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闻采访交流有讲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闻采访交流有讲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了完成宣传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目的,通过对客体观察、思索和访谈、记录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从本质上讲,新闻采访是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

新闻采访既是新闻报道的起点,也是宣传工作的基础活动。在采访过程中不只是信息的传递,也是一个思想交流和心灵碰撞的过程。巧妙的采访不仅能体现新闻采访者的业务水平,还能展现其工作能力。采访是具有既定目标的对话,提问是体现新闻的报道意图。因此,在采访过程中,交流提问尤为关键。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采访的问题准确、具体,才能把被采访者的谈话纳入轨道,引入正题,既省时间,又使采访活动画龙点睛,引人入胜。

如何从不同的被采访对象交流中挖掘出更多的新闻事实,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笔者认为把握采访交流技巧大有学问和讲究。尤其是基层宣传工作者,更要学会并运用采访技巧指导实践,减少采访活动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

采访提问要目的明确,话题集中

新闻采访是新闻从业者与被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的过程,对被访者所提问题的质量,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采访过程中,记者应充分发挥自己作为采访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采访顺利进行。只有抓住受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才能使采访活动吸引受众、引起共鸣。从既定目标出发、从受众角度出发、从宣传需要出发,是采访者提问的基本要求和依据。所有提问应该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即使是为了避免冷场,或联络感情而交谈,也应该围绕采访主题,为完成报道任务而服务。

现实采访活动中,个别年轻的新闻从业者,尤其是基层广电宣传人员,在采访报道的提问中,往往偏离主题,不是东拉西扯,就是环顾左右而言他,要么无言以对,总是偏离了“受众”这一主体。因此,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采访和提问的整个过程,乃至节目的编辑制作过程中,心里一定要装着受众,时刻为受众着想,“想受众所想,问受众所需”。

采访提问要注意技巧,简明扼要

提问要具体、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尽力让每一个提问都有的放矢,了解被采访人物或事件本身。如果对新闻事件不了解,提问往往容易陷入空洞、空泛、不着边际的僵局。尽量避免落入俗套,诸如“请你谈谈感想”、“你当时怎么想的”、“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等等。这样提问只能使采访对象抓不住问题的要点泛泛而谈或回答言不由衷,此类笼统的大问题会给人造成采访者没有思想、肤浅、无知的印象。而具体简洁的提问,不仅使人了解新闻事件本身,还能给人带来更多的信息,同时也树立了采访者的良好形象。因此,提问要讲究方式方法,提出的问题要有实质内容。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江苏省东台市廉贻镇郭顾村农民大胆实践推行股份合作制,大办造船工业,成了远近闻名的造船专业村,享有“中国造船第一村”的美誉。1993年10月,时任江苏省盐城市委副书记的周福元到郭顾村调研造船工业时,我们随同采制了一档录音专题报道《众人划桨开大船》(该节目获1993年度江苏省优秀广播节目一等奖),节目中有这么一段采访对话:

记者:“周书记,郭顾村农民合股创办船厂,您认为有何积极意义?”

周书记:“众人拾柴火焰高。郭顾村农民合股办厂,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的事情,发展了经济,致富了乡邻……”

记者:“郭顾村的农民是不是又回到了大包干之前的集体经济?”

周书记:“郭顾村的实践,不是大呼隆的回归,而是农村改革的升华…”

如果事前采访者对该村造船工业发展情况不了解,或对农村改革政策以及经济发展形势不知晓,绝对不可能提出这些小中见大、由浅入深的问题。

采访提问要区别不同情况,灵活多变

为了完成报道主题,无论采访前的准备,还是采访中的提问,一切都要围绕主题转,但也要根据采访情况和对象的不同,既要有目的性,也要随机应变。这就要求采访者调整自己的语言技巧,避重就轻、迂回作战,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气呵成。

特别是面对不愿吐露真实想法的采访对象,采访者可以先顺着被采访对象的语气说话,在交谈的过程中,乘其不备,突然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让对方顾不得防备而说出真实情况或想法。不要逼问、诱问、套问被采访者;不要喧宾夺主,自己讲得过多,更不能与被采访对象无休止地争论,甚至哪壶不开提哪壶。

采访提问要亲切自然,增进交流

采访本身就是一种交流,而交流得好与差的前提,就是双方在交流过程中是否平等。谁都不愿意与一个高不可攀,需要仰视的人交流。只有双方在心态上处于平等地位,采访交流才能顺利进行。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被采访者,特别是态度上的谦恭,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隐私或避免触及被采访者心灵的伤痛。提问时要客观、避免诱导性。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记者在提问时一定要用新闻事实说话,避免主观色彩。有的记者出于义愤,或对新闻事件中一方人物或遭遇的同情,提问往往带有个人感彩,这是不符合新闻规律的。新闻报道就是要客观公正,用事实说话。采访者不要提那些让人一听就带有明显倾向性或诱导性的问题,谁是谁非,把事实摆出来,受众自有公断。

采访提问要引感,恰到好处

无论任何作品,靠的都是以情感人,而引感的关键在于提问。采访者需要有意识地带着感情与对方交流,使对方逐渐产生同感与共鸣,要给予被访者一定的引导和鼓励,以典型的具有说服力的事实,在无形中使对方转变态度,吐出实情。采访中尽可能根据不同的题材、目的,适当运用能够引发被采访者注意的话题。这样才能调动起被采访者的积极思维,使之回忆、思考细节,传递出更多的相关信息,使作品更全面、更具体、更丰富。被采访对象的情绪一旦被点燃,就会说出记者想要了解,而原来并不想透露的一些信息,使采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7年,本地一位在外务工青年打破世俗偏见,勇于捐献骨髓挽救一位年轻女大学生亚飞的事迹感动了城乡市民。我们在采制专题报道《感动三座城市的爱》(此节目获盐城市优秀广播新闻作品一等奖)过程中,由于白血病患者家境贫寒,家里为其治疗债台高筑,家人压力很大,我们几经曲折赶赴数百里外的江南水乡采访其父母,但其父母不堪回首,不愿讲话,更不想向我们透露更多的有关细节,我们就通过社会各界众多好心人捐款救助其孩子的事实,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达到了采访的预期目的。

采访提问讲究逻辑,由表及里

从新闻采访的目的性出发及事物的逻辑性出发,采访提问的问题与写文章同样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既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锤地零打碎敲,也不要大问题铺天盖地,语无伦次,不着边际。这要求采访者善于把握好提问的节奏,不跑题,不放任;不冷场,不重复,不匆忙,也不拖沓。应该根据选择题材的主题,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关系,提出关注的问题。即使在采访交流过程中问题被打断,只要记住逻辑关系就能提出下一个要问的问题,这样才能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受众条理清晰地了解新闻事实本身。而有许多基层新闻工作者往往在采访提问中不知道该问什么?或问完了上一个问题就不知道下一个问题该问什么?或在采访交谈中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丧失了采访的主动权,不能顺利完成采访任务。

总之,新闻采访交流的技巧多种多样,新闻工作者要在具体的新闻采访实践中,不断积累,反复揣摩,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更加适应新闻采访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