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千年珊瑚万年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千年珊瑚万年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红珊瑚,这珠宝中唯一有生命的千年灵物,千娇百媚、光泽艳丽、晶莹剔透、温润可人不说,还是自古相传的佛家七宝之一。

藏传佛教通常将宝石分为人之宝与神之宝。人之宝是普通百姓装饰用的,如金、银、珍珠、白玉、玛瑙等;神之宝则属神及神职人员专用,包括蓝宝石、绿松石、青金石、祖母绿和红珊瑚

在印度和我国的藏族地区,人们一直视红珊瑚为如来佛的化身,寺庙的佛像装饰都尽可能多地使用红珊瑚。

在内地,红珊瑚亦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作为幸福与永恒的象征,代表着高贵与权势。在清代,珊瑚朝珠是皇帝祀日的必佩之物,珊瑚饰品为后妃们不得缺少的日常装饰。红珊瑚帽子顶珠更是二品官员专属。

关于红珊瑚有魔力的说法更是广传于六合。古罗马人认为珊瑚具有防止灾祸、给人智慧、止血和驱热的功能。十六世纪,一位名叫约翰・威第克的德国医生即断言,红珊瑚能预测其主人的健康状况。他发现,喜戴红珊瑚饰品的病人,在病情加重时,珊瑚颜色也变深,当黑斑布满珊瑚表面时,病人就撒手人寰。可以说,红珊瑚是全世界的珍奇,但只有在中国,才把红珊瑚文化推向了极致。

万年成就的有机宝石

珊瑚虫是一种常见的腔肠水生动物,广泛生长在南北纬30度之间的20~30摄氏度温暖洁净的水域中,经海水的不断钙化,形成珊瑚。

常见的浅海珊瑚,质地疏松,缺少光泽,仅可远观,不可细雕。只有生长在200~2000米大海深处的深海珊瑚,经过千百年的孕育,才能成为娇艳动人的珊瑚宝石。

质坚、色艳的深海珊瑚,至今仍无法人工养殖,二十年长一寸,三百年长一斤,且受各种因素限制,分布很有局限性,产量稀少。

在颜色上,深海珊瑚不仅有红珊瑚,还有桃红珊瑚、粉红珊瑚、粉白珊瑚、白色珊瑚等等。它的颜色主要是由珊瑚在钙化过程中所吸收的海水元素决定的。

如果它吸附的元素以铁为主。那珊瑚的颜色就是红色的;如果吸附的元素以镁为主,兼有少许铁质,那么珊瑚的颜色就会是粉红或是粉白;如果吸附的元素以镁为主,几乎没有其他杂质,那么珊瑚的颜色可能就是白色的。深海中,纯白色的珊瑚也是难得的珍品。

世界上生长红珊瑚的区域,如日本、台湾海域、夏威夷群岛周边海域、地中海沿岸等等,都是世界上火山地震活动的高发区。海底的火山运动,使这些海域的海水中蕴涵了大量的铁、锰、镁等常量元素,红珊瑚的生长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质条件。

物尽其用的深海珠宝

由于红珊瑚产于深海,采捞难度很大。人们往往借助铁网重锤打捞,外观残损普遍,成形的珊瑚十分罕见。

一些已被铁网重锤折断,却没有打捞上来的珊瑚,沉于海底,却失去了生命力,水蚀、虫蛀,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泽,性脆,颜色绛红。我国玉石界常讲的“蜡烛红”、“油炸鬼”基本上就都是死枝儿了。

“孩儿面”是许多玉石大师比较推崇的珍贵珊瑚材料,它就像小孩的娃娃脸一样,有明显的细纵纹,颜色不浓,却很坚实、细腻;“关公脸”应为稍逊一点珊瑚材料,颜色较红、较浓,调子里有种黄味儿;“辣椒红”被珠宝界誉为极品,由于历代过量开采,早已难得一见。

由于材料的稀少,珊瑚加工最重要的就是量体裁衣。

大的、有一定造型的珊瑚往往整枝保存,用来设计加工成精美的工艺品,块度较小的珊瑚枝会加工成珠宝或饰物。

对于整枝的红珊瑚,玉石艺人们常常会珍爱其上的每一个枝,甚至连米粒大小的枝杈也施艺求宝。

一直以来,珊瑚都是我国能工巧匠施展才艺的珍贵材料。

从不循规蹈矩的设计风格

由于珊瑚材料的珍贵,玉石大师们在设计珊瑚作品时,首先必须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有材料。在进行珊瑚创作时,雕琢的前后都要称一次分量的。

大师们须根据珊瑚主干的大小、树形、枝杈的分布、颜色及质地来选择雕刻的主题及造型,因材施艺。一件好的珊瑚作品,既是珠宝也是艺术珍品,不但要能体现出创作者的艺术功力。还必须与珊瑚本身的特征吻合,只有相得益彰的设计才会充分展露珊瑚的质感和价值。

正是因为这种珊瑚本身形状与材质的特殊性,在设计创作、读懂它的领域里,比别的材料就更难一些,限定给你的舞台也就更狭窄一些。

对于如何使用珊瑚,各有各的用料的路子。我的导师王树森,对珊瑚的使用非常活泛,越怪越难用,到他那里,他越喜欢。如果仅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枝杈,他反而觉得挺难对付的。受他的影响,我在如何使用珊瑚上,按其他人的说法,也是不按常理出牌。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设计雕刻珊瑚材料时,会顺着珊瑚的自然生长状态依势设计利用,即正着使料。比如说,有的珊瑚,立起来就跟5个手指头一样,一根立着,其余都是斜的,底部为根状。对于这样的珊瑚,简单的做法就是顺势做五个人物。完成以后,原料是什么形状,作品也仍是如此。如果重心不稳,亦可以用云彩之类的东西遮掩一下。我个人认为,这种创作,与没做没什么两样,并且还减掉料了。

对于雕刻这种减法造型,只有减料最少却达到了最高的艺术效桌,才能够称为高手。

珊瑚创作,我做得已经很多了,料有倒着使的,有横着使的,也有斜着使的,甚至还有一次,将一枝料劈开,运用活轴的方法,去做底儿。无论怎样,几乎没有一只料是正着使的。

不循规蹈矩,似乎已经成了我用料的一种风格。

这样用珊瑚料以后,第一个优越的方面就是完成以后很难看出原来的原料是什么形状的,是一种不破料的破料使用方法。只是调了一个角度,就把人们的习惯给破坏掉了,珊瑚的枝枝杈杈的感觉也就没有了;第二,倒过来使料,所有的一切,也就不再是没有重心的东西,一切均已合情合理。有这两点做依靠,不但不会再去迫不得已地去掉一些东西,思路也会逐渐活泛起来,一下变得让人有智慧了。画面里的人可以跑起来、挑起来,更可以飞起来、飘起来,重点突出,主题分明。

燕飞燕舞伴心随行

能够处理好珊瑚,使珊瑚料能够达到比较好的艺术效果的手儿,应该说,在做玉的人中,应该都是趋于完臻的高手了。

通常来讲,必须做玉做到一定程度,才能去动珊瑚,就像飞机驾驶员一样,没有几千小时的飞行时间,甭想去做宇航员。松石、珊瑚、青金等,都是玉石类中的高档材料,马虎不得。

我设计创作的《迎春金燕》、《赵飞燕鼓上舞》、《何仙姑》等,都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典例。《迎春金燕》没有任何人工的添减,充分运用了珊瑚料本身的扭动、弯曲,自然,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生活在古代上层社会的少女,在“兰闺深寂寞、

无几度芳春”的百无聊赖中,昏昏欲睡。恰在此时,一只紫燕追逐嬉戏,从其身旁擦身而过,惊醒了她的。她一边伸展着雏形的腰肢,一边看着燕子,羡慕着它们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件作品没有任何多余的景物衬托,只有一把宫扇,一只燕子,干净利落,线条轻快流畅,完全是以独到的艺术效果而赢得了人们的瞩目。

1977年创作完毕的《赵飞燕鼓上舞》,与我以前的作品相比较,则显得更为练达,艺术风格更加鲜明,处理手法也趋于完臻。在原料的运用上,更是将倒着使料的优越性发挥了十足。

在《赵飞燕鼓上舞》中,体轻如燕的舞者,正以身呈“三道弯”优美舞姿,伴着轻快的节奏,在碧玉制作的宫鼓上翩翩起舞。你看她,左脚吸起,右脚半足尖立,左手呈按掌手位,右肘背于身后,两手各持一羽扇,脚踏宫鼓,尽兴旋转。那旋转、扭动的姿态,“历七盘而屣蹑”,那优美跳动的旋律,犹在耳边回响。

《赵飞燕鼓上舞》图文并茂地刊登在1978年第七期人民画报上,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这种大型书刊上介始中国工艺美术作品。

在70年代末,《赵飞燕鼓上舞》以230万日元左右被一日本客人买走,至今再无消息。面对当时留下的作品照片,不仅使人油然产生几分惆怅,几分茫然。珊瑚创作,不得不说的两件摹

读料,是珊瑚创作的最大难点,料读懂了,一切似乎都已是很简单的了。天然珊瑚的虫眼很多,料没读懂,避开了虫眼,却正赶上了白芯。

天然珊瑚在这一点上,与象牙很是相似,在中心部位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白芯。有的时候,白芯儿长歪了,一边厚,一边薄。如果薄的一边正在你的设计的关键部位,脸还没开出来呢,白芯先出来了,那就只好再翻个面,麻烦不说,还会损失材料。

这是珊瑚创作需要注意的第一点。

第二点,在造型上,一定要一直是以正面效果为主导地去造型,千万不要一会儿正面,一会儿反过来,这是我这个做玉50年的人郑重提醒大家的。

因为珊瑚呈树枝状,如果没有一直以正面效果为主导地去做,翻到后面,画脖子、肩膀,造型之后,翻过来一看,顿时目瞪口呆,好好的人物怎么只剩了一个肩膀?这时候,后怕都已经晚了。

为什么背面看着有,而正面的主视图上就没了一个肩膀呢?这是因为珊瑚是一个圆柱状的,你在后面做,把正面的最宽点都伤了,正过来一看,就是只有一个肩膀,剩下的半个身子都没有了。因此,在做珊瑚的时候,一定要以主视图为主导去造型,背面、侧面、顶部都是主视图的参照,一切都要为主视图服务。不仅是人物的身体,人穿的衣服、衣服上挂的饰品亦是如此,侧面设计一下,背面设计一下,只会惹麻烦。

曾有人,在做珊瑚仕女的时候,以正面为主做一下,再翻过来弄一弄,做完之后,前面看,挺漂亮,后面看,仍是很美,可转转一看,就发现有三条腿在那里了。三条腿的美女,怎么看怎么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