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创新莫陷入“工具陷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浙江诸暨市一所中学正在高一年级进行一项实验:用iPad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学校斥资200余万元,为150多名高一新生每人免费配备一台iPad,通过Wi-Fi(无线网)互相联通,可以交作业批作业等,课堂基本实现无纸化。(9月4日《北京晚报》)
从纸和笔的发明,到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再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人类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总是在不断进步的,而且,每一次都是质的飞跃。iPad作为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进入课堂,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本身无可厚非。曾经当过老师的我,对此也是深怀期待。想当年在乡下教中学时,虽说也开始推行电化教学,却简陋得可怜。开始是制作幻灯片,用幻灯机辅助教学,配以一个录音机。老师的教学主要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皮,用心点儿的还做张挂图。一些老师苦于教学器材缺乏,就自作土工具帮助教学。可以说,教育工具之于教师和学生,确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使老师上课如虎添翼得心应手,也使学生学习生动活泼兴致盎然。
不过虽然如此,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却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一些地方经常为了使用先进设备而使用先进设备,陷入“唯工具论”的怪圈。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随着多媒体教室的普及,很多学校都要求老师每周上若干节多媒体课,甚至有的实现“班班通”的学校要求教师每次上课必须用电脑授课。更有学生抱怨,在布置电子作业上,由于老师可以很随意粘贴不必要的作业,电子课堂让他们时刻处于“题海”的包围。而家长们也十分忧虑:是否会影响孩子的视力?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会不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会不会带来攀比效应?会不会加大家庭负担?
教育创新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教学工具的先进并不等于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的科学合理。任何先进的教学工具必须服务于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样现代化教学工具才会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效。教育和教学的主体永远是人,教学工具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如果陷入“工具陷阱”,而忽略了人的作用,那么我们宁可不要什么所谓的先进教具。或许正因为这一点,美国的教育专家一直在呼吁:教学的中心始终是教师和学生,最有效的沟通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任何教学工具的采用,都不能让教师躲入工具的背后,都不能异化成人与机器的对话。希望有关方面能够有所反思,对各种多媒体教具的作用做出正确评估,让其真正为教学服务,并尽量将负面效应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