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猜想题19“猴子过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猜想题19“猴子过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猴子被一条河拦住去路。水上的独木桥说:“我很瘦,在上面不好走,要小心!”“知道。我从没走过这么窄的桥,但有信心!”于是,猴子像杂技演员一样伸开前肢用来平衡,小心翼翼,双替前行,一步一步挪到对岸。

另一条河上有座桥,比独木桥宽三倍。桥说:“我很瘦,在上面不好走,要小心!”“我走过比你窄得多的独木桥!”猴子想也不想跳上桥就过,哪料,才数步就掉入水中……

要求: (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

【思路小指点】 猴子两次过桥,心态是完全不同的。第一次,小心谨慎,因而桥虽窄,但安全抵达对岸;第二次,掉以轻心,因而桥虽宽,却掉入水中。这则材料昭示的核心意旨是“心态决定成败”。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危险的就是盲目地自信不会有危险,自以为是好像已经渡过了危险。因此,常怀敬畏之心,常怀如履薄冰的心态,是对自己的最好保护。有人曾经作过统计,二战中盟军在实施轰炸前和轰炸时被德军击伤、击落的飞机要低于返航途中的损失。其因就是德军利用了盟军飞行员“最危险的轰炸任务我都没有出事,返航还有什么好怕的呢”的麻痹心理,在受到轰炸后,立刻调动战斗机在盟军的返航路线上控制有利位置,严阵以待。为此,海尔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时常告诫员工:“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进’;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在写作中,一定要揭示或昭示出“心态”与“成败”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从“心态”的滋生到“成败”的结局之间的逻辑路径。这既需要生活的阅历,更需要逻辑的思辨。

【范文晒出来】

棋 之 道

江苏省阜宁中学 左天骄

我是一枚棋子。

我的主人是名声正盛的棋手。大家惊异于他的下棋天赋,小小年纪,出道以来,攻鲜有不克,战鲜有不胜。而我却暗暗担心,过多的荣耀和赞誉会不会令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呢?

这么多年来,主人对我爱护有加,他手指的摩挲使我日益温润光滑。我似乎发现了一个规律:他摩挲我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取胜。

又是一场血腥的征战。对手当年与主人同时脱颖而出,只是他曾经是主人的手下败将,主人自觉棋高他一着。

我躺在棋盒里静静观战。一枚又一枚棋子落下了,“嗒、嗒”的声音之间隔着好长的静默,这静默之中弥漫着的大概就是硝烟的味道吧。我看到主人的对手神情严肃,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而且竟然也像主人一样不停地摩挲着棋子。再看我的主人,神情自若,不温不火,好像无关痛痒,有点优哉游哉。我听见有人低声议论:“看,人家这才叫大家风范!”

“天!”还大家风范,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主人,你可不能掉以轻心。我的眼光又落到棋盘上,“天啊!对手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布下了一个局。主人,你可不能大意失荆州啊。”我都急死了,我在心里呐喊,可惜主人听不到。围观者中肯定也有人看出了端倪,赛场上一片静默,就看主人如何破局了。

主人伸手从棋盒里摸出了我,我急切地仰视着他,期待着他的、他的摩挲……可是这一次,他好像胜券在握,手臂只在空中作片刻的停留,就找到了落子的位置。“别!别!会输的!”我的身体还没有感觉到主人手指的温度,他就将我投在了那个最不该投的位置上。

观众中有人不自觉地“嘘”了一声,对手的脸上现出了一丝隐隐的笑意,便开始从容地吃子儿。

啊!棋子被一枚一枚地吃掉,主人的表情也一点一点地紧张、焦急起来,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也随之滚落下来。

“你输了。”对手从容地抿了一口茶,平静地笑了笑,欠了欠身,离开了座位。

裁判不失时机地宣布结果,观众一片哗然。

赛场上只剩下主人,手中紧捏着我,我感受到他惊人的力度,我能体会观众的失望带给主人的莫大耻辱。他突然猛地拿起棋盒,奋力地摔在地上。我的同伴们散落在地上失望而又委屈无助。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他双手捂着脸,大喊了几声,最后又慢慢镇静下来,看着棋盘上的残局,一怔,仿佛终于明白了自己是怎么钻进对手布下的局中的。“我太轻视他了,我太不沉稳了。”

自此以后,主人重新静下心来揣摩棋道,演练棋局,实战时常常不自觉地摩挲着我,仿佛要把自己的灵性一点一点地注入我的体内,一次一次地力挽狂澜,一次一次地左冲右突,一次一次地创造奇迹……

今年,他终于登上了国际围棋锦标赛的领奖台,他的手里仍握着小小的我。面对媒体的采访,他淡淡地说:“所谓棋道,就是不轻视对手,沉稳行之。棋之道,也是生活之道。”

【亮点在哪儿——视角变化 化虚为实】

本文的另类之处在于叙述视角的变化。作者没有用交战双方的眼睛来看战局的变化,而是用“第三只眼”——棋子——来展开叙述,它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能通过主人的“手”摩挲时间长短、速度快慢、力道大小来感应主人心理、心态、心绪的变化。“心”的变化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但作者的视角一转,让它感觉到了,触摸到了,这就收到了“化虚为实”的效果。

(姜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