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材中渗透的人文精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可割裂的两个方面。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这就是说语言不仅有自然代码的性质,而且有文化代码的性质。不但有鲜明的工具性,也有鲜明的人文性。譬如,《背影》,感亲情之美;《听潮》,感自然之美;《岳阳楼记》,感思想之美……在语文教材中,都贯穿着浓厚的人文意识,人文精神渗透在教材的每一个角落。
古代如西汉鸿儒贾谊,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旷世才情的激昂和怀才不遇的沉郁互相碰撞,构成了他独特的人生风景。怎样让学生跨越漫漫的历史空间去感悟贾谊一颗孤寂高傲又才华横溢的心呢?五百年后的李商隐为之发出了“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叹惋,一千多年后的我们虽然无法跨越历史去握住那一双冰冷的手,但我们可以用心灵,用精神去领受那份久远的滋润。又譬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我们这个注重功利、实用的社会,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许多人无法逃避无法摆脱,把自己交给无聊与庸俗,交给为金钱地位享乐的奔竞,而新教材则为此树立其一个能够抵拒种种诱惑与打击,能够把持、能够守定自己的信念,这或许就是新教材中人文关怀的体现。1989年北京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的口号:“学会关心、学会发展”,其中也不无人文关怀的意识。
现代小说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对这样一个悲惨的人物,我们应该用什么眼光去看?能不能像文中那群饶有兴趣的人们一样去漠视她的痛苦,甚至津津有味地把她的悲苦作为一个闲谈的故事去咀嚼?小说中的看客们面对祥林嫂的不幸是嘲讽、挖苦甚至厌恶,这是一种可怕的冷漠,正是这种冷漠,构成了祥林嫂悲剧的原因之一。学生们深受震撼,用新的一种眼光去看待祥林嫂这个人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英雄保尔的崇高形象,他那忘我的斗争精神,顽强的革命意志,整整影响了一代苏联青年和中国青年,成为许多青年的引路人。那么,在他的身上都散发着哪些人性的光辉呢?我们今天应该从中汲取些什么呢?在这样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们便由浅入深,充分地感受到了“保尔精神”――顽强、执著、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人格操守。这些完美的精神操守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向善向美的原动力。
又如《边城》为人类的“爱”字作了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使学生领略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变形记》用荒诞的手法记叙了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使学生了解认识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而论说文譬如,《说谦虚》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谦虚的传统美德;《谈骨气》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人生的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青春,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严厉的指出:“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开始,我们就在他们面前关闭了通向大自然迷人世界的大门,他们不能倾听小溪的淙淙声,不能倾听白日里融雪的水滴声和云雀歌唱。学生仅仅在背诵描述这些神奇事物的枯燥无味的干瘪句子。”这位大教育家是如何让学生如此迷恋大自然这所学校的?请看他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坐在山冈上,感受到晚霞、夏天的黄昏、星星的闪光、蝈蝈儿的齐鸣声… …空气中弥漫着草原野草的芬芳… …”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去听、去看、去细细品味,同时领略大自然宽大的胸襟,体会人广阔的心灵,从而构筑起饱满的生态伦理情怀,这是封闭的课堂永远无法代替的。
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比如,《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和《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可以使学生有体系地了解我国的文化精华,并且文章的趣味性很强。而诗词内容更加丰富,包罗更广,自古至今,包括《诗经》、《离骚》、汉魏五言诗、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有表达个人情感的,有表达祖国情感的。另外,让学生在高中时期就认识了茨威格、乔治?桑、清冈卓行、齐然尔曼、华兹华斯、裴多菲等。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的“人性”,不仅关注个人的情感,也关注祖国情感;同时它也关注自然,如《物种的起源》、《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将熵的观念引申到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对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表示深深的忧虑。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如“课本剧”、“口语交际”、 “演讲”等语文实践活动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总之,“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著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