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西2012年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了交流课改经验,各种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纷纷举行,在我市开展较多的教研活动就是同课异构。所谓同课异构,就是针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由于不同的教师所备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自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通过不同教师的展示及专家点评,参加活动的教师可从中得到不同的教学体验,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作为“广西黄剑锋特级教师工作坊”的主持人,笔者曾参与举办了多次区内、市内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践证明,同课异构给参加活动的教师带来了许多启示,对全市乃至全区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现以笔者最近参加的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一、对同课异构课例的简单记录和点评

这是由邕宁高级中学主办,贵港高级中学和北海中学共同参与的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有两位老师都上了一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的课,其中“氯气性质”是教学的重点。

课例1:教师通过播放氯气泄漏事故的视频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和对氯水的观察、讨论,获得氯气的物理性质。通过向氯水和氯气中分别放入一张干燥的红纸,让学生观察到氯水能使红纸褪色,而氯气不能使红纸褪色,由此引入氯水成分的探究实验。教师给学生提供新制的氯水、稀HCl、石蕊试液、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pH试纸,让学生分组实验,自主合作探究,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的探究过程,得出新制氯水的成分、次氯酸使红纸褪色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为什么不直接用氯气消毒自来水”进行讨论,从中获得了次氯酸的不稳定性、氯气与碱反应的知识;最后再结合视频思考讨论“如果遇到氯气泄漏事故,如何减轻氯气对我们的伤害?”,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该课例以“对氯水成分的探究”为中心展开教学,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分组实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等活动组织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氯气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气氛浓厚。

课例2:教师用PPT展示“盐田”图片,让学生知道氯在海水中的含量很丰富,接着由学生画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氯原子结构特点,判断氯元素具有氧化性。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科学史话”,了解发现氯气的科学家以及在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中MnO2、浓HCl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通过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闻氯气的气味、观察氯气与水反应等实验,PPT展示“百度”搜索到氯气的信息,师生共同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并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随后教师演示铁、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以及氢气与氯气混合气体光照爆炸(视频)等实验,验证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反应的性质,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本质。再通过演示氯气与干燥红纸、湿润红纸的对比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新制氯水的成分,由此了解次氯酸的弱酸性和不稳定性。最后通过讨论工业上如何解决氯气的存放和运输问题,引入漂白粉、漂粉精的制取,进而学习氯气与碱的反应。

该课例遵循教材的编排顺序,按“结构实验室制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顺序进行教学,知识的学习系统全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实验验证等手段组织学习,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让知识从实验中获得,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课堂以教师的讲解、实验为主,学生通过听课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研究课例后的几点启示

进入新课改后,化学教材已经不再是化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材。内容呈现上,教材不再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原先具有鲜明化学逻辑特征的章节安排与内容呈现不再明显。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教材的解读者,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从学科中心向学习者中心转变是新教材最明显的特征,教材设置了各种不同功能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来获得化学知识。教材赋予课堂知识教学的功能少了,而赋予课堂能力培养的功能多了。作为一线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顺应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科知识的传授转向学科能力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课堂教学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比两个课例的教学过程不难发现,课例1因为设置了学生分组实验,课堂的知识容量不大,学生学习氯气的性质不够系统、全面,但是课堂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课堂始终能吸引学生,学生能全程参与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课例2以教师的讲解、实验为主,教师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知识容量大,学生能获得较为系统、全面的学科知识,但学生的自主性不够,虽然也设置了一系列的实验,但都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而且由于都是试管实验,学生观察效果并不理想,无法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课堂教学究竟是学科知识重要,还是学科能力重要?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科知识重要,没有掌握足够的学科知识,如何形成学科能力?而且各种考试都是考查学科知识,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学科知识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相对而言,学科知识确实可以脱离学科能力而存在。哪怕学生的学科能力弱一些,只要通过强化训练,仍然能够获得学科知识。因而就产生了这样一种教学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要的是确保知识目标的落实,确保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只要把知识讲完了,课堂教学任务就算是完成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次要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枯燥无味,产生厌学情绪就不足为怪了。而学科能力却是长存并可以转移的,学生一旦具备了这一学科的学习能力,就能够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全面的探索和掌握,对于一些课堂上无法呈现的知识,学生也能通过自主探究去理解和掌握,无需教师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地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