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讲究提问艺术,锤炼教学语言,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默契,关系融洽;信息交流充分,情感沟通舒畅,显现出教学的民主性;学生间学习讨论气氛热烈,积极主动,互帮互学;师生之间形成自由而相容的气氛。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对初中学生来说,兴趣能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求知者。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做到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使每节课都充满情趣。如《回延安》,是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新诗。在教学前可让学生唱《信天游》这首歌,再把他们唱歌时的兴致引到对诗的欣赏上来,这样便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再如《出师表》的教学,在讲新课前先讲“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会问:“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刘备竟然三次到茅庐请他?”然后就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从而引入新课提出“诸葛亮写这篇表的目的是什么”,“这篇表的内容是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开始探究。

激发学生兴趣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首要因素。要想使学生的兴趣巩固发展,就必须从实践中不断探索,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新鲜的、奇异的事物吸引学生。比如,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一些颇具情趣的笑林趣谈、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思的典故等,使教学妙趣横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带着积极、欢快的情绪去学习。

二、讲究提问艺术,激发学生思考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往往使人感到“奇”,“奇”才会觉得新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精心提问,细心引导,激起学生思考的火花。问得在理,课堂生动活泼,气氛融洽,学生就能学得轻松自如;问不得法,则紧张呆板,气氛沉闷,就只能阻碍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十分注重提问的艺术,特别是问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如《口技》,这是一篇难学的文言文,教学时可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启发学生的想象。例如“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就可问学生:为什么口技人用犬吠开场?为什么把这种声音放在远处?深巷中的犬吠声有什么特点?它与下句“妇人惊觉欠伸”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提问就很好地把学生带到这场表演的“情景”中来:深夜里,一家人由睡到醒的诸多场景。又如《死海不死》文中两个“死”和课文结尾句“死海真的死了”中的后一个“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设计这样的标题?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整体地去看课文,也把学生引向了学习重点。再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了恐怖气氛,而且宣传迷信,放进文中不适宜,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这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新奇,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就会积极活跃起来。

三、运用语言技巧,调动学生情感

教与学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的交流,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情感,使他们乐于学习,使整个课堂出现“其乐融融”的状态。此时,教学语言是兴奋剂,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且幽默风趣,这样能够创造一种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达到唤起情感、开发智力的目的。如《变色龙》一文中,精彩的对话刻画了奥楚蔑洛夫这一典型形象。在分析时,笔者用轻蔑、讽刺的语言进行模拟教学,再配以面部表情和夸张的动作,使学生如入其境,不自觉中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白杨礼赞》这篇课文,语言活泼、富于节奏感。在教学中,笔者融入了自身情感,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使自己的语言也随之变化。当然,教师语言除了要随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变换之外,还要结合教学的对象,注意自身的情绪、说话的语气、表达的方式等,努力增强艺术感染力。

四、讲究讨论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课堂讨论是一种多项信息交流的活动。它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解决问题。既然是讨论应给学生充裕时间,让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尽量让更多的学生都能陈述自己的观点,听取别人的意见,形成一种讨论气氛,使每个学生都活跃起来。在《孔乙己》的教学中,提出对于孔乙己“偷”的两种看法,一是认为偷属坏品质,是应该批判的;二是迫于生计而偷,是值得同情的。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要先让各小组分散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小组讨论结束后,由各组代言人发表本组意见,再让其他小组代言人陈述他们的看法。对有争议的问题,不必强求理解一致,只要有一点认识或有一点理由就可以了。一个“偷”字的争论,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这样的讨论,既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彼此交流,会使问题研究得更深入、更透彻。

创设良好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好学,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勇于创新、大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