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临床特点及中医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临床特点及中医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总结轻度胃肠炎良性婴幼儿惊厥临床特征,探讨相应中医证型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的发病年龄、季节、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和预后随访。结果:27例患儿中男16例,女11例;平均发病年龄1.43岁。秋冬季多发,占63%,胃肠炎症状轻微,1天内发生惊厥15例,占55.5%;一次病程中惊厥1—3次,多为强直—阵挛发作;16例粪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59.2%);发作期间脑电图、头颅CT及血生化等检查正常。出院后随访2年,2例出现复发,27例患儿精神运动发育均未见异常。结论: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秋冬季多发,年龄1—2岁为主,胃肠道症状轻,惊厥发生早,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易于控制,偶有复发,预后良好。中医可按食痫辨证。

[关键词] 胃肠炎;惊厥;婴幼儿;食痫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E)是一种特殊的婴幼儿惊厥。1982年日本学者Morooka首次提出本病,近年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没有统一的认识。本病属于中医“痫征”范畴。我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27例。其与中医食痫有密切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儿科病房收治BICE患儿27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6个月至1岁5例,~3岁22例,16.66±8.20月,平均1.43岁;发病季节:10月份至次年3月份17例(63%),其余月份10例。

1.2诊断标准[1~3]:(1)既往健康的6月龄至3岁的婴幼儿;(2)轻度胃肠炎伴无热惊厥,可有轻度脱水,但无明显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3)惊厥在1次病程中可单次或多次发作;(4)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5)血清电解质、血糖、脑脊液检查正常;(6)预后良好.

1.3排除标准:(1)年龄>3岁;(2)发热,体温>38℃;(3)脑电图异常;(4)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低钙血症(5)颅脑CT异常发现(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4治疗方法 惊厥发作时肌注苯巴比妥钠(5mg/kg);再次复发者,给予安定(0.3~0.5mg/kg)静脉推注;惊厥发作自行停止者不用抗惊厥药。适当补液预防脱水。

2 结果

2.1呕吐、腹泻性状:全部病例惊厥之前均有非喷射状呕吐,吐出酸臭胃内容物,1—3次;腹泻大便呈黄色或黄绿色稀水样,每日2—5次。

2.2惊厥发生的时间:惊厥发生于呕吐和(或)腹泻后第l天者15例,第2天者5例,第3天者2例,第4天者3例,第5天者2例,1天内发生惊厥占55.5%。

2.3惊厥发作次数:惊厥1次者22例,发作2次者4例,发作3次者1例,以单次发作最多,占81.5%。发作间期意识清楚,无癫痫持续状态。

2.4惊厥发作的形式:27例皆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惊厥持续时间1~3分钟17例,3~5分钟6例,6~10分钟4例。

2.5辅助检查 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脑电图及其血常规、粪常规、粪轮状病毒、血生化检查。头颅CT、脑电图均正常;血常规检查25例正常,2例白细胞减低;粪常规检查无异常,16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59.2%);血清电解质、血糖、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2.6既病史和家族史 27例中,22例患儿既往无惊厥史,5例患儿曾有热性惊厥史,其中1例家族热性惊厥史,均否认无热惊厥和癫痫家族史。

2.7治疗转归 全部病例经治疗次日呕吐或(和)腹泻缓解;11例惊厥自行停止未用抗惊厥药,无反复;16例惊厥肌注苯巴比妥钠惊厥停止,其中5例再次反复惊厥者,给予安定静脉推注,疗效满意。惊厥停止后呈睡眠状态,醒后精神状态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住院3—7天,平均3.5天。

2.8随访情况 27例BICE患儿于出院后2年随访,26例获随访结果,患儿精神运动发育均正常。随访期间有2例惊厥复发,复发时表现仍为轻度呕吐、腹泻后出现无热惊厥,余24例无复发。

3 讨论

BICE是一种特殊的婴幼儿惊厥,主要发生于既往健康的婴幼儿,以1~2岁婴幼儿最多见,一年中散发,以秋冬季高发,这与本组研究结果一致。本病主要症状为轻度腹泻或(和)非喷射性呕吐伴无热惊厥。大便稀,次数为5~8/日(最多可达18次)。部分患儿(约25%)有低热,体温不超过38℃。患儿可有轻度脱水,但无明显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惊厥多发生于病程的第1~5天(范围1~7d),本组惊厥均发生于急性胃肠炎病程的5天以内,其中1天内出现惊厥占55.5%。无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易激惹、肢体无力、共济失调等症状。发作形式为无热惊厥,大多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大多短于5分钟,无持续状态。一次病程中惊厥可单次或多次,平均发作次数为(2.6±1.5)次。本组患儿单次惊厥占81.5%,惊厥形式皆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发作持续时间短,l~5分钟,无持续状态。血清电解质、血糖、肝功能均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BICE发病前后精神运动发育正常,预后良好。极少数患儿再次发作胃肠炎时可复发,复发次数均少于3次。本组27例中26例获随访,仅有2例复发,复发时表现仍为轻度呕吐、腹泻后出现无热惊厥,均未见后遗症,生长发育如正常儿。

BIC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病毒或细菌感染被认为是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最多的是轮状病毒,认为BICE与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年龄、发病季节一致,并在患儿的脑脊液和大便中检测到了轮状病毒基因组和轮状病毒IgG抗体[1,3]。亦有文献显示轮状病毒感染的BICE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的白介素SL—2R、L—6、L—8水平均异常升高,提示儿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存在免疫失衡并同时导致神经细胞的病理生理改变[4],进一步印证了轮状病毒为BICE发病的主要原因。国内外已报道的文献显示BICE病例中轮状病毒感染率大多超过50%[3,5,6]。本组16例患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占59.2%,与众多文献报道趋同。还有作者认为,由于小儿脑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结构简单,皮层分化不全,神经元树突发育不完善,髓鞘尚未完全形成,脑化学成分和神经递质不平衡,导致惊厥阈值降低,在一定诱因(如呕吐腹泻)的影响下出现惊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