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谁“夺”走了我的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谁“夺”走了我的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年之前的小杰,一直是班级中默默无闻的一员。他没有突出的学习能力,别人一遍学会的知识,他需要两遍甚至更多遍;他没有突出的个性,课堂上很难看到他主动发言,与同学的相处中他从不要强;他也没有富裕的家庭环境,父母早出晚归勉强维持生计。就是这样一个普通、沉默的,似乎会被集体忽略的孩子,脸上却总是洋溢着腼腆的笑容。他负责清扫的阳台从未在卫生评比中扣过分,这在班级中是唯一的。他的作业时常会错得较多,然而他总是尽力寻求答案,即使是课间,他也会匆匆到办公室让我检查,有时在楼道也能遭到他的“围追堵截”请你验收。在各种活动或比赛中,他虽不是主角,但他总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尽力就是成功。这就是我在教育中对每个孩子的要求。所以,我最乐意请他帮自己做些小事:整理作业,发放资料,并时常在孩子们面前称赞他。他妈妈对我说,这孩子学数学反应慢,但却喜欢上我的课,因为他没有压力并且还能感到成功的快乐。

改变发生在这学期。每天早晨,他总是衣着不整、气喘吁吁地跑到教室门口站着,似乎在听候大家的发落;课堂上总是神情恍惚,课后越加沉默、不与人交流,伴随而来的是成绩的一落千丈……他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什么改变呢?电话联系不上他的父母,由于拆迁,家也搬了,费了好多周折终于来到他的家与他妈妈面对面谈起他的情况。

还未等我开口,他妈妈先讲了家里的变化:去年,妈妈生了个弟弟,照顾婴儿让本就忙碌的家更忙碌了,而父亲却盼望能添个女儿,愿望落空矛盾也激化了。重担落在妈妈和9岁的他身上。妈妈把身心都放在了小儿子身上。他除了学习还要照顾弟弟,稍有不慎还会遭到爸爸的粗暴对待。说道这里,她更泣不成声了:“我知道他成绩退步很严重,性格更内向,好多次他还背着我打他的弟弟……”

听后,我陷入了沉默……

随着社会发展,很多家庭期望能拥有两个孩子,然而父母们在实现自己心愿的同时,往往忽视第一个孩子心理发生的变化,对孩子的心理问题缺乏交流、沟通与疏导,加上处理方式不当,致使发生这类现象。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样的心理问题呢?

一、亲情依恋感的丧失

我问小杰的妈妈:你是否真的爱弟弟不爱哥哥了呢?她说自己是把精力放在了弟弟身上,但她的爱是公平的,之所以造成这种结果是认为哥哥已经大了,不需要照顾了。我问小杰能理解妈妈吗?很久他才说出了想法:弟弟小应该照顾,可妈妈把爱全给了弟弟,自己仿佛是被遗忘的孤儿,所以他恨弟弟,还报复弟弟。

从婴儿开始,儿童就会对自己的亲人产生依恋并获得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儿童就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克服焦虑和恐惧,从而饶有兴趣地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并尝试与陌生人接近,扩大视野。这样,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就会得到发展和提高。研究人员把它称为安全依恋感。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呵护使那些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观念增强,在儿童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的时期,他们衡量外界的标准便是是否有利于己,相应的行为也如此。当意识到父母把爱转移到兄弟姐妹身上,忽略了自己,就易造成依恋缺失。这是亲情的缺失,是联系间的隔阂,是信赖的缺失,是安全感的缺失。于是产生了心理失衡,于是自卑、孤独、叛逆,甚至产生报复攻击行为。

二、缺乏建立良好心理的教育环境

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儿童能否获得健康心理的保障。案例中,父母缺乏对儿童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单纯从自己的角度处理问题,认为孩子大了,不需要在生活上过多照顾,而将精力放在弟弟或妹妹的身上,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不是稍大些能自理了就意味可以把精力转移了,这一时期的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物质方面、生活方面的照顾,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关怀与支持。

当孩子产生心理变化时,父母不是去疏导,而是加以训斥、指责,这更加深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从而让孩子的问题越来越深,直至产生攻击行为。殊不知即使成人在漫长婚姻中也需要不断互相嘘寒问暖、关怀呵护才能维持婚姻幸福,何况正处于健康心理形成期的儿童呢?

三、找回“爱”

孩子有心理问题不是道德问题,就像人会头疼脑热一样,不可避免。心理障碍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是锁住孩子快乐的“心锁”。如何打开孩子的“心锁”,找回这份被 “夺走”的爱,让孩子健康成长呢?

1.理解与关怀。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一味指责会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孩子受到委屈时,父母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当时的心情。当孩子向你表达某种感受时,你可用孩子的原话表示你对他的理解,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称作反射情感。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安抚受委屈的孩子,使抑郁的情感得到了宣泄,孩子的情绪便会趋向平静。

2.爱要公平。父母要持同等态度对待孩子,包括物质的给予和精神的给予,不要打破这一平衡。即使确有必要需多给予照顾时,应与孩子商量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做,征得孩子的同意。孩子间发生矛盾要客观处理,不可一味让大孩子无条件谦让小孩子。让孩子明白:分享爱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多一个亲人彼此关心、爱护、体贴,大家都会觉得温暖和快乐。

感受到了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孩子受伤的心得到抚慰,孩子会理解父母,重拾信心,去享受兄弟姐妹间浓浓的亲情,体味幸福。

离开前,我和小杰的妈妈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她听后心情沉重。但我相信,她已经读懂了孩子的心,知道如何给予小杰那份曾经被夺走的爱, 这份爱的分量不会因为分享而减少,两个孩子会在分享中感受另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