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推进新型城市化与城乡区域统筹的探讨与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推进新型城市化与城乡区域统筹的探讨与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从上面新颁布的城乡规划法和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可以看出一是取代了原来的城市规划法和省城市规划条例,范围由城市拓展到城乡区域,实行了规划一体化与全覆盖,二是第一条都强调了规划的重点是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也就是强调了城乡区域统筹各项资源、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的空间布局。这就体现了新型城市化与城乡区域统筹与规划的法律法规是相符合的,现就本人对推进新型城市化与城乡区域统筹从杭州市为例规划上进行探讨建议

一推进新型城市化与城乡区域统筹的重要性

⑴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城市化应当与工业化共同成为相互促进、,不可缺少的两翼。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人们认识到城市化滞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已严重影响到内需市场潜力的发挥,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

⑵推进城市化与城乡区域统筹是解决城市建设要素制约的重要途径。国家对土地管理政策严格化的施行,确保18亿亩耕地的保护,土地占补平衡的掌握,使城市建设用地逐年减少,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通过城乡区域统筹,加快土地流转,可以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的制约,推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⑶推进城市化与城乡区域统筹是加快产业转型、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在我国解放初期,城市的发展依靠着农村的支持,城市化率相当底,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向城市集中,以前是“农村包围城市”,现在是城市反噗农村,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使农村也能享受到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与好处。浙江乡镇企业发达,但是产业的层次也相当低,有些甚至是牺牲环境在发展,如何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加强环境保护,是浙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⑷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与城乡区域统筹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农民收入过低和增长乏力的根本出路。浙江省农业人口过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三农”问题第一位我觉得应该是农民,“人”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二推进新型城市化与城乡区域统筹的几点看法

⑴城市化发展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滞后也不超前。城市发展过于滞后会拖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过于超前,使房地产等行业过热,而出现泡沫经济的危机,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应以城市(镇)的二、三产业发展为基础,应因地制宜,不应有政府指令性指标的下达作为考核目标,而应发展二、三产业作为吸引农村人口集聚的条件。

⑵建立具有不同功能作用的城市、城镇、村庄的城镇体系,形成有密切内在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体系。引导各类城市、城镇、乡村按照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明确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要客观的评价和比较区域内各类不同城市的发展条件,包括交通与市场区位、城市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自然与人文环境、产业结构等,尤其是人员的素质。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合理的空间布局与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⑶城镇体系的发展及其空间布局应与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相互协调,以保证城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新型城市化与城乡区域统筹的几点建议

⑴建议编制杭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或杭州市域区域规划。在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杭州市主城区与五县市(属杭州地区的富阳市、临安市、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结构,避免彼此盲目攀比与不必要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保护钱塘江的水资源与环境,杭州市要为五县市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明确近期应重点建设的中心镇,以增强这些镇吸纳周围镇、村的人口和企业前来集聚发展的引力。

⑵编制产业布局规划。按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明确杭州市与五县市产业布局,加速杭州市产业转移,作为主城区应以三产为主,同时为五县市提业与技术支持、资金支持,避免不良竞争。

⑶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新型城市化与城乡区域统筹。引导分散的农村人口与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特别是影响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户籍、土地与社会保障。对户籍控制应放宽,对已进城农并交出农村承包地的农民,应同意其转为城镇居民,并给予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鼓励“二合一”“二选一”模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等政策性支持。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