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谭盾古筝曲《南乡子》的作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谭盾古筝曲《南乡子》的作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加速发展,也促使了古筝这一古老的乐器绽放了活力,时代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古筝要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这句更加促进了古筝演奏技法的进入一个多元化创新时代。随着历史的推进,古筝音乐在中华大地逐渐流传开来,发展成为了风格各异的众多流派。因筝在古代常被用作戏曲和器乐合奏、重奏的主奏、伴奏乐器,所以各流派的筝曲多来源自当地戏曲曲牌和器乐合奏、重奏曲中的曲子。本文选择这一新的视角,以谭盾的筝与箫二重奏《南乡子》作为研究对象,写作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这部现代民乐重奏作品的作曲特点和古筝演奏特点,来探索古筝演奏艺术的更深空间。

关键词:谭盾;古筝曲南乡子

中图分类号:J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98-01

谭盾,著名美籍华裔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20多年来,谭盾通过他的音乐把中国文化传到世界,受到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尊重和喜爱。

谭盾的筝、箫二重奏《南乡子》创作于1984年,作为当时“新潮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南乡子”是中国古代曲牌与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南乡子》虽然是一部中国器乐作品,但作曲家打破了《平沙落雁》等筝、箫合奏曲的传统写作模式,大量运用了西方现代重奏乐创作手法。《南乡子》中大量新音色、新技巧的开发,以及高难度的表现要求,对古筝演奏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一、乐曲的逻辑结构

“起”(引子―第一段):确立调关系与核心材料、风格;

“承”(第二段―第四段):音乐材料的共性特征与渐变;

“转”(第五段―第八段):高潮演奏的技术;

“合”(第九段):音高音响的回落与速度再现,音调、演奏法的在线,以及尾声与第一段的遥相呼应等。

二、曲式结构分析

(1)词曲为中国传统音乐多段体结构,节奏也采用了渐变式结构。包括引子在内,该乐曲共十段音乐,他们可概括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2)其音调,在总体上具有“贯穿”和“凝聚力”的作用。

(3)乐曲速度“散、慢、中、快、散”,乐曲的陈述中,先后表现出了“张力”和“平衡力”,因而在乐曲中发挥了“整体结构功能作用”。

(4)乐曲还采用了非周期性和非方整性的“散文”化句法。

三、“起”部分析【引子】―【一】(从散至慢)

其中[引子]部分为古筝独奏,作曲家对速度的要求是“Rubato”(伸缩处理)本段高、低声部的调性分别是bD宫调和D宫调,这样的调性安排给人一种强烈的力度对比。多变的节奏型和多种独创的新音色,营造出了一种自由、古朴,而又极具富有张力和冲击力的音响氛围,并预示了整首乐曲的调性关系及音乐风格。

四、“承”部【二】―【四】(以中速为主)

其中[二]段一开始为半拍的空拍,箫声部于第一拍的后半拍进入。其旋律像是在诉说什么,既开阔而又飘逸。

[三]段写作手法与上段基本相同,但其所表达的音乐情绪及其氛围却与上段有很大区别。。

[四]段为连接过渡段,筝、箫合奏出一段跳跃高亢的旋律。“交响化思维”与“中国韵味”结合,这一写作特点在本段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五、“转”部【五】―【八】

[五]段音乐速度要求为poco animato(稍快)―animato(快)。本段乐曲包含了高潮部分的“起”部、“承”部和“转”部,各部分的音乐都具有鲜明的特点,由此也就决定了演奏要点的差别。

[六]段一开始再次出现了模拟鼓声的拍击旋律,但这一次的力度要求为fff,力图表现更为铿锵奔放的情绪。

[七]段开始乐曲进入了高潮部分的“再转”部。散化音型、快速双音音型的频繁使用,是本段古筝音乐写作的两个显著特点。

[八]段作曲家采用了一系列的摇指技巧与散化处理手法相结合的音型组合方式,使得全曲的达到了最高潮,同时也是高潮部分的结束段

六、“合”部【九】(柔板、散板,曲终的收尾)

[九]段速度为Adagio molto(很慢的柔板)。本段为全曲的结束段,箫声部旋律具有鲜明的再现因素,古筝声部的旋律自由、灵动而又充满着激情,将其斑斓的色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应是演奏的全部重心。

七、结语

中国现代音乐是建立在中西两种文化基础上的产物。这要求中国现代音乐的研究人必须掌握与中西两种文化相关的音乐知识。筝的变化除了定弦而外,主要还采用了左手或右手的靠码子用指甲弹奏、贴在右弦枕演奏、泛音和泛音加揉颤奏、在琴码左边滑奏、以及用手掌右、左边敲击模拟打击乐气氛等。对谭盾的 《南乡子》产生直接影响的“散一慢一中一快一散”等速度渐变布局,组织乐曲的结构思维,都反映了我国传统音乐结构的最高成就。总之,作曲家力图尽量以两件乐器的演奏,顶替多件乐器合奏所产生的丰富音色、音响,甚至还开发出某些传统乐队所没有出现过的新音响,从而大大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

参考文献:

[1]王次.音乐美学新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