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本之间 纸本之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本之间 纸本之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从定点发散式的思维训练到具有一定限制性的主题创作,再到完全开放式的自由命题创作。湖北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印刷图形专业的插图创作课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课程以文为本,将插图创作同平版画技法相结合,以求得在放开图形创作思路的同时拓展插图的表现语言。

【关键词】插图教学 思维训练 主题创作 平版画技法

湖北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印刷图形专业的插图创作课程是针对本科三年级学生设立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设立是基于不断扩展的专业领域对图形设计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对现代平版印刷技术的探索研究。作为设置于专业课程之前的过渡课程,这门课程本着基础为专业服务的原则,紧密围绕专业需要设置课程。一方面,从文本出发,打开创作思路,完成基本造型能力的训练内容;另一方面,则将画面中对视觉图式语言的探索转化为可行的印刷表现方式,以纸本的方式呈现。

从定点发散式的思维训练到具有一定限制性的主题创作,再到完全开放式的自由命题创作。整体课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课程学习与创作所涉及的绘画内容的逐渐放开和绘画工具的逐步限定,对学生的应变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以及控制工具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如今,插图创作的面貌已突破了材料的物质属性,呈现出多种表现手法并存的视觉形态。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并不是仅仅要求掌握一、两种具体的印刷技能,而是在于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创作实践,了解艺术与技术的规律,从而激发和释放学生的自我创造潜能。在课程中,我们尽量给学生留出较为开阔的创作空间,让其专注于感受、概念、表现与传达结果的一致性上,并鼓励他们的实践探索精神。

这门课程由于涉及平版印刷方面的知识,因此还邀请了从事平版画创作的教师胡新桥共同参与。尝试一种学科交叉的教学实践,希望能将插图创作同平版画技法相结合,从而在放开图形创作思路的同时拓展插图的表现语言。

一、课程训练三阶段的划分

课程的训练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通过特定的课题来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发散思维训练

课题名称:一个字的联想

训练目的:信息分解;概念的多维度诠释。

课题说明:自由选择一个汉字,以这个汉字为文本进行创作。关注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式对视觉形态的影响。

课题要求:创造不同语境下的十种视觉形态;绘画材料不限、表现手法不限。

(二)填词创作训练

课题名称:__(主体)__(空间)__(事件)

训练目的:符号捕捉、物化呈现;探索限定性文本中的无限

可能。

课题说明:结合自身体验自由填词造句,并由此创造一组具有意味的视觉形态。关注时间、主体身份对视觉语境营造的影响。

课题要求:创作两种不同语境下的视觉形态;绘画材料不限、表现手法不限。

(三)自由命题创作

课题名称:我和_____

训练目的:主题设立、阅读检验;体会作者、画者、读者的三重身份。

课题说明: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心理体验、梦境、旅行、回忆……进行一系列非常规、有独特性和趣味性的主题创作。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课题要求:系列作品创作并附以文案;画面讲求完整性、艺术性和创造性;主题明确、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借助平版印刷方式完成创作。

二、第一阶段:发散思维训练

图源于文。文本是插图的创作源头。创作者对文本中既定物象的观察角度与思考方式会直接影响最终的视觉形态。在这个阶段的训练中,对单个物象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可以锻炼学生从多角度、多种文化语境中思考问题的能力。而排除文本中环境、时间、事件等其他干扰性因素,相对单纯地从造型和图式的角度进行基本功练习,则是为学生更好地处理日后相对复杂、综合的文本信息打下基础。

课题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力求从观察角度、文化语境的分析等方面给学生比较大的视觉信息量以解放在惯性作用下的传统思维。只有在观察角度、文化语境的营造上下足功夫,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创作需要从生活和文本中汲取养分。一旦学生习惯了从观察角度、文化语境的营造的前提下进行思考,那么,造型、构图、表现语言等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要考虑和推敲的问题。

学生在做第一个作业之初,都觉得作业量大,有些畏难。但在着手绘制的过程中,逐渐生发热情,并开始积极参与思考。例如,探讨物象本体和喻体语义中有可能产生和被借用的形态特征;如何借助文化语境的营造传达个人体验;如何将虚拟情景透过现实来演绎;如何借助不同学科知识诠释同一个概念;如何借助影像中的三维空间拓展图形的二维形态;如何将视觉形态以最合适的方法得以呈现……诸多问题的提出都是在创作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同时,也是在师生相互讨论中得到深入思考和解决的。

三、第二阶段:填词创作训练

第二阶段的课题训练是在限定性的文本之间寻找创作的可能。选择填词造句的形式进行造型训练,是因为插图创作过程中画面所传达出的心理空间对整个创作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将画面空间比作是实体空间,那么心理空间则是虚空间。只有当虚、实两种力量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时,创作中的视觉语境才能充分体现,并有效引导和影响观者的心理。第一阶段的训练是把学生的思维由单一带入到多样中,而第二阶段的训练则同时提供给学生限定性和创造性的空间。限定性文本让他们有据可依,创造性的部分则让他们根据自身体验自由选择内容进行填充。这种半开放式的训练,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视觉形态本身是反映文本的实体,又是表现文本的媒介。当文本与视觉形态之间相互渗透、转换时,视觉形态才能呈现出丰富、生动之趣味;另一方面,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表现空间,让学生体会到创作者只有切身进入某种想象情境中,与之相关的心理体验才能产生;也只有在对这种情境的深切体验中才能更为准确、有力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创作过程中,学生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尝试各种可能性。大家深入挖掘文本、捕捉个人感受、斟酌画面意境,略有收获的满足感。

同一命题,20多位学生呈现出20多种视觉形态,这些形态又激发起我们更多的视觉思考,衍生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图形式样。第二个阶段的作业结束后,我们组织了一次作品点评。每个人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阐述了创作主题以及围绕主题引发的思考。教师也试图告诉大家除了要体量文本和观者的心理感受外,对于视觉形态的个人理解和诠释没有绝对的标准。表现应该是开放的,思维更应该是开放的。

四、第三阶段:自由命题创作

基于前两个阶段,第三个作业是一个强调个人体验和概念表达的开放性课题。前两个限定性的创作练习侧重于让学生以绘画者的身份表现自我,第三个作业则会给他们更为个性化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希望他们能从文本、语境、个人感受、视觉语言、观者心理等多重角度进行主题创作。在呈现丰富而深刻的自我体验时,让学生体会自己既是画者,又是作者和读者的三重身份。这个环节要让大家体会的核心正是插图创作中绘画者经常要面对的客体文本与创作意念,以及观者感受之间的对应关系。

此外,在前两个阶段的创作过程中,绘画材料、表现手法等都是没有限制的,学生可以借助任何视觉方式表现主题。但在最后这个阶段,学生必须结合二年级学习的平版画技法来完成创作。技法的限定让他们在顾及主题概念和观者感受的同时,把精力集中到对图式语言的研究上。在课程实践中,如何将不同媒介所表达的视觉形态以平版画的方式呈现?着实成为一项迫使大家开动脑筋反复试验的技术课题。学生都深感自由命题在表达上的不自由。经过概念设定、草图绘制、研究不同材料在平版上可能产生的肌理效果、反复试验不同工具带来的视觉偶然性、推敲曝光、显影环节上出现的各种参数、考虑拼版和纸张的问题……诸多阶段的思考和实践之后,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方式日渐成熟,对概念情境的表达与理解更为自如,对观者感受的把握和揣摩能力也有所提高。虽然过程中课题的开放性让一些学生获得了自由表现的空间,却也让一些学生迷失了方向。但最终经过两周时间的创作、探索与实践,作品呈现出的教学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插图创作是一个思考于文本之间,行为于纸本之上的视觉艺术创造过程。在这种行为过程中,有些转变是思维上的,有些转变是技能上的;有些转变是显性的,有些转变是隐性的;有些转变是费力无获的,有些转变是令人欣喜的。这正如课程教学的训练过程。我们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在与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在教与学的互动实践中,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对教学的认识。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