
中国的文言经典可谓浩如烟海,中国古代名家灿若繁星。如何引导学生在学海中翩然起航,而又不迷失方向。教师要在学前做好教材同类文章的整合工作。同类型,有关联的文章不妨放在一起讲解。同一题材,同一风格的文章比较学习。同一段历史时期,同一个事件的论述文关联学习。同一作家,甚至同一诗派,词派的作品以专题的形式讲解。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历史,对作家,甚至对当时的文学风格有整体的把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历史、外交对文学的影响。
5.课本剧表演与读后感交相辉映
近年来,中学教育一直倡导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也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毕竟,文言文距现在年代久远。学生课业压力又重,很难静下心来,好好体会和品读,更说不上和作品同悲同喜了。点亮学生心中对文言文的热情,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感悟作品,课本剧表演和读后感可以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
课本剧是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把课文改写成剧本,进行表演的一种活动。恰到好处的课本剧表演不仅能够是学生对文章中内容、中心、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而且能够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对场面的驾驭能力,也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去获取语文知识。
写读后感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而且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复习。积土成山,水滴石穿。
参考文献:
[1]赵莉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王宏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3]季瑞瑶.工具,人文,一个都不能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反思与实践.
[4]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学语文教学,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