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俞敏洪能够摆脱上市囚笼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俞敏洪能够摆脱上市囚笼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很多生死存亡的时刻,俞敏洪的个人气质使他带领企业逢凶化吉。

Yes

文|李莹

2013年的头两个月对于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先生来讲,很难说是一段心情愉快的日子。新东方1月底公布的季度财报出现4年来首度亏损,股价应声下跌,并随即宣布大规模减员,全国范围内削减教学机构数量。这家中国民办教育的金字招牌,又一次陷入舆论漩涡当中。

如今的新东方,早已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靠在中关村一带的电线杆上贴招生小广告、每年只有数百名学员听课的草台班子;如今的俞敏洪,也早不再是操着一口结巴的江阴普通话、一上台面就窘迫得讲不出话的愣头青。新东方如今的发展规模早已超出了俞敏洪的最初想象,但建造一艘巨轮带给掌舵者的并非只有大旗一挥乘帆远航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还有时时刻刻需要提防撞礁沉船的紧张与焦虑。而在一些人看来,新东方这艘大船似乎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他们不禁发问:假如当初没有上市,新东方会遭遇目前的危机吗?

这样的发问并非没有道理。2006年9月,新东方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之后的6年多时间里,连俞敏洪本人都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过,后悔把新东方上市。他很清楚地认识到,大洋彼岸的资本市场就像是一个放大器,在将新东方的财富和社会影响力进行几十甚至上百倍扩大的同时,也会同等规模地扩大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压力和风险,对于这个心怀理想主义情结的企业主来说,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投资人所要求的高速扩张之间存在着无法忽视的矛盾,这种矛盾所带来的雾霾时刻在他的心头弥漫。

徐小平曾经说过,俞敏洪本性上并不是一个对收购、扩张天生喜好的人。“上市以后,每年要求大量的增长,不管是利润、营收还是学生人数。而新东方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教学质量。这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矛盾的。你规模上升快了,教学质量有可能被稀释掉。”

实际上,早在新东方正式上市之前,俞敏洪就已经表现出了对资本的警惕和拒斥,多次谢绝风险投资就是明证,他担心这会破坏他一直追求的“做事情的从容和理想”。但在新东方创业元老们的一再逼迫下,俞敏洪最终还是做出了妥协。无论他当时的态度积极与否,当他半推半就地带领着创业伙伴们跨入纽交所大门时,终究还是完成了一次重大的开创:中国的教育产业就此完成了和资本市场的首次对接。

从一无所有到成功上市,在美国人眼里,这是一个标准的“美国梦”剧本,投资者们用真金白银表达了对俞敏洪和新东方的看好,股价飙升,俞敏洪的开场很完美。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他从此以后再也无路可退。对于早已完成个人财富积累的俞敏洪而言,新东方的市值变动对他个人来讲只是数字的变化,并无实际意义可言,然而投资者的期望值一旦被激起,股价的一点点波动都会引发剧烈的连锁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俞敏洪的带领下,新东方的发展轨迹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了粗放化的特征,一路上暗礁相伴,也时常爆发危机。新东方副总裁周成刚曾经这样评价俞敏洪,“管理非常感性,想到哪儿算那儿,总免不了乱局的发生,然后跳出来带着一批人把危机处理掉”。而在规模高速扩张的后上市时期,这种粗放化管理也迅即产生了很多问题:人员数量激增但良莠不齐,课程同质化严重,核心人才大量出走……基于这些问题,关于“新东方是否应该上市”的质疑声在过去几年中从来就没有停歇过,危机也随之埋下。去年7月,隐藏已久的危机伴随着VIE风波集中爆发,市值缩水大半,甚至险被摘牌。

然而,新东方却并未因此崩盘,尽管元气大伤,但终归还算是逃过一劫。能够度过这次危机,很多人将其归结为俞敏洪的个人魅力为投资者提供了信心――当股价跌至最低点时,进场“救火”的不只是企业家,很多炒美股的中国人都在买新东方股票,尤其是在新东方进修过的学生,他们有的已经在美国生活。新东方创建十几年,离职的员工为数不少,有人离开时满腹怨气,离开后依旧对新东方骂声不断。但浑水做空报告后,连这些前员工都站出来维护新东方,一起讨伐浑水。

无法忽视的是,俞敏洪身上浓重的知识分子气质和对资本扩张的抗拒使他错失了很多吸金良机,也犯下了一些战略层面的错误,但这种谦和洒脱的个性也为他带来了一些其他人不具备的优势,例如极丰富的人脉。而在很多生死存亡的时刻,正是这种个人气质最终使他带领企业逢凶化吉。

一个例证是,奥运期间,北京市教委下达指示所有的民办学校必须停课,此时正值暑期英语培训的黄金时段,这对于新东方而言不啻为一场灾难。俞敏洪动用了自己多年与政府积累的信任关系,最终争取到了正常开班的机会。一位北京政府官员后来对俞戏言,“奥运期间,除了奥运场所,就数你新东方聚集的人最多”。

在我看来,在资本市场的放大作用下,外界对于新东方目前状况的质疑,多少有些过度。实际上,新东方到今天,走过的每一步几乎都是“鲜血淋漓”:命悬一线的绑架,“逼宫”事件后“家族”决裂,ETS的产权纠纷……目前的困境与之相比,并无更加致命之处。更何况,与处于还在草莽打拼的创业时期相比,已然家大业大的新东方目前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起此前不知强了多少倍。一些人面对正在走低的新东方股价忧心忡忡的同时,也应该同时想到,它也曾经经历过超过10倍的增长。很简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面对4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新东方随即启动了瘦身计划,而在此之前,俞敏洪已经悄然完成了公司整体观之架构的进化。面对着自己一手打造的这艘大船,他不可能,也不需要在一时半刻之间将所有问题全部打理清楚。实际上,他从来都不主张新东方发生暴风骤雨式的革命性变化,他并不介意有些事情慢一点。尽管他一再声称自己被困入了上市的囚笼,但他所谓的囚笼,其实质只是他对于理想主义情结和资本力量之间的冲突所生发的感慨而已,在企业发展层面上,或许他和新东方从未被困入囚笼――走得太快了,摔跤是难免的,稍稍走慢点自然就行了。

俞敏洪从一开始就已经知道自己无法摆脱“西西弗斯”式命运。

No

文|林涛

俞敏洪先生又一次不情愿地成为媒体关注焦点。1月底,他所执掌的新东方公司公布季度财报,近4年来首次出现亏损,同时,新东方宣布大规模裁员和削减机构计划,当天股价就应声下挫,而市场上更是开始出现”新东方不行了”的声音。

上市,辉煌、扩张,失控,收缩,陨落……这几年,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开始频繁出演系列剧,分众、蒙牛、李宁,无一不是经历了火箭式的上升,然后以同样的速度坠落。但新东方尤其受到关注,因为新东方在知识界的鼎鼎大名,也因为它所从事教育行业的特殊性,更因为俞敏洪这个充满传奇色彩、浑身散发理想主义光环的新东方创始人,他总是充满激情,而且从不言败。

有一个著名的希腊神话:西西弗斯因为热爱河流、阳光、大地等等人间美景,而不惜得罪了众神之首宙斯,为了让他体验到最痛苦的折磨,宙斯判他将一块大石头推到山顶的另一边,这样由于石头的重量,每次当他推到山顶时,石头又会滚下来,而他必须再推一次,如此往复……

俞敏洪现在就是西西弗斯,而资本市场就是操控俞敏洪、分众、蒙牛以及李宁们的宙斯,它总是提出更高的增长要求,而且永无休止。这种要求对具有疯狂基因的企业家而言或许是一种刺激,但是对俞敏洪来说,这是一种难以摆脱的噩梦,更要命的是,俞敏洪从一开始就已经知道自己无法摆脱“西西弗斯”式命运。

俞敏洪不是马云那种充满野心和宏大格局的企业家,在新东方上市之后,俞敏洪从没停止地一再表示后悔上市,表达自己上市是被创业伙伴“胁迫”,甚至恳求资本市场不要对新东方寄望太高,但是,他无路可退。

资本市场的魅力是让公司价值放大,这使得俞敏洪和他的伙伴们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群体,资本市场的残酷在于,一旦你没有完成它预期的收益,账面上的财富会毫不留情地立即蒸发,个人财富的暴涨暴跌对早已完成财富积累的俞敏洪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字概念,但是对于整个新东方团队,却是足以导致信心崩析的火药桶。所以俞敏洪也不能退。

虽然俞敏洪从心底不愿意为了财务数字而扩张新东方,新东方在过去4年还是走上了高速扩张之路,大量开设新的学校,招收新的员工,开设新业务,收购其他教育机构,而这些举措也确实帮助新东方完成了资本市场所期望的增长。

但在漂亮的业绩与股价之下,俞敏洪的焦虑有增无减。在各种场合,他近乎祥林嫂式地重复自语,“我后悔上市,我现在依然后悔上市”,虽然不少人认为这样的表态近于做作――在俞的身家由于上市达到数十亿元人民币之时。

俞敏洪的后悔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伴随着公司规模的高速扩张,负面的效应也开始出现,许多新业务没有带来预料中的效益,反而拖累了新东方的盈利,大量新人的涌入不仅稀释了俞敏洪引以为傲的企业文化,还导致新东方出现人浮于事的“大企业病”,重金收购而来的公司也没有出现期待的成功案例,相反,新东方上市带来的巨大财富示范效应,刺激了新东方员工自立门户再造小“新东方”,从而导致人才大量流失。

给俞敏洪更大的打击是半年之前,2012年7月17日,新东方宣布其调整VIE结构,结果导致调查,公司股价一夜之间下跌34%。第二天,新东方遭遇浑水(Muddy Waters)研究报告狙击,导致新东方股价再度下跌35%,新东方一度面临被摘牌困境。

浑水事件之后,俞敏洪接受媒体访问时说,自己当时的心情更多的不是恐惧和愤怒,而是羞耻感,“如果被停牌或者摘牌,那就恶心死了”。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出身于中国最高学府的俞敏洪,尽管已经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多年,但其身上归根到底还是具备着一种知识分子的清高气。

基于这种充满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气质,俞敏洪多次在上市之后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以个人名义和资金建一所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私立大学,“有山有水,学校里一定要有池塘,悠闲的时候独自垂钓”。

于是他尝试着将新东方交给陈向东这些经理人管理,希望逐渐脱离一线。2012年,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初步实现了对权力交接的大体布局,但新东方的危机不期而至,俞敏洪的退休计划无限推迟,最近一年,他只好又重新把更多精力放回到新东方。

然而,如今的俞敏洪还具备上市之前一呼百应的英雄豪气吗?他和新东方曾经是“中国梦”的代表,白手起家、靠个人努力发达、背靠中国无限广阔的市场,未来前景无可限量……这是新东方在2007年上市时,美国人、欧洲人眼里的中国企业家,他们充满活力、激情,同时又有着一丝神秘,俞敏洪尤其是中国梦的最佳代表,狂热追捧中国梦的投资人让新东方股价在上市后出现了超过10倍的增长,就是例证。

然而,昔日的发展环境已然不复存在,如今的新东方规模庞大,架构臃肿,所呈现出的复杂局面对管理者提出的挑战在公司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新东方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管理也日渐显得捉襟见肘。上市之前,俞敏洪面对的是追寻梦想的学习者,而上市之后,俞敏洪面对的是苛刻而焦灼的投资者。在前者面前,俞敏洪的理想主义气质是一味灵丹妙药,而对于后者而言,光谈理想,无疑是死路一条。

资本市场是一个靠梦,也就是预期支撑的地方,步履蹒跚时,市场反应与当初狂飙突进时呈现出同样的非理性。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市值普遍遭遇腰斩的大背景下,新东方的财务警报动摇了投资者有限的一点信心。现如今的新东方,真的到了陷入囚笼难以抽身的时刻。

不过,俞敏洪本人似乎依旧保持着乐观的态度。2012年,身陷困局的他并未打乱自己生活的节奏,他依然保持着长年以来形成的习惯,在上百所高校巡回演讲。与此同时,他还乐于挑战自己的极限,2012年,他在敦煌瓜洲的沙漠中进行了3天100公里的徒步,他很满意,“挑战了自己的体能和极限,为2012年留下了精彩的一笔”。但与这100公里相比,想要摆脱上市囚笼,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