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明远断病手迹(二十二)草莓炭疽病的诊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明远断病手迹(二十二)草莓炭疽病的诊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11月10日,在“中国温室”第十届年会上,我遇到了周长吉博士。老朋友相见格外高兴,互相问候以后,我对他说:“今年我在防治塑料大棚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时,遇到了棚内温度过高,防治措施难以推广的问题。有时间请您帮助出出主意,解决这个问题。”周博士说:“这没有问题,随时恭候。不过我这里有件急事儿,你得先帮我解决T。”我问什么事儿,他说:“目前正在布置将于明年二月召开的第七届国际草莓大会。发现,种植的草莓上发生了一种病,(他补充说,可能是枯萎病),直接影响到国际草莓大会的召开。您老先生有时间帮我们出出主意。”

我对他说:“草莓在北京发展的较晚,我还真的没有在草莓基地蹲过,可能拿不出好办法。”但是周博士执意要我去看看,说:“您这个病害专家,怎么说也比我们强。”

看来这件事推不掉了。就说:“我尽力而为吧。”接着他问我何时能去?我想这种事情越早越好,于是就定在11月12日(星期六),“中国温室”第十届年会结束的那天下午两点。

时间定了下来,但是我觉得心里很不踏实。主要是我真的对草莓病害不熟悉,再就是已退下来多年,没有条件开展室内鉴定。可是已经答应下来了,只好到那里看看再说了。至少可以长点见识。

当日的上午,我有点时间,为了避免自己一无所知,我查阅了一下《中国现代蔬菜病虫原色图鉴》。把草莓可能发生的根病的症状特征列出,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

这本书上说:草莓的根部病害有枯萎病、腐霉根腐病及疫霉根腐病,细菌性青枯病等4种。枯萎病主要发生在高温期,开始表现新叶黄化、畸形,叶和果柄的维管束变褐:腐霉根腐病主要表现为根水浸状,后变黑,全株枯死,发生时往往果实叶发病;疫霉根腐引起下部叶变褐或紫红色由下向上发展。主根中心赤褐色,新生的根有一段段地变黑:青枯病是由细菌引起,起初无症状,到采收时发病,植株表现为青枯。我将特点一一记下,准备到现场“对号入座”。

经过这番准备,心里踏实多了。跟着来接我的小连来到世界草莓大会的一个栽培展厅。这个展厅很大,里面放了很多种植草莓的架子,基质是草炭,使用滴灌供应水分。目前布展的面积大约占展厅的一大半。粗略的看去,生长的还不错。

小连告诉我叶片有点萎蔫的就是病株。我仔细地看后确实发现有个别这样的植株。这种植株叶柄有些红褐色的长形斑块,边缘不明显,稍凹陷。如果病斑环包住叶柄,可以使叶柄变褐并引起叶片枯死(图1)。更重要的是植株的短缩茎变褐,同时还引起根部的变褐死亡。剖开短缩茎,可见到变褐的部分主要是外皮,中间仍是白色(图2)。和我在文献上看到的那四种病似乎对不上号。我对小连说,这可能不是枯萎病,需要取一些病株,回到实验室分析。

这时来了两位挂有第七届世界草莓组委会工作证的先生。小连为我们作了介绍。原来他们是组委会协调办公室展示部的刘部长及陈执行主任。他们递给我一份材料。说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王教授对这里草莓病害的鉴定结果。我打开一看,上面说这里发生的是草莓炭疽病。还附有彩色的症状和病原图。病原菌包括:Colletotrium fragariae、C.acutatum、C.gloeosporiodes三个种,同时有防治的建议。我认为这个结果应当是可信的。就对组委会的二位说:“我认为病原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既然是炭疽病,就按炭疽病防治就是了。报告里所举的两种药剂咪鲜胺和世高虽不是新药,但是应当说是当前防治炭疽病比较有效的药剂”,同时将材料中三种病菌孢子翻拍了下来。

但是刘部长对我说:这些药剂他们都试过了,好像不大管用,草莓还继续打蔫。我问他用过几次了,他说仅用过一次。我对他说防治根病,就是方法有效,也得有一个恢复的过程。不可能马上就都好了。用药后起码要经过两周才能见分晓。

他们问我,除了用农药,是否还有使用其他的方法来防治。

我对他们说:一个病害的流行,一般需要有三个条件。即:一要有大量的感病的寄主,二是积累了大量的病原菌,此外还要有适合病害流行的气象条件。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原--理采取措施。现在感病的寄主已不可能更换了。但是剩下的后两个条件还可以改变:

一是避开适合的发病条件。可以查一下这个病菌的最适温、湿度,尽量不让这种条件出现。据我所知一般高温、高湿比较适合炭疽病的发生。将水分和温度都降下来,有可能减轻病害。他们觉得这一条可以做到。目前草莓每天要浇5次水,少浇一、两次不会对它的生长有影响。另外,以后天气冷了下来,有利于对病害的控制。

再就是减少病原。主要是用喷洒药剂减少病原。至于用药的品种可以使用报告上提出的两种农药,并认真地观察效果。如果使用新的农药时,可以先小面积实验一下,再大面积使用。

另外炭疽病的病原个体很小,繁殖起来数量却很大。需要注意栽培温室内的病害的防疫工作。这个温室很大,目前发生炭疽病的主要我们的这个区域。为了避免将病害传到其他区域,应当将有病的区域用警戒线围起来,避免人员穿行,不使病害传播开来。另外,这里是送展人员出没频繁的场所,这些人会将其他地方的病菌带了过来。应当在温室入口处放一个大的毡垫,里面加上消毒液。进门时踩踏时即将脚上带的病菌全都杀死。他们听后觉得很有道理。表示要尽快地落实。

返回到家里时天已经黑了下来。

第二天回到办公室,我开始查找有关草莓炭疽病的资料。仅在网上查到有关的记述。其中关于症状的记述如下:

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很少发生。其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草莓株叶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初始产生直径5~7mm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易导致感病品种尤其是草莓秧苗成片萎蔫枯死;当母株叶基和短缩茎部位发病,初始1~2片展开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虽然不出现心叶矮化和黄化症状,但若取枯死病株根冠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褐变,而维管束未变色。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和我们看到的完全吻合。此外还对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都有介绍:

此病由真菌半知茵亚门毛盘孢属草莓炭疽茵CoHetotrichurn fragariae Brooks侵染所致,其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的Glomerella fragariae。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发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中越冬。在田间分生孢子借助雨水及带茵的操作工具、病叶、病果等进行传播。

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茵。5月下旬后,当气温上升到25℃以上,草莓匍匐茎或近地面的幼嫩组织易受病菌侵染,7~9月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传播蔓延迅速。特别是连续阴雨或阵雨2~5天或台风过后的草莓连作田、老残叶多、氮肥过量、植株幼嫩及通风透光差的苗地发病严重,可在短时期内造成毁灭性的损失。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草莓连作地,给培育壮苗带来了严重障碍。

防治要点

①选用抗病品种。②育苗地要严格进行土壤消毒,避免苗圃地多年连作,尽可能实施轮作制。③控制苗地繁育密度,氮肥不宜过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抗病力。④及时摘除病叶、病茎、枯叶及老叶以及带病残株,并集中烧毁,减少传播。⑤对易感病品种可采用搭棚避雨育苗,或夏季高温季节育苗地遮盖遮阳网,减轻此病的发生危害。⑥药剂防治:当前防效较好的是咪鲜胺类药剂,如45%水乳剂施保克1000倍液。还可用50%世乐1000倍液或70%炭润800倍液防治,也可用或40%诺炭宁800~1000倍液防治。

对照上述材料,还对取回的发病的植株进行了观察。发现有的植株在变黑根的上部又喷出新根。说明他们的防治已取得了效果(图3)。我立即将这个图片传给了他们。希望他们按已定的方针继续,炭疽病有可能得到控制。为了证实我所看到的病株是炭疽病。我将病株洗净,取叶柄和短缩茎放在培养皿中在28℃的定温箱中保湿(图4)。

48h后刮取植株表面的物质在显微镜下观察。见到大量的炭疽病的孢子。从形态上看接近于Colletotriumacutatum(图5、6)。

后来的情况我就不大了解了。有可能事情不那么简单。现在回想起来很感谢周博士,是他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使我对草莓炭疽病有了初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