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升四川国际旅游竞争力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升四川国际旅游竞争力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四川省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灿烂,在中国旅游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旅游资源数量多、品味高的形象闻名全国,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近年来,四川国内旅游发展较快,接待国内旅游者和旅游收入分别居全国第4位和第8位,但四川省国际旅游与广东、北京、上海、江苏等省份相比差距较大。以广东省为例,2005年广东旅游总收入为1878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数为1896.98万,创汇64.57亿美元;而四川旅游总收入为721.26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数为106.28万人次,创汇仅3.16亿美元。虽然四川是全国位居前例的旅游资源大省,但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没有有效地转化为竞争优势。2006年1月,四川省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入境旅游发展的通知”,制定了发展四川国际旅游市场的相关政策,要求四川省、市、地、州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加强四川国际旅游市场的研究和市场营销的力度。因此,研究四川国际旅游竞争力,制定四川国际旅游发展战略,是四川省旅游发展战略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一、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国际旅游分为入境旅游(Inbound Tourism)和出境旅游(Outbound Tourism)。由于入境旅游能为各国政府带来重要的外汇收入,是各国政府发展旅游的优先对象,因此本文研究国际旅游竞争力的重点是四川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入境旅游。2005年,四川省旅游业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年接待游客总量1.3亿多人次,比上年增长15%。旅游总收入721.26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为106.28万人次,占总人次的0.8%;旅游外汇收入为3.16亿美元,占总收入的3.46%。数据表明,四川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有较大规模,国内旅游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但国际旅游在四川整个旅游业的比重很小,国际旅游发展很不理想,存在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

与全国旅游市场相比,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有以下特征:一是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不高。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5年全国旅游总收入7686亿元,入境旅游外汇收入293亿美元,约占旅游总收入的30.50%;四川省旅游总收入721.26亿元,入境旅游外汇收入3.16亿美元,仅只占其旅游总收入的3.46%,外汇在四川省旅游总收入所占比例很小。二是入境旅游人次数与国内旅游人次数相比比例很低。全国国内旅游人次数与入境旅游人次数比例约为10:1,而四川省的比例却只有124:1,国内旅游人次数与国际入境旅游人次数比例严重失衡。虽然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三星堆、金沙遗址、大熊猫、都江堰等垄断性旅游资源,但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国际旅游竞争力不强,已经影响到了四川旅游整体发展水平和旅游竞争力。

二、国际旅游竞争力理论

(一)旅游竞争力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区域旅游竞争,主要研究旅游地之间旅游资源的竞争;20世纪80年代,旅游研究开始转向旅游需求,以提高客源市场份额作为旅游竞争研究内容;20世纪80年代末,旅游形象成为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热点。到90年代,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在国外旅游竞争力研究成果中,杰弗里・克劳奇和布伦特・瑞奇(Geoffrey I. Crouch &J. R. Brent Ritchie, 1999)的研究最令人瞩目,他们以美国教授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依据,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概念性模型”,即Crouch & Ritchie模型。该模型包括了全球环境、竞争环境、辅资源和设施、核心资源和吸引物、目的地管理、目的地规划和开发、限制性和放大性因素等因素,认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是在比较优势(资源禀赋)基础上发掘竞争优势(资源配置)的过程。

国内有关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内容集中在旅游产业和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也有部分学者研究国家或区域层面的旅游竞争力。郭舒、曹宁(2003,2004)运用区域竞争的有关理论考察了旅游竞争力与目的地发展之间的关系;卞显红、树夫(2005)分析了旅游目的地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市场营销战略及其对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尹贻梅(2004)和马春梅等人(2004)分别对旅游企业集群和网络营销在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过程中的战略作用进行了论述;张争胜等(2005)强调了旅游城市开拓国际旅游旅游的能力;易丽蓉等(2006)就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旅游支持因素、旅游资源、目的地管理、需求条件、区位条件等5个因素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从中外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旅游竞争力研究的范畴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总的旅游竞争力的内涵界定,其竞争力主体通常是国家;另一类是关于特定旅游竞争力的内涵界定,其竞争力主体包括区域、城市、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等。国际旅游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过程;也是通过旅游企业在国际旅游市场上销售的旅游产品反映出的生产力,表现为旅游产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盈利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竞争力上。

(二)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源于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原理。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交换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存在国际分工。比较利益理论的核心是比较优势理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国按照比较利益原则进行专业分工,生产自身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交换,从中取得比较利益。发达国家出口具有优势的资本和技术,发展中国家出口具有优势的资源和劳动力。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际旅游业产业分工是旅游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高档连锁饭店的品牌、管理模式、管理人才和资本;发展中国家则向旅游发达国家提供劳动力、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初期,四川旅游产业与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一样,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先进管理模式、人力资本和酒店品牌,凭借着自己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率先发展国际旅游业中的入境旅游,带动了四川省的旅游产业迅速发展。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旅游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由于旅游资源有不可移动性和垄断性的特征,四川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一些学者和政府官员认为四川具有旅游产业发展绝对竞争优势。但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新加坡旅游资源并不发达,广东省旅游资源远不如四川省,但旅游业却有较强竞争力的事实。因此笔者认为,用比较优势理论阐释四川国际旅游竞争力有很大的误导性,容易陷入比较优势的陷阱。

首先,旅游产品并不完全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旅游产品既可以是利用初级的旅游资源进行加工和和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可以是结合更多资本与技术要素生产的高级体验产品。单纯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的旅游产品是无法与知识性、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旅游产品进行竞争的。其二,比较优势理论所论述的比较成本仅仅是对本国或地区的旅游产品比较而言。实际上,生产要素在旅游系统中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双向流动,构成旅游系统中旅游者和旅游生产要素的“双流”。随着生产要素、资源的区域流动和国际流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的应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事实上已不具有垄断优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竞争优势仅仅依靠比较优势是远远不够的。

(三)竞争力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显然不能圆满地解释旅游竞争力,特别是旅游持久竞争力,在实践上很容易陷入“资源禀赋论”的陷阱,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危害很大。为此,一些中外学者试图用竞争力优势理论探讨旅游竞争力。竞争力优势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是由美国竞争战略专家波特教授提出的产业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波特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是由该国国内四个要素的组合所决定的。这四个要素分别为: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企业经营战略、结构与竞争方式。另外,机遇和政府行为对国际竞争力也有重要影响。波特的竞争力优势理论是国家产业竞争理论,但对研究区域旅游竞争力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也同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前文所述,国内外关于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无论是目的地竞争力研究、旅游区域竞争力研究、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国际旅游竞争力研究等,大多是根据波特教授竞争力优势理论进行阐释和研究的。本文也将运用波特竞争力优势理论,结合四川国际旅游业现状,对四川国际旅游竞争力做较为详细的考察和论证。

1.要素条件

生产要素是指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知识资源和资本资源等要素。要素分为初级和高级要素。初级要素是自然天赋,或继承而来的资源条件。一般来说,旅游发展初级阶段,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取得一定的比较竞争优势。高级要素则不是自然天赋的资源,它是通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的投资获得的,是获取一个国家或地区持久竞争力的根本动力。

四川省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极为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用于发展自然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旅游业的初级要素和一般要素十分丰富,因此,现阶段四川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四川旅游产学研结合不够,具有国际视野和富有创新意识的旅游专门人才不多,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缺乏。在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今天,仅仅依靠自然资源和相对便宜的劳动力等初级要素发展旅游产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消耗的是存量旅游资源,无法提供一个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四川省要提高国际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增强旅游产业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不断开发旅游产业的高级要素,以科技创新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的驱动力。

2.需求条件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身需求对产业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一国或地区的顾客需求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产业就可以获得竞争优势。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购买了一国或一个地区旅游产品的旅游者,就不可能同时购买另一国或另一地区的旅游产品,因为同类或不同类的旅游产品之间存在市场份额争夺和可替代性竞争关系。成熟老练的顾客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之一,因为成熟的顾客的需求在很在程度上代表了市场未来的方向,有较强的购买力和较好的消费结构。挑剔和成熟的旅游消费者也会给国内企业施加更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在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建立高标准,以适应旅游者日益增长的高层次需求。因此,旅游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旅游产品是否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旅游新需求,归根结底是体现在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上。

一般来讲,需求条件对产业竞争力最重要的影响是通过一个国家或地区买主的结构和买主的性质实现的。2005年,四川省旅游接待人次数1.3亿多人次,可谓是客源滚滚,规模巨大,但这一庞大的旅游客流并不能掩盖四川旅游发展水平较低的现实。首先,国内旅游者不成熟,需求层次较低,来川游客大多数为观光游客,“到此一游”的游客构成了来川旅游的主要旅游群体。其次,来川旅游人均消费较低,消费结构也不合理。第三,国际旅游者与国内旅游者比例严重失调,说明国际旅游需求较低。第四,国内旅游的组织化程度很低,行业管理不规范,旅游企业普遍缺乏创新压力。要改变四川旅游业需求条件方面的不足,应当积极培育旅游消费市场,开发新的旅游产品,特别是体验式的度假旅游产品和能带动产业链强劲发展的商务旅游产品,培养一支成熟的、高质量的旅游消费群体。

3.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

支持性产业是为某一产业提供支持的各种产业,相关产业是指产业之间具有互补性质,相互利用和发展的产业。有竞争力的几种相关产业往往会形成相互支持的产业群。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对某一特定产业的促进作用最有可能促进产业创新;其次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会很快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或本地区具有竞争力的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因此,能否有效地利用本地区或本国的旅游资源,并不取决于旅游企业单一的生产能力,而是取决于否能以比较高的比较生产力来实现旅游资源的组合和运作。因此,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质是比较生产力的竞争。

旅游产业是一个产业集群高度关联的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行业及辅助产业很多,如民航、铁路、水运等交通部门、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轻工业、农业、通讯业、零售业等。具有优势的相关及辅助产业可以为旅游业提供信息、技术、资本、人力资本支持,加强旅游业的供给能力,从而形成一个优势产业群。由于旅游业产业关联度极强,旅游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以靠整体经济实力的发展,任何一个相关行业的滞后都会影响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四川相关旅游产链发展不均衡,住宿业、餐饮业发展很快,但娱乐业、交通、旅游商品等发展较落后,不利于旅游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其次四川旅游产业相关企业规模小而分散也制约了四川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

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即指企业的战略决策特点、组织结构及竞争程度所赖以存在的环境。由于所处环境不同,企业目标、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往往大相径庭,而其产业优势则来自于对它们科学、合理的选择和搭配。旅游企业间的竞争是否合理、公平、有序、大、中、小旅游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竞争机制是否有效等都对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观四川旅游企业,多数缺乏战略的指导,即使少数企业制订了旅游企业发展战略,但并没有有效地组织实施战略。其次,四川省旅游企业结构仍然是小、散、弱,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现代制度。第三,国内竞争和区域竞争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最有力的刺激因素。四川旅游产业虽然竞争空前激烈,但竞争形式却是无序竞争,竞争的手段主要是打价格战,旅游行业不遵守行业竞争规则的现象极为普遍,这不仅没有提高四川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反削弱了四川国际旅游的竞争力。当然,四川旅游企业竞争不规范与整个中国旅游业的商业环境无不关系,需要我国政府加大旅游立法及对旅游业竞争环境的整治力度。

此外,机遇和政府行为也是影响一国产业竞争力的两个重要变量。机遇对于旅游发展无疑是重要的,抓住机遇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削弱对方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削弱对方依靠一般要素所取得的比较竞争优势。政府行为会给旅游企业的发展带来机会,没有政府的参与,一些企业的营销战略将出于市场失灵的困难境地。机遇和政府行为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虽然是非决定性的,但由于旅游业易受政治、法律环境影响,因此对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四川省政府将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和优先战略来发展,这对旅游企业的发展无疑是巨大的推动力。只要四川省抓住机遇,利用自身旅游比较优势,大力培养和发展旅游竞争力优势,四川国际旅游的竞争的实力将会大大增强,从而进一步推动四川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

(四)旅游区位竞争

由于旅游时空分布及旅游流的特殊性,区位对于国际旅游流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国际旅游竞争力不能不考虑区位问题。从旅游系统的角度来考虑,旅游者的国际流动是旅游系统中的引力和外力相互作用产生的。在一定的引力和外推力作用下,旅游客流量的大小与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成正相关关系;与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时空距离成反相关关系。客源国与旅游目的地国家之间的距离近,旅游流量就会增大;相互距离越远,旅游客流量就会减少。这就是旅游距离衰变规律,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旅游市场客源国的结构和分布,是研究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参考系数之一。用公式表示为:

公式中:F为旅游客流量的大小;T1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旅游吸引物的数量和质量、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接待能力、服务质量、历史文化渊源、语言、安全等因素;T2为旅游客源国的外推力,包括游客的收入水平、带薪假期长短、消费行为、兴趣爱好等;d为客源国与旅游目的地国家之间的相互距离。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好,旅游资源品位高,服务水平高,接待能力强以及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文化纽带将会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吸引客源国的游客到目的地国来旅游。同时,在旅游系统中推力作用下,客源国游客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可自由支配时间越多,出行能力越强,出行的距离越远。但是,客源国和旅游目的地国相互距离对旅游者的出行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讲,距离越近,旅游流量分布的概率越大;距离越远,旅游流量的分布也逐渐减少。国际旅游流在不同的地域空间层次上也呈现出集聚或扩散的状态,并带有明显的等级性。距离主体客源市场近、区位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开发旅游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种近邻效应的应用是旅游竞争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

旅游地的区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竞争力的影响最为直观。欧洲和北美是世界最主要的客源生产国。我国距世界欧美等主要旅游客源地距离遥远,受距离衰变规律的影响,欧洲和北美游客到中国旅游由于旅行时间长,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相对较高,加之语言、文化、货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欧美游客主要在欧美旅游区旅游、度假,使得我国在国际旅游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四川省处于我国西南内地,与沿海省份和城市相比,地理位置更为不利,成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国际旅游辐射二级旅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川国际旅游的竞争力。

首先,从四川入境旅游客源结构分析来看。四川入境旅游客源主要为台湾、港澳游客,欧美游客所占的比例不高,旅游距离衰变规律对四川客源的影响显而易见。台湾、港澳与祖国大陆距离最近,经济文化联系纽带密切,旅游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相对较低,是四川国际入境旅游的主客源地。从表1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5年,台湾来川旅游人次数总计124.2万人次,是四川省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香港是四川第二大入境旅游客源市场。2005年台湾和香港两地来川旅游的游客人次数为36.71万,二者旅游人次数相加超过了日本、东盟等外国游客来川旅游人次数的总和。

其次,从客源国家区位分析来看,客源国家的地理位置对四川入境旅游也有重要影响。受客源国与四川旅游目的地的距离限制、加之客源国游客的购买力、旅游目的地吸引度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周边国家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成为四川省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来川旅游人次数远远高于欧美国家。2005年,日本来川旅游人数15.5万人次,韩国6.3万人次。东盟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分别有7.4万、5.8万、6.8万人次。在远距离国际客源市场中,只有美国是一个例外。2005年,美国到四川观光旅游的人次数为7万人次。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来川旅游人次数不多,各国仅有约2万人次数到四川观光旅游。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除了旅游竞争力四要素外,旅游客源地的区位对四川国际旅游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客源地与目的地相对较长的距离对四川旅游的吸引度产生了较大的抗阻。虽然四川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但距离的摩擦系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四川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四川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以台湾、港澳游客为主的客源市场结构不利于四川国际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川国际旅游的竞争力。首先,世界主要的国际旅游市场在欧美,欧美市场的国际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占世界旅游市场的份额分别为74%和77% ,而四川欧美客源的比例很小;其次,欧美国家旅游者的消费支出比台湾和港澳游客要高许多,四川欧美游客数量少影响了四川旅游的外汇收入。第三,国际旅游受政治、外交、安全因素影响大,单一的客源市场对四川国际旅游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不利。多年来四川省一直是旅游大省,但要想发展成为中国旅游强省仍然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三、四川旅游产品竞争力分析

国际旅游竞争力是通过旅游企业在国际旅游市场上销售的旅游产品反映出的生产力,最终表现为旅游产品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盈利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竞争力上。因此,有必要分析四川旅游产品的竞争能力。四川旅游产品竞争力直观地表现在旅游的消费结构上,而消费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旅游产品的形态造成的。国际上规定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最低警戒线为30%,低于30%表明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研究表明,旅游发达国家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的比例一般都在60%以上。图2表明,四川入境旅游者消费中食、住、行等基础消费所占的比例最大。但其他消费,如景区游览、娱乐活动以及其他费用(主要包括通讯、短途交通费用等)所占比例不大,入境旅游者的非基础消费所占比例仅29.4%,这些数据表明四川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比例失调,与欧美发达旅游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由于四川旅游产品多为观光性的旅游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体验式的休闲度假产品和赢利丰厚的商务旅游产品,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旅游消费偏低的现象。因此,依靠旅游资源型产品,特别是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很难将四川旅游产业做强、做大。为了加强四川国际旅游的竞争力,应当加大境外游客在川游、购、娱非基础性消费;特别是要加强四川旅游文化娱乐产业的建设,加大科技对旅游产品的投入,增加新的旅游娱乐休闲产品,改变境外游客在川娱乐消费偏低的情况,增加四川旅游的创汇能力。

四、提升四川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对策

综上所述,当前的四川旅游业严重依赖于资源型的旅游观光产品,旅游产业竞争力主要依赖自然天赋和相对便宜的劳动力等初级要素,国际旅游业发展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四川旅游市场规模较大,但还未培育出成熟的旅游消费市场,以资源型为主的旅游产品既不能满足游客的现实需求,也很难使企业有创新的环境和动力。四川旅游支持和相关产业发展不均衡,没有形成旅游产业群,规模化、集团化程度较低,仍然处于小、散、弱的旅游组织形式,不利于国内外国际旅游业的竞争。四川旅游市场竞争虽然激烈,这本可以提高旅游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无序的竞争,特别是恶意的价格竞争削弱了四川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四川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对四川旅游国际竞争力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实际上四川国际客源严重依赖台湾、香港和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东盟国家,尚未真正打开过一个世界主要的旅游客源国市场。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四川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的一般认识,仅仅依靠存量旅游资源的消耗和低廉劳动力等比较优势是不能取得国际旅游竞争力优势的。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实力日益提高,国内旅游需求变得日益复杂,相关及辅助产业不断发展,旅游生产要素逐步提升,四川国际旅游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四川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旅游收入增长速度很快,2005年四川旅游收入比2004年同比增长了28.40%;客源结构不断优化,欧美客源市场开始呈现增长趋势,均以2位数的百分比快速增长。

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条件,世界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大多是在良好的比较优势基础上发展其旅游竞争优势的。四川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其发展国际旅游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将四川旅游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旅游竞争优势。为此笔者特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第一,改变以旅游资源为驱动力的竞争方式,减少旅游景点、景区的重复建设,合理规划和整合四川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加大科技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提升旅游资源价值,以科技创新为旅游产业发展的竞争驱动力,改变依靠禀赋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等初级要素、消耗旅游存量资源进行国际旅游业的竞争模式。

第二,改变旅游业需求条件方面的不足,积极培育四川旅游消费市场,培养一支成熟的、高质量的旅游消费群体。要想增强四川国际旅游竞争力,四川省必须下决心培育良好的旅游市场。要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改变以旅游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增大国际游客非基础消费在旅游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四川省旅游外汇收入和赢利水平。

第三,加强旅游产业集群的建设。旅游业产业关联度极强,旅游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以靠整体经济实力的发展,要改变四川相关旅游产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改变四川旅游产业相关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的产业形态,大力加强旅游产业链的建设,建立大型旅游集团,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实力。

第四,加强旅游市场竞争环境的建设,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以利于四川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竞争有利于企业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但无序的竞争不仅不能提高四川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反而会削弱四川国际旅游的竞争力。中央和各地政府应当统一认识,加大旅游立法和旅游商业环境的整治,建产完善的旅游市场体系。

第五,开拓国际客源市场。首先要巩固传统的香港和台湾客源市场,进一步挖掘周边国家旅游市场的潜力,因为这符合国际旅游近距离旅游优先于远程旅游的发展规律。同时要加强距离较远的欧洲国家和北美洲国家市场的开发力度,包括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国家是世界主要的旅游支出国,旅游的含金量较高。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大大削减境外游客长距离旅行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四川省相对于其他省份不利的距离劣势会逐渐弱化。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黎宏宝: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变―关于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北方财贸》,2003第11期。

李天元等译: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管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

杨英宝、钱乐祥、苗长虹:旅游竞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第6期。

窦文章、杨开忠、杨新军:区域旅游竞争研究进展,《人文地理》,2000第9期。

Geoffrey I Crouch, J R Brent Ritchie: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and Societal Prosperity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999, (44): 137-152.

J R Brent Ritchie, Geoffrey I Crouch: The Competitive Destination: A Sustainable Tourism Perspective [M]. Manila: CAB International, 2003.

郭舒、曹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问题的一种解释,《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第7期。

曹宁、郭舒、隋鑫: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问题研究提纲,《社会科学家》,2003年第11期。

卞显红、树夫: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战略及其竞争力提升研究工作,《江苏商论》,2005年第3期。

尹贻梅、陆玉麒、刘志高:旅游企业集群: 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新的战略模式,《福建论坛》,2004年第8期。

张争胜等: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第1期。

易丽蓉、傅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8期。

臧德霞、黄洁:关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内涵的辨析与认识,《旅游学刊》,2006年第12期。

袁宇杰:旅游流的研究及旅游“双流”系统的构建,《旅游科学》,2005年第2期。

张明清、刘超: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思考与竞争态势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第4期。

郭鲁芳:关于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旅游科学》,2000年第2期。

黎洁:论国际旅游竞争力及其阶段性演进,《社会科学家》,1999年第5期。

朱华:大力开拓欧美国际旅游市场,《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第11期。

杨新军,牛栋,吴必虎: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经济地理》,2000年第7期。

邓明艳:成都国际旅游市场旅游流特征的分析,《经济地理》,2000年第6期。

郭鲁芳:国际旅游客流空间移动规律研究,《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4期。

李一玮:对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状况的分析与思考,《国际经济合作》,200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