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普通食品“傍”上保健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普通食品“傍”上保健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虽然很多人在用保健品,但将保健品与普通食品、药品互相混淆的人不在少数。上海市消保委近期联合12家区县消保委,在上海全市范围内开展 “普通食品、保健食品与药品消费者辨识调查”活动,发现有45.5%的被调查者易将普通食品误认为保健食品。

普通食品为什么要“傍”上保健食品?上海市健康产业行业发展促进协会常务副会长肖迪娜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保健食品因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价格往往高出普通食品几倍乃至十几倍,一些企业通过混淆两者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保健品市场前期审批、鉴定等成本也较高,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功效没有得到审批、鉴定的产品(即还没有成为保健品的食品)上市,并在宣传中大力宣传其保健功效,进行销售。

4个迷魂阵

就目前所产生的情况来看,普通食品容易被误认为保健品主要有4个因素。

1.商品名称凸显“成分”。

商品名称是吸引消费的首要因素,几乎所有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都会从商品名称着手,判断其属性。部分经营者可能利用产品所含的少量营养成分,暗示消费者该产品中“富含”该营养成分误导消费者。例如某宣称富含“免疫球蛋白”的胶囊类样品,但其具体含量的比例非常低。

2.利用生产或推荐单位的“权威效应”。

调查显示,一些消费者在辨别商品时,会不经意产生“权威效应感”,以生产单位与推荐单位的行业专业地位来判断商品性质。例如“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配制酒”,“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还有直接将“行业协会推荐产品”字样标注于商品名称之下,这些产品并不都是保健食品,但在辨识过程中,消费者大多会误认。

3.商品外包装“显著相似”。

商品外包装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两类商品在包装上显著相似。例如某品牌的“螺旋藻软胶囊”与“天然维生素E软胶囊”,明明不都是保健食品(螺旋藻软胶囊是普通食品),却披上了相似的外衣;二是虽然包装视觉效果上略有差异,但局部的共性构成了实质上的相似,例如同为“破壁灵芝孢子粉”,一个有小蓝帽(保健食品标志),一个没有,那么二者的身份就完全不同:一个是保健食品,一个是普通食品。

4.营养素产品的特殊性。

目前在我国,除营养素补充剂属于保健食品外,其他营养素产品都不能作为保健食品。比如维生素C补充剂就属于保健品,而维C饮料等就属于普通食品。然而调查中发现,明示具有营养素成分的产品不胜枚举,相关样品的误认率普遍超过50%。

2个方法辨真伪

我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于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对保健食品进行了严格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而食品是指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

从这个定义中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1.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强调特定功能。在一般食品中也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由于含量较低,在人体内无法达到调节机能的浓度,不能实现功效作用。保健食品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是通过提取、分离、浓缩(或是添加了纯度较高的某种生理活性物质),使其在人体内达到发挥作用的浓度,从而具备了能调节人体机能的功效。2.保健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适用范围,而一般食品无特定的适用范围。

如何鉴别一个产品究竟是保健食品还是普通食品?有2个办法:

1.查看产品上的包装标志:国产保健品最直观的标志就是“小蓝帽”,通常在外包装盒醒目处。小蓝帽下方还需有正规批号,通常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或“卫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XXX号”;进口保健食品则是“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或“卫食健进字+(4位年代号)+第XXX号”。而普通食品不具有以上标志。

2.在专业网上查询:在查询某一产品时,可登录卫生部(www.moh.省略)、国家药监局保健食品评审中心(www.zybh.省略)或中国保健协会(www.省略.cn)等网站进行查询,只要输入产品具体名称或相关批号,就可查验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