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城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城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解决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相伴而来的“城市病”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必须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南宁市从市情、水情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以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为突破口,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现代产业,提升城市品质,发展文化南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城市的新路子。

[关键词]综合整治;水环境;生态文明;城市

[作者简介]苏晨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学院,河南郑州450000;苏华清,供职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8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4-0191-06

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和推动力。2011年我国城镇化人口已经超过50%。中国近660个城市中。有许多城市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城市病”: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城市发展中占用过多的耕地土地等资源,城市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比较严重。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新思路。

广西南宁市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设“中国绿城”的城市发展目标以来,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绿化模范城”、“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中华宝钢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国际和国家级的荣誉,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绿色城市。从2007年起,南宁市在推进“中国绿城”建设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内河水系规划研究和重点整治的城市水环境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南宁市利用丰沛雨水、发达水系、良好水质等资源禀赋和天然条件。在2009年提出了建设“中国水城”的新发展定位。

认真总结南宁近年来建设“中国水城”的实践,对于我国许多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城市,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认识: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

(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需要

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淡水资源紧张是全球性问题,是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挑战,“水”被喻为“21世纪的石油”。我国水情复杂,水资源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水资源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依然突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在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背后,全国近2/3的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突出因素。成为制约我国多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最紧迫的资源性约束条件,是“第一瓶颈”。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发展阶段,城镇化率到2011年达51.27%,超过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已达118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建设用地低效扩张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城市发展规模一味求大。城市的无序扩张和城市人口的过快增长,使许多城市的“城市病”集中爆发。长期以来,城市发展方式粗放,不能完全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文化转型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必须更加重视城市发展,大力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是还原城市自身功能,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建设人类美好的绿色家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早在工业革命中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到了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就已提出了“生态城市”这一新的城市发展概念。在我国,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建设生态城市成为期待可持续发展的共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路径必须从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高度,全面综合统筹考虑城市的水质、行洪、截污、补水、绿化、湿地、建筑、景观以及交通、文化旅游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留足城市水环境的自然和发展空间,拉大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建设框架。

(三)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

世界各国都将环境竞争力作为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实力,而环境竞争力在其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向全面建成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阶段,人们已将目光转向了人居环境的优化。人居环境既是重要的生活环境,更是重要的投资环境、发展环境,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是人居环境的竞争。人居环境优化已成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聚集各类生产要素的主要手段之一。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宜居城市是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发展的重要目标。

(四)建设美丽城市的需要

推进城市化发展必须要坚持外延拓展与内涵提升并举。注重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突出理念转变、机制创新和竞争力提升,进一步推进城市发展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提升质态、深化内涵转型。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就城市而言。只有将生产生活空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工业化、城镇化对耕地、土地的过度占用,才能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才能切实保护好生态空间,才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古今中外城市发展表明,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巨大。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减少能耗和污染,用更少的资源消耗环境代价换取更大的经济发展成果。水环境综合治理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存生活环境,关系到现代化城市建设,要树立环境是竞争力、生态是竞争力的理念,从政策、规划、投资等多方面保障和推动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

二、实践: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城市的“中国水城”

(一)以规划为先导,制定高水准的水城建设规划

规划是城市的财富。南宁市组织力量先后编制完成了《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及《五象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中国水城”建设规划》《南宁市城乡一体化规划》《南宁市“百湖之城”建设规划》《南宁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年)》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抓好《南宁市滨水建筑控制规划》等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并严格按规划实施。按照“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城市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生态治河的理念。注重构建合理的城市环状水网体系,实现“水畅、水清、岸绿、景美”,努力将城市内河水系及岸线区域建设成为畅通的行洪道、建设水清岸绿的滨水生态住区、风景秀丽的景观带、经济繁荣的产业带、内涵丰富的文化带、人水和谐的休憩园,实现人与水、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共生,形成独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水城”景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从南宁水系实际出发,城市水网规划结构为:“一江、两库、六环、十八(内)河、百湖”。

一江:以邕江水系为主轴和核心,形成以邕江为主的防洪、生态、景观、旅游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滨水区域,同时实现邕江与各内河水系相互连通:建设两岸防洪排涝体系、开展邕江两岸岸线整治,营造城市滨水景观。

两库:郁江老口梯级水库和邕宁梯级水库。规划利用邕江上游老口水库壅水解决南宁市主要内河补水水源,利用下游邕宁梯级水库壅水改善市中心城区水系和景观环境。

六环:构建市中心城区内的环城水系一石灵湖环、大相思湖环(可利江一心圩江一二坑溪一朝阳溪环)、南湖环、凤凰湖环、亭子冲环以及五象湖环。

按照规划到2020年,南宁中心城区规划控制区范围约360平方公里计算,水面率将达到约12.50%(包含邕江城区段,若不含邕江则约为6%),将超过国家水利部《城市水系规划导则》划分的第一分区10%的目标。南宁城市水环境将形成良性循环,城市内河水系沿线生态景观、滨水文化和旅游景观明显提升,进一步发挥城市滨水产业带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现代亲水型城市总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二)加快建设控制性的大型水利枢纽:老口水利枢纽工程、邕宁梯级枢纽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河道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血脉。一条缺水的河道不仅使河道本身失去灵气,也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市民居住环境和城市品位降低。邕江枯水季节河流过流量与汛期相差较大。根据多年观测结果,邕江水位最高在每年的8月,最大洪峰流量为1.75万立方米/秒,水量最小为每年3月,极端最小的枯水流量是95.6立方米/秒。随着南宁及其上游区域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生活垃圾、建设废料、工业废渣、污水向河道排放等,造成邕江河床淤积、水流不畅,枯水季节时淤积的泥沙及垃圾露出水面形成沙滩、沙洲,河床较突出。在综合整治南宁水环境中,必须通过工程措施重点解决河道季节性缺水问题。使城区河段保持有充沛的水量和较高的水位。在枯水期,维持城市河道生态用水,可以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防止河道堵塞、维持河流水生生物生存。在不降低原河道的行洪标准和工程安全,不造成河道新的淤积和改变流态、产生冲刷,不对河道原有水利设施(包括水文站点等)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建设郁江老口梯级水库和邕宁梯级水库等水利枢纽,合理调节邕江水位,在确保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的同时,控制邕江城市中心城区段常年水位恒定,提高邕江开发有效性、经济性和持续性。利用上述两个重大水利枢纽,有效调节邕江水位,补给城市水源,起到防洪和美化水景观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善城市水环境。

南宁市现有18条内河,其中有很多内河上游是断水的,通过老口水库向内河补水,可以解决其中的14条内河水源、水质问题。从地势来看,补水方式基本上是采取自流的方式,成本较低,水源丰富。水质优良。

南宁老口梯级枢纽工程为郁江流域梯级开发中的第七个梯级,是以航运、防洪为主要功能,兼顾发电、改善水环境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老口梯级枢纽工程将建水库、渠化河道。其水库正常蓄水位为75,5米,初步规划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以补充市区主要湖泊和支流,是实现对内河进行治污、截污、补水的综合整治工程的关键。该工程建成后,与百色水库联合调度,可将南宁市防洪标准从现在50年一遇,提高至200年一遇,可通航1000吨级船队,发电方面装机容量大约13万千瓦以上,可将右江百色至南宁的航道等级提高到Ⅲ级,进一步打造广西内河连通珠三角经济圈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水上运输大动脉,扩大北部湾西江流域各市的对外开放,实现江海联动,促进广西东、中、西部之间形成优势互补。

(三)从流经市中心人口最密集的竹排冲等湖、河的水环境整治做起

南宁市区内河纵横交错,近年来对内河道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基本恢复了内河道的自然景观。但内河生活污染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工业污染和断头河、盲肠河污染仍然突出,严重影响到城市的环境美化。

南湖一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19.8亿元,全长约9.2公里,规划红线面积2平方公里,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南湖一竹排冲水系沿岸景观改善工程、民歌湖改造工程、竹排冲河道改造及泵站工程、南湖一竹排冲连通明渠工程、南湖一竹排冲排水管改造工程、市政道路跨连通渠明渠桥梁工程。南湖一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总体设计为:在南湖北端修建连通明渠使南湖与竹排冲连通,并在竹排冲修筑船闸和拦水坝。拓宽竹排冲河道;通过南湖补水工程以及对进入南湖、竹排冲的污水进行截流,改善竹排冲水质;另外,还将结合各地段周边的城市功能,建设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生态景观和文化景点,提升城市文化底蕴。

南湖一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成后,竹排冲水系的行洪排涝能力将明显提高。水质将明显改善,上游湿地将得到恢复和良好保护,同时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将进一步得到彰显。南湖一竹排冲水系区域将随之建成水清岸绿和风景秀丽的生态旅游区、经济繁荣的商业区、人水和谐的休闲娱乐区。成为南宁市打造“中国水城”的标志性区域和品牌区域。

南宁市在综合治理内河水环境,使城区河道逐步重现水清岸绿、鸟语花香、鱼儿腾跃的水乡美景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将相思湖、南湖、金沙湖与内河连接,并与邕江沟通,形成环城水系,与老口水库、老虎岭水库、西津水库遥相呼望,实施江、河、湖、水库全面开发建设规划,构筑江一河一湖一水库一体的动水网络,建设融自然景观、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大型休闲娱乐之地,构建人水和谐的中国绿城,铸就水网密集、河流纵横的“水上南宁”。打造现代生态城市新形象,全面提升南宁的城市品位及知名度。

(四)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并举。建设文化邕江、文化南宁

南宁市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中,以打造“百里秀美邕江”为载体,从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高度,组织实施“邕江文明探源”工程,对郁江的邕江河段(包括支流、内河)历史文化、民族风情、风俗习惯、节庆活动、生态环境等进行综合考察,从更高的层面来把握和整合骆越文化、贝丘文化、稻作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大石铲文化、龙母文化、民歌文化、美食文化、壮民族医药文化等在内的南宁区域文化资源。形成通过建立旅游区、文化园、博物馆等形式来集中展示、保护开发和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旅游的行之有效的思路和途径。

南宁市内河之一的辔宁区八尺江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祥地。1997年被称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邕宁顶狮山贝丘遗址,足以证明在邕江内河的八尺江附近是名副其实的“岭南第一村”。

综合整治一期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建设范围为八尺江玉洞大道至八尺江汇入邕江河口,河道长度6078米。项目实施后,八尺江将分成生态科普区、运动休闲区、花卉植物观赏区、滨水景观风貌区、滨水景观休闲区5个分区,为两岸居民提供休闲亲水空间。该项目以“截污治污、生态修复、绿化造景”为目标,通过水质改善工程,对排入八尺江的污水进行截流收集,经由污水提升泵站。排往五象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减少入江污染负荷;同时通过景观绿化工程建设,构筑河流的水污染处理、生态景观、休闲园、水文化等综合服务功能体系。形成水清景美的滨河特色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实施后,八尺江将成为安全、生态和具有文化历史内涵的健康河流,形成城市新区的自然绿脉和东部绿心,为两岸居民提供休闲亲水空间。

(五)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发展现代产业,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

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南宁城市建设走向“邕江时代”、形成“一江两岸”城市发展新格局。以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邕江为契机,优化沿江两岸产业和环湖产业的布局。在邕江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兼顾防洪安全,审慎选择产业发展,促进两岸产业向综合高端服务业转型。大力裁汰、搬迁沿岸高污、直排企业。选择发展楼宇经济。把标志性的建筑和楼宇打造成城市的“新名片”;发展现代服务业。如文化产业、旅游观光产业、水上娱乐业、时尚休闲购物等低污染、高价值、高品位产业,打造邕江沿岸现代服务业产业带。

比如,在加快以五象湖水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新区现代产业的建设。规划建设中的南宁新兴产业园、现代工业园位于五象新区,是南宁市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也是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热潮中重点打造的板块。目前,新兴产业园中的中国糖城、广西广告产业园、广西软件城、广西工业设计城等一批项目正在抓紧规划设计。现代工业园已有丰达电机、五菱桂花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南宁市正以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和现代工业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使这两个园区真正体现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特色突出和环境友好,成为“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的重要支撑和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六)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提高城市内涵发展

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南宁以打造五象湖为契机,加快五象新区的建设,努力把五象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城。

五象新区建设突出现念,遵循现代城市的发展规律。按照体现“现代、生态、便利、特色”的要求,以更高的标准和超前的眼光加快完善五象新区开发建设规划,坚持生态宜居,把“山、水、树”文章做好做透,让人与自然更加协调、环境更加宜居。突出抓好新区重大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好新区道路、桥梁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文化体育产业、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项目。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新区建设实现大突破、大提升、大发展。突出五象新区的区域特点,抓好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体现南宁风格、广西气派,体现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元素。

南宁市全力推进五象新区开发建设。集中力量打造总部基地及保税物流中心、“三馆三街”、体育产业城、文化产业城、国际物流基地、龙象谷旅游休闲娱乐园等重点板块。把五象新区建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环境优美、带动力强的现代化新区。

三、启示与思考:探索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路径

党的十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想人居”等概念的实施需要务实的实践。广西南宁市在多年的“中国水城”建设中,现代生态宜居城市魅力彰显,城市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初步探索了综合整治城市水污染、水生态、水灾害等水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新路径,为现代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地方样本”。

(一)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必须更加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与水生态治理修复,着力为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保障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就城市而言,只有将生产生活空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工业化、城镇化对耕地、土地的过度占用,才能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才能切实保护好生态空间,才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以此理念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水、绿、城的融合,使城市成为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现代亲水型城市。

(二)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必须更加注重营造生态宜居环境

国家水利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的28%,全国年均缺水500多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实践证明,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为广大居民群众和外来游客提供了一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品位高、效益好、影响深的“生态产品”,有利于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宜居质量,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国内许多城市都有内河穿越而过。为城市构成众多天然的生态廊道。尽管这些河流一度因为城市的发展受到严重污染,但对城市而言仍然是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城市正以防治水体污染、增强防洪清障能力和生态涵养功能为重点,实施河道治理、河堤建设、生态绿化、景观建设等多项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将流经城市的河流打造成为横贯城市的滨河生态长廊、文化展示长廊、滨水休闲长廊和城市形象长廊:以绿色生态堤防建设为重点,把每一条城市内河建设成为滨水景观带,重现绚丽多姿的水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

城市内河的综合整治和全面开发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景观工程建设,打造滨江景观新亮点,打造一流的生态景观走廊,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还水于民,还绿于民,全面提升城市水系绿化品质。更好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城市山水绿化融为一体的良好生态景观,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质量人居环境。城市内河作为城市重要的水系资源,要实现水、城融合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维持流域系统的生态、环境、资源整体平衡、良性循环、功能良好;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城市水系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和资源的民生保障功能,满足流域居民现代及未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城市内河的综合整治和全面开发的最终目的就是以顺应河流水系运动自然规律为原则。通过一系列工程技术措施和开发利用手段,促进城市市民与内河和谐共生、共处,充分发挥内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内河能够为城市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提供支撑。

(三)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必须更加注重走节约型、集约型城市发展道路

土地、水等自然资源,是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据统计,适宜工业和城市建设及耕作的土地仅有180多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9%;今后可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土地不到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3%。集聚和集约是城市化发展的本质要求,走集约型城市发展道路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提升城市化质量要坚持节约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让核心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宝贵的内河流域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探索土地集约利用的新途径,集约和节约利用城市土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节约型城市创造前提条件。

土地是城市的核心资源。资源环境问题始终是影响和制约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要高效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要使城市建设由注重外延扩展向注重内涵、集约发展转变,引导城市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好大喜功、互相攀比,建设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的集约型城市。

(四)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必须更加注重区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合

“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凝聚力和辐射力的源泉,要将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质与市民生活品质的基础,也是城市形象的代表。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精心打造人文景观工程,保护人文历史遗迹,合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把历史文化传统融入城市水景观建设中,设置特色风貌区,并加强与周边历史街区的联系,反映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塑造历史与自然相结合、具有鲜明城市特色的滨水历史文化景观带,以此提升历史文化内涵,让城市成为区域文化的保护传承、集中展示重要中心。

(五)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必须更加注重城市品质的提升

通过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以城市发展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打造优质产业空间。注意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低碳产业。严格限制淘汰落后产业,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城、旅游和现代服务城,高新技术产业城和宜居城,用更多的精力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同时,要从注重新区开发向新区开发与城市更新并重转变。推动河流综合整治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相结合。通过河流综合整治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在高水平推进新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加大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商业区和旧住宅区改造力度。盘活存量资源。推动城市从注重形态构建向形态构建与功能强化并重转变,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公共配套服务能力,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现代亲水城市,助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

四、展望

本文总结了南宁近年来建设“中国水城”的初步实践,让我们看到一个以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来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城市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