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泰拳呼吸术与格斗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泰拳呼吸术与格斗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呼吸

不少泰拳爱好者在练习过程中,常忽视呼吸的作用。其实对于任何拳术而言,呼吸均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泰拳是一种非常激烈的运动,如呼吸不当,则已输大半。

泰拳强调呼吸自然通畅,以使精神集中、心静气固,有利于攻防动作协调配合,从而达到神舒意泰、气畅体活的境界。泰拳拳师有三种活动身体、调理呼吸的方法:定气、发气、固气。

定气:敌我对峙,双方并未开始肢体接触,这时应缓缓调息,使呼吸自然、均匀、深长,尽量以胸式呼吸使肺部氧气充足,再辅以步法运动,严阵以待。

发气:我方发招时,须吐气助势,猝然发声,一来吐尽胸中浊气,二来有助发力,使动作与呼吸配合协调,令敌胆寒。

泰拳师发气时所发声音有四种:吭、呵、、呃。“吭”是用鼻子喷气发声;“呵”是以喉咙发声,声似呵斥;“”以舌逼气发音;“呃”是通过口腔吐气发声。四种发声中,发“”最为常见。泰拳师对呼吸的重视也体现在发声上,在实战中多以鼻吸气,吐气以壮声势,呼吸短促、紧凑。

拳架与步法

泰拳招式简单,动作实用,攻杀凌厉,技击性极强,这一点从泰拳的“拳架”(即戒备姿势,或称“格”)即可看出。泰拳拳架是泰拳的基本攻防姿势,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身体,保持平衡,便于移动、进攻或防守。泰拳基本拳架如下:双臂一前一后半屈伸出,双拳高约与肩平,双肘稍离身体。上身略向前弯,腹部内收,下颏内收以护咽喉。双脚自然分开一步,相距约与肩同宽,略侧身,双膝微屈,身体重心在两足间,后脚跟稍离地,目视敌胸,余光视敌全身。一般善使右拳者,将左拳左脚置于前,反之亦然。

泰拳手在训练中,非常强调个性的培养,因而大凡成名拳手,均风格迥异,个性极强,单是步法一项就各具特点。无论何种步法,都要求灵活迅速,并要时刻保持平衡。在步法熟习的基础上,再苦练拳、肘、膝、脚,渐而自成一格。泰拳步法的基本原则是简洁、有效率,步法是保持身体平衡的重要因素。

泰拳的基本步法叫探足步,即一只脚滑动,另一脚跟随,并时刻保持平衡。此外,双腿也应时刻保持弹性,但过分的跳跃则是大忌。

格斗中,人体基本上有四个移动方向:前移、后移、左移和右移,无论向哪一方向移动,均应以那一方向的前脚先移,另一只脚紧随。以左脚在前为例,前移时先左脚后右脚,后移时先右脚后左脚,左移时先左脚后右脚,右移时先右脚后左脚(图1)。斜向移动时,道理相同。

连续步法是将基本步法连贯而成,再不断苦练,达到敏捷、自然、流畅。任何复杂、巧妙的步法也无非是上述基本步法的变化组合,故基本步法的练习是泰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介绍几种稍复杂的步法。

旋绕步

旋绕步是打斗双方在互相试探时所采用的迂回步法,练习时以假想敌为圆心,左脚在前,欲向右移动,则右脚先向右划弧移动,左脚随之划弧右移(图2);欲向左移动,则左脚先向左划弧移动,右脚随之划弧左移。

侧移步

侧移步是指对方出招攻击时,向侧面躲闪的步法。该步法熟练后,可轻易避开敌人的攻击,并可闪至敌身侧或背后,痛击对手。图3分别为左侧移步和右侧移步。

换步

换步属高级步法,在拳击和泰拳中颇为常见。泰拳中腿技较多,故须随时变换对敌姿势,所以泰拳高手对于左前势和右前势均很擅长。左前势与右前势互相变换时所用到的步法,即为换步(图4)。换步也是躲闪攻击、伺机反击的有效手段。

转折步

以一只脚为圆心,另一只脚在一定角度内作弧线运动,即为转折步(图5,图6)。此步法运用精熟,可使敌人摸不清我方意图,从而为反攻打下基础。

身法

表面上看,泰拳与拳击的身法大体相同,实际上二者有较大区别。泰拳师经常站高桩(即对敌时上身接近直立,重心较高),而拳击手的对敌姿势则重心较低。如果泰拳师的桩架过低或经常习惯前俯,不仅有碍换气发声,也有利于对手起脚,对自己极为不利。泰拳的常用身法有晃身、前俯、后仰、侧闪、下蹲、跳跃、扑跌等。左右晃身是扰敌视线及躲闪攻击的常用身法;后仰、前俯可闪开敌人的高踢;下蹲可避开敌人的直拳;跳跃多用来躲闪敌人的下三路腿法或中路直拳;摔跌则是在情况危急之时不得已而为之,以主动倒地避其攻势,不失为紧急时的妙招。其他步法在此不赘述,望习者仔细体会。

拳法

泰拳拳法大致与拳击相同,分为直拳、勾拳、摆拳。但由于拳击只准用拳击打,所以用拳较有讲究。泰拳属于自由式搏击,没有过多限制,因而变化丰富,例如拳砸、掌击、后摆拳等,均属于合理招式。

泰拳攻击范围广,拳击中禁止打击的后颈、后腰、后脑等部位,在泰拳中都是合理击打部位,所以泰拳师非常重视防守。除拳脚外,肘膝是泰拳颇具特色的两大武器。盲目出拳极易暴露头面部、胸腹、腰肋等空当,所以泰拳手往往以出拳作为试探、虚晃,泰拳的拳法自然不如拳击的拳法紧凑、有力。这并不是说泰拳的拳法粗糙,许多泰拳名师就以拳法精绝而名声远扬。

泰拳拳法的特点是出拳准确、凶猛,极具威胁,常有一记重拳击出比赛即结束的情况。有人做过测量,轻量级泰拳拳师的出拳力量约为130公斤,力大的重量级拳师,一拳甚至击出200公斤。若要出拳有力,只有靠天赋加上科学的苦练,别无它法。

20世纪30年代著名拳师“左神拳”颂蓬以左拳凶猛而闻名,曾于1946年菲律宾拳王争霸赛上,在首局开始后仅26秒,就以一记凶狠的左勾拳击中对手心窝,结束战斗。20世纪50年代泰拳高手“死神星”颂狄、60年代的“左电殛拳”乔汪和70年代的“左拳虎”盛塞,都曾以左拳威力巨大而蜚声拳坛。

以善使右拳闻名的泰拳拳师也不乏其人,20世纪50年代的“刽子拳”佬通、“美男子”雏猜、“亚拉伯皇子”邬沙曼,20世纪60年代的“急先锋”喃塞兴、“白虎”猜、“天将”狄力,70年代的“铜槌拳”华狮,都是以右拳出众而闻名。还有的泰拳手以拳法变化多端、路数诡异见长,如“独野牛”乃蓬、“千岁高手”威仓莲,亦闻名一时。还有些轻量级拳师,由于天生力大,加之刻苦训练,出拳力道竟不亚于重量级泰拳手,如名将沙廊、“铁甲车”讪兰塞与50年代的“死神星”颂狄、“美男子”雏猜。

初习泰拳,若想出拳有力,必须动作准确、发力适当,再以适当的时机出拳,方为正确。

正确的握拳姿势是四指并拢紧握,拇指弯曲压于食指、中指之上,拇指尖不可露出拳面,以拳面接触击打目标。未出拳时,拳宜虚握,待出拳的一瞬间,再骤然握紧,全力打出。出拳时应肩松拳紧,肩松则拳活,拳紧则劲紧。若双拳长时间握紧,不仅徒耗力气,而且会使出拳僵硬,劲力不顺达。

泰拳的正确出拳动作是通过以脚蹬地、拧腰、送肩、摆臂一系列动作完成的,劲力随脚、腰、肩、臂而达至拳面。如果单靠手臂或腰的力量出拳,力度必大打折扣,所以正确的出拳必须是步法与躯干、手臂动作的结合,这样才能产生爆发力。出拳时应养成防守的习惯,一拳击出时,另一手防护头胸,同时注意招式的衔接。

泰拳手练习拳法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打空拳、打沙袋、打手靶或速度球及和陪练练习对打。凶悍的打法加之经年苦练,才能换来灵活的身手和流畅的拳法。有的泰拳手,为了出拳更加快速,跑步时双手各握一只哑铃,边跑边以各种姿势出拳,以练习耐力及提高对不同场合的适应性。

泰拳师出拳的威力在世界搏击界几乎人人皆知,现举一典型战例。1951年,“死神星”颂狄大战“赤兔马”巴育。颂狄技术一般,惟左拳力大势沉,而巴育是一员技术全面的名将。但颂狄依靠左拳的“得意技”,三战三胜。颂狄惯用左拳将(即左拳为主要武器,故将右拳、右脚置于前),与对方对峙时,突以右手拍敌前手,在对手一惊之际,右手疾速下压其前手,左拳猛然攻出。

“美男子”雏猜与“丽虎”素拉猜是一对冤家,前者以右拳见长,而后者以左拳左腿成名。在两次交锋中,雏猜均在不利的情况下反败为胜。在素拉猜左腿踢来时,雏猜不进反退,左脚向左前方上步闪躲,同时速以左掌下按其左腿,以右拳猛击其左颊。

本文之所以细述拳法,实因泰拳的拳法凌厉莫测,如刺拳与直拳,虽动作相近,但力量与作用相差甚远。

刺拳

刺拳一般以前手打出,这一点泰拳与拳击基本相同,包含试探、干扰、阻挠、迷惑之意,为后手重拳作准备。刺拳虽无大的杀伤力,但可制约对手的移动,掌握节奏,或打击对手的眉弓、鼻子等薄弱处。所以刺拳的攻击目标主要是头面部、下巴等处。因多数人右拳力量大,这里以左刺拳为例。腰稍向右拧,随着肩向前探,左拳向前快速打出,同时右拳守于下颏之前。一般左刺拳打出后,不管是否击中对方,都要快速收回。练习时,注意保持平衡,并适当上步以加大力度。熟练掌握后,可练习连刺拳。前手也可打出直拳,但不如后手直拳力大。

泰拳最常见的招法就是前手刺拳虚晃试探,后手直拳重击对手,继而左右直拳连环击打对手。这种组合拳法常能撕开对方的防线,应用很广。其他常见的组合拳法有:前手刺拳接后手勾拳、前手刺拳接后手摆拳、前手刺拳接后手直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