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抓住隐性信息,巧解阅读试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抓住隐性信息,巧解阅读试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考现代文阅读,是分值比较高的一道题目,想要获得高分,审准题意是非常重要的,而许多考生之所以得不到高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挖掘出隐藏在“要求”这一表层之下的“言外之意”,也就是题目的“隐性信息”,其由于隐蔽、费解,往往为考生所忽略,从而造成解答不准或不对。那么怎样才能全面准确透彻地审题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题目内修饰语包含的的隐性信息

首先是注意题目本身句内修饰语的隐性信息。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修饰或限制成分在对考生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提示了解题的思路。例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20题:“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解答此题,其中对“一部分”的限制成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非常重要。“文化”特指精神财富,而“传统”就包括文化、道德等多方面。明确了修饰语的隐性信息,我们就可以较容易地从文中找到论述“知音”有关道德情操方面和文化典籍方面的材料,从而概括出答案。

其次是注意题目内的所要理解句子的修饰语。从多年的高考题看,它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本身的修饰语常常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指示答题方向的作用。例如2010高考全国卷二第14题:“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题目中“开头三段”就有一种隐含信息,因为处在文章中开头结尾的语段,其作用往往是比较有规律性的,作为开头的段落,它往往起着点明主题、引起下文、为后文作铺垫、奠定文章感情基调等作用。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基本情况,点出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感。故答案总结为: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二、审准题目内中心语的隐性信息

题目内的中心语体现着对考生要求的重要内容,而那些具有隐性信息的关键词语容易被忽略,但它常常是解题的钥匙,提示了解题的角度和方向,甚至规定了答题的内容。例如2010年高考天津卷第19题:“除了植物外,文章中还出现了哪些影响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的元素?这些元素分别给予作者怎样的影响?”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题的关键词是“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它,可以确定答题区间是第3至5段。做题时学生需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到每一段中心句和关键句,进行组织。答案可归纳为:亲人,是作者领悟到随意而安的平和与超然;动物,使作者带来异常温暖的感觉;生活与传说,使作品染上了神话色领略神灵之光;梦境,是作者感悟人生道理,从而产生的联想。又如2001年高考江西山西天津卷第24题:“作者笔下的门,有的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门,有的则赋予象征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回答此题,必须注意句内主语“这样写”中的“这样”,它指代前面的两个分句,所以与最后一句联系起来,回答应包含三个要点:①写实实在在的门有什么作用;②写富于象征意义的门有什么作用;③两者结合着写有什么好处。

三、审明题目分句的主要意旨

许多题目的分句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有的告诉考生答题所包含的方面,有的给考生的答题思路作了引导,必须认真对待。例如2001年全国卷高考第22题:“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回答这一问题,须从题目的分句入手。“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即先说明门的含义是什么,“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即再说明玻璃门不具备这些性质,最后得出结论是“玻璃门根本不是门”。又如2002年全国卷高考第22题B项:全文以“神往和渴求知音”为线索,以叙述和描写俞伯牙遇知音和艰辛学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揭示知音难觅但又可求的主题。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内容的分析归纳能力,对题目的理解可以化整为零,从分句入手,看全文是否以“神往和渴求知音”为线索;是否以叙述和描写俞伯牙遇知音和艰辛学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是否揭示知音难觅但又可求的主题。这样分条缕析与原文进行对比,便于识别正误。

由此来看,对题目深入分析和感悟,运用发散思维,挖掘出隐性信息挖掘有用信息,才能掌握要领,审准题意,获得满意的高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