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推门听课”:问题及其消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推门听课”:问题及其消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推门听课作为中小学教学管理的一项规范性制度,其目的虽然是为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但由于其前提假设的不合理性、价值导向的不合法性以及实际操作的非现实性,导致具体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推门听课应当转变方式,保证此项制度合理化、合法化和现实化。

关键词 推门听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推门听课是指“学校管理者在事先不通知任课教师的情况下,课前或课中突击式进入教室听课,以此来了解和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管理行为。”作为一项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规范性制度,推门听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校管理者全面客观地了解教学一线的真实现状,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同时对少数教学不认真的教师进行有效监管,督促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认真专研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虽然推门听课作为一种制度,其初衷是为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但其实施的具体效果并不明显,老师们往往很不满意,觉得自己时刻处于学校管理者的监视之下,严重损害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因而怨声载道。事实上,任何一种制度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就推门听课而言,应当建立在三个标准之上,即:合理性标准、合法性标准和现实性标准。推敲当前推门听课制度遭遇到的困境,究其原因,恰恰是不满足上述三个标准。

1 “推门听课”的前提假设缺乏合理性

推门听课的假设前提为:教师有好逸恶劳的本性,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对教师行为的监控,否则,教师就会偷懒,就会影响教学质量。把教师之本性定位于“恶”的层面,从消极防范、强迫控制的角度来管理教师,这正是传统学校管理的典型特征。单就其假设而言,是对其人格和师德的不信任和彻底否定,也因此遭到广大教师的普遍反感和情绪抵触。教师职业是具有显性道德导向意义的专业化职业之一,教师群体代表的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传递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角色,更具有“自我实现人”的特点。所以,只有充分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独立人格,教师才有可能在新时期我国“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中发挥更大的情感潜力和精神贡献。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被激活。”也只有当教师感觉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时,他才会把自己的关注点指向更高层次,即在自我实现中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也只有在教育工作中能充分感受这一职业的内在尊严和充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教师才能真正体验到职业幸福感。

2 “推门听课”的价值导向具有不合法性

推门听课是一种突然袭击式的课堂听课评价法。从管理学角度看,突击性检查多指古典管理理论中对产品生产过程所采用的一种抽样检测的管理方式。在标准化的生产过程中,标准化管理可能适用于企业生产,但却不适用于以培养学生为根本目标的学校。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场地,教学的对象是个个鲜活的有独立价值的生命体,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投入智力与情感去感染学生。因此,对于教师独立教学权利和人格的尊重,是每个学校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学校管理者应当从对教师教学的领导者、监管者转变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服务者和组织者。现代学校制度对管理者要求具有高度负责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创新人才,学校作为社会组织的子系统,教师在学校系统内和系统外的流动也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因此,学校管理者对于教师的管理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管理者为了学校长远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管理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多平台,使更多的教师投入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自觉实践中。

3 “推门听课”不具有可操作性

推门听课和普通听课方式相比较而言,都是通过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状态,分析教师教学中的优缺点,与之进行平等、诚恳的对话,以合作、协商的姿态,鼓励教师发扬自己的教学风格,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质量共同提高的目的。但由于“推门听课”与教师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往往在课后评价环节流于形式。听课人员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或是谷子芝麻类的纠错,或是泛泛而谈的指导,或是隔靴搔痒的折衷,结果只会让教师觉得推门听课成为触霉运的心理负担。即使听课人员真正能提供一些中肯性的建议,但对教师而言,或许只是被动的附和,并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反思。因为缺失了情感信任的底色,再多技术层面的涂抹都是徒劳的。从格林菲斯的人际关系的管理模式来看,管理“不只注意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方面的问题,更应该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因此,强调人际关系调整的目的是学校管理者实现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益和质量的关键要素。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作为学校人际关系的子要素,往往是学校整体声誉和高效管理的风标。学校管理者依据听课制度履行教学课堂预约、观察和评价职能,和教师之间就是客观的协作过程,只有让教师真切体验到在校主人翁般的归属感和与学校发展紧密相关的荣辱感时,学校管理的成效才能显现出来,才能构建起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之间和谐关系模式。

因此,要摆脱传统的推门听课制度的种种缺陷,建立起有效的规范性制度,学校管理应从领导突击监管到制度保障的转变。学校管理的最佳状态便是组织机构自动运行的常态化与长效性。听课制度成为常态化运行机制,让听课在教师主动邀请、学校预约下成为常态,便可大范围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样可使授课教师的心态由“被动听”转变为“请来听”。一方面,教师自己占据主动地位,可以潜心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己教学特色。另一方面,教师卸下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在课堂当教学中会更加得心应手,更有利于教学智慧的提升和思想火花的碰撞。通过课前预约,学校管理者能准确预判课堂行为的有效性,更能抓住课堂过程中教师教学思路的关键,也为教学目标的实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避免“突击式”听课的尴尬。只有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师德操守得到学校管理者的尊重和信任,教师的自由精神才能充分伸展,才能使规范与自由和谐沟通、巧妙融合。

总之,教学常规的执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水平的提升,靠的是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制度,而不是突击检查。只有帮助教师苦练“内功”,才是提高教师“常态课”水平的有效途径。也只有在教师乐于教学、享受教学的过程才能真正发挥听课制度的调节作用,才会形成“寓教于乐,乐教其中”的良好教学风貌。

参考文献

[1] 许莉莉.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看教师抵触“推门听课”问题.教育探索,2008(6).

[2] 田文.对“推门听课”的几点审视.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1).

[3] 杨邦清.关于对当前学校“校长推门听课”的几点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

[4] 罗刚淮.质疑——推门听课的是与非.素质教育大参考,2012(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