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云南昭通苹果银叶病的调查与田间防治试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云南昭通苹果银叶病的调查与田间防治试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云南昭通是我国西南主要苹果产区,由于老果园改造,修枝整形,造成树体出现伤口,银叶病发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苹果产业的发展。在云南昭通初步调查2个品种发病情况,结果表明:银叶病在2个品种之间的发病率有明细差别,红富士的要高于2001富士的发病率。在苹果生长季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苹果银叶病在4月和9月发病率比6月的高,说明银叶病在春秋季节发病率较为严重。在4月上旬用树体打孔法注入营养液与多茵灵,同时树体打孔注入大蒜,9月下旬调查银叶病恢复情况,发现其发病率从5.2%降到2%,说明树体打孔注药法治理苹果银叶病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银叶病;调查;蒜泥;防治

银叶病为害苹果树,由于其叶片呈现银叶症状,叶片小而稀疏,上有退绿斑点,这些斑点逐渐扩大成为不规则的锈斑,后期锈斑破裂成孔,严重影响了果树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其它生理机能,且在严重情况下,树体根部变褐腐烂,2-3年后整株死亡。此病在老果园改造的果园发生严重,在云南昭通,由于老果园改造,该病具有逐渐严重的发展趋势。为了弄清在云南主产区昭通银叶病的发生情况,本试验调查了该病的为害和发生动态。为了防控该病,开展了田间蒜泥防治试验,以期获得有效的防治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种的采集与分离

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的苹果产区,采集发病的病树枝条带回试验室进行病原鉴定。将带回的病害枝条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分离纯化,保存菌种待用。

1.2苹果银叶病的田间调查与防治

1.2.1苹果银叶病田间调查。分别在3月、4月、6月、9月昭通苹果园内,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5个点,每个点5棵树,调查银叶病的发生情况。

1.2.2苹果银叶病防治试验。树体打孔注药:本试验安排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洒渔镇白鹤村12社、13社,分别选择4家,根据发病特点,选择发病果树共15株,在4月8日对15株发病树,采用打孔1.2cm(直径),每株打孔10个,灌入蒜泥,并用封口胶封口,对枝干输入营养液和800倍液多菌灵。注意打孔时要向下倾斜30℃左右。打好孔后,要调节好吊针输液的流速,以免滴得太快,这有利于药液能够被树干吸收而不至于浪费(图1)。

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使用浓度:800倍液。大树移栽吊针液:江苏省南京双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大树移栽吊针液的适用症状:衰弱的树木,新移栽的树木,长势不佳的树木,非季节种植的树木,黄叶、缺少营养的树木,古树的复壮,光照不足的树木。

2.结果与分析

2.1苹果银叶病田间防治结果

2.1.1苹果银叶病症状。银叶病一般发生在10年以上的大树上,叶片表现银叶是由于枝干内的病菌菌丝分泌毒通过导管进入叶片,致叶片表皮细胞和栅状细胞之间分离,内中充满空气,由于阳光的反射作用,叶片呈现银灰色,故称银叶病。用手轻搓,叶表皮极易分离。

银叶病在发病初期叶片失去光泽,其上有大量的褪绿色斑点;病势发展较为严重时,叶片呈银灰色,叶片变得厚而脆,发病后期枝叶稀疏,叶片上出现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不规则的锈斑,破裂成孔(图2)。秋季症状最为明显,在9月下旬调查时发现,发生较为严重的树干上已经出现了紫褐色的覆瓦状子实体(图3),而且在果树上无果实或有少量的果实,根部变褐色。

2.1.22个苹果品种银叶病发病率。从图4可以看出:在昭通地区调查了2个品种,银叶病在不同品种之间的发病率红富士的要高于2001富士的发病率。

2.1.3银叶病苹果生长季节发病率时间动态。据图5可知:银叶病在苹果生长季节随气温升高发病率增加后降低再升高的状况,3月开始发病,达到第一峰值而后下降至6月低峰再上升。

2.1.4苹果银叶病防治效果。从图6可以看出:用树体打孔输药液和注蒜泥的试验得到了明显的效果,防治后的发病率远远低于防治前的发病率。

3.结论与讨论

苹果银叶病由紫韧革菌(stereumpurpureum)引起的银叶病,此病原除为害苹果外,杏、梨、桃等果树,紫丁香、白杨、桦木等树木也有发生,在许多国家曾造成重大损失,特别对欧州的李树危害更重。1919年欧州曾颁布过所谓“银叶令”法规,可见其危害的严重性。在日本,除苹果外其它树木未见发病,而且为害苹果也仅限于青森县,其它县发病很少。青森县在1920年前后就有本病记载,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直到10余年前,几乎所有苹果园都有病树发生,于是才对全县苹果银叶病的发生状况进行调查,探讨该病大发生的原因。本试验系统调查了银叶病在云南昭通苹果产区的初步发生动态,为制定合理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苹果银叶病作为一种果树的毁灭性病害,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已成为银叶病发生地区的一项重大任务。苹果银叶病是我国苹果上一种新病害,除李汉卿等曾于1965年报导外,迄今未见其它报导。在国外,1885年法国Prillioux首先报导了此病。后来Sorauer(1886)和Aderhold(1895)也先后发现。但因未找到病原菌,而认为是一种非寄生性病害。直到1902年英国Percival才在寄主体内找到了大量的菌丝体并指出是一种寄生性病害,并称为银叶病。自Prillioux研究银叶病以来,至今已近90多年的历史,因其发生并不普遍,对苹果银叶病的研究较少,但对其它树种银叶病报导则较多。李汉卿等于1965年8月用Stereum Purpureum菌的人工培养基滤过液,进行水栽健康的苹果枝条及人工注射,均出现明显的银叶现象。这表明,银叶现象确是银叶病菌代谢产物的毒质所致,多次的分离均未在叶部找到病原菌存在。叶部的银叶现象,可能是一种中毒反应。本试验将对苹果银叶病的防治做田间试验,通过树体打孔注入药液与蒜泥,将银叶病的发病率减轻了一半,试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本试验的结果已经为苹果银叶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个较为有效方法。随着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自然成为人们消费的基本要求,安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巨大。而在当代农业生产中,病害的控制已成为了首要任务,病害的发生不仅影响着农产品的品质,同时也影响着其产量,一旦大面积发生会给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由于一些果农不会管理果园,不能合理地利用农药,使得最近几年病害发生较为严重,所以为了解决病害的发生流行,本试验就苹果银叶病的发生防治做了田间试验,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4月初利用树体打孔注入营养液和多菌灵,并注入蒜泥进行防治,要随时注意营养液与多菌灵是否输完,要保证不间断的输入,蒜泥也要过一段时间后及时更换,时间过长,营养被树体吸收完后,对银叶病起不到良好的防治效果。9月底再去调查发现发病率明显减少,发生严重病害的叶片已经明显的减轻了。本试验成果得到了果农的充分肯定,用这种方法不仅对于果农来说既经济又有效,而且对苹果的品质不会受到影响,也大幅度地增加产量,满足了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同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苹果银叶病在4月和9月发生流行严重,要根据季节的温度、湿度,确定其生物学特性,找好关键防治时期。

该病为害木质部,病原菌在茎干内部,利用树体打孔法注入营养液与多菌灵,同时树体打孔注入大蒜,此方法对苹果银叶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发病率从5.2%降低到了2%,提高了苹果的品质,增加了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