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漫谈英汉成语、谚语翻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漫谈英汉成语、谚语翻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英汉成语、谚语是语言的精华,在互译的过程中,要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不要搞固定的翻译方案,加上注释未尝不可。

关键词:英汉成语 谚语 翻译 漫谈

英语和汉语中的成语、谚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都是语言千锤百炼的精辟,带有浓厚的民族特性,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地域特色、心理状态等,一般都有出处。成语、谚语有些甚至只能意会,很难言传,这就给英汉成语谚语翻译制造了相当大的障碍。

有一句英语谚语:“Love me, love my dog”,有专家将之译为“爱屋及乌”,大概意思到了,也不失某种巧妙,但仔细琢磨,其间却大有异趣。这种对译,随便用用无妨,在严谨的场合却要谨慎,特别在教学中若不对此详加辨析,以致学生认为两者可以互为注释,就大大不妥了。

我们不妨分析两者的逻辑含义和文化底蕴。“Love me, love my dog”,其逻辑含义如下:前提:爱一个人就要爱得彻底,连其喜欢的东西也要爱。条件:我爱张三,张三爱狗。结论:我也爱狗。

“爱屋及乌”这句成语出自汉朝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

中国人素来不喜欢乌鸦,认为其乃不详之物,落到谁家屋上,谁家就要倒霉。故很少有人喜欢乌鸦,欲展爱心的你和“爱屋及乌”的屋主想也不例外,这和“love Zhang San”的西方人和“love dog”的西方人可是大大的不同。我们不妨如上也列一个三段论:前提:爱一个人,就要爱和他相关的一切。条件:我爱张三,张三屋上飞来一只乌鸦。结论:我爱那只乌鸦。

不难发现,这两个三段论实在大异其趣。“Zhang San”是真“love dog”,换什么都不行,你看在“Zhang San”的面子上也喜欢上了它,这点颇能让人理解。这就是“写实”,探讨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喜好问题,很符合西方人求实的性格。

但“张三屋上的乌鸦可不同,因为这只不吉祥的乌鸦,张三可能正气得要命,说不定还和妻子吵了一架,弄出了一些家庭纠纷。”张三不喜欢乌鸦,你也不喜欢乌鸦,而你却“及乌”了(真不知道这是爱朋友还是害朋友?)似乎不能理解的关系中却表达出了至情至义含义。这就是“写意”,就是中国人的智慧所在,就像中国画里和“空白”,不着一墨而尽得风流!试想,若用写实方式来表达“爱屋及乌”的含义,不是一本书才写得完?

又如“捷足先登”和“The early bird gets worm”。“捷足先登”出自《史记·淮阴侯传》:“……蒯通言:‘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如此一个慷慨激昂,具有浓烈悲剧意味和智辩色彩的故事,岂是童谣“The early bird gets worm”所能解释的?!

又如“班门弄斧”和“Teach your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朽木不雕”和“One can not make a silk purse out if a sow?蒺s ear”,可以说文化含量和美学意义都极不对称。

冰心女士曾对成语、谚语的翻译提出质疑和忠告,认为必须考虑不同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绝不能草率为之。

如果你看到这样的译文:约翰恭敬的跪在乔治面前,朗声说道:“祝泰山大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又或者在一部美轮美奂的外国名著中读到这样的句子:“简,你既然有钱了,一定不会献身于像我这样瞎了眼的断肠人的。”“我跟你说,先生,我不但有钱,而且还很独立的,我自己可以做主了,我对你的感情是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你会做何感想呢?

再比如英谚“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is sure to appear”,被译作“说曹操,曹操到”,英谚“When Greek meets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被译作“张飞遇张飞,杀得满天飞”,硬给外国人着上中国古代服饰,读到这些译文,你又做何感想呢?

有一种情况,英汉“对仗”工整,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与“趁热打铁”、“Walls have ears”与“隔墙有耳”、“A snow year, a rich year”和“瑞雪兆丰年”等等,似乎无可挑剔,但仍然留下了彼此具像、僵化的缺陷。这样说可能有点苛求,但站在严格的语言研究的角度,笔者认为应该具有这种永不满足、追求真理的精神。

翻译界泰斗博雷就反对硬译和死译,在《高老头》重译序中,傅雷这样说道:“以效果而论,翻译就好像临画,所求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师梁实秋也言:“中国文和外国文是不同的,……翻译之难即在这个地方,假如两种文中的文法和句法完全一样,那么翻译还能成为一件工作吗?”

鉴于成语、谚语在语言中的“精英”地位(堪称语言中的“盐”),可以说,对成语、谚语的准确把握与理解是直入语言内核、透视语言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对这个问题处理得不好,不仅会使谬误流传,更使语言的魅力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硬译失之机械,成语、谚语的意译往往又失之造作和草率,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呢?限于水平,笔者只能提点看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