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停不掉的手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停不掉的手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感激还是诅咒

1973年4月3日,美国纽约曼哈顿。

摩托罗拉公司会上,马丁?库珀得意地举着一个十几厘米见方、一公斤重的大号塑料“砖头”DynaTAC向四周的人群展示。虽然有美国通讯委员会的认证,可围观的人怎么也不能相信,这个粗笨的家伙居然是一部没有电话线的电话。“这东西能打出去吗?”已经有性急的人开始大声质疑了。“当然,我现在就打给你们看。”对于手中这个外形吓人、由30块集成电路板组成的家伙,马丁?库珀信心十足:三个月的不眠不休,就是为了赶在竞争对手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之前推出这个世界上第一部移动蜂窝电话,也就是手机的样机。

为了让观看的人明白移动电话的意义,马丁?库珀故意拿着手机走到了街上。在开启电源之后,他只想了几秒钟就按下了他的竞争对手——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蜂窝电话项目主管乔尔?恩格尔的座机号码。电话很快就接通了,听着手中的DynaTAC里传来老对手那熟悉的声音,马丁?库珀的声音不自觉地带出了一丝炫耀:“乔尔,我现在用一部蜂窝电话给你打电话,一部真正的蜂窝电话,一部手提、便携的真正蜂窝电话。”听着电波那边长时间的沉默、看着周围路人对自己这个边走边说话的“怪人”投来的惊异目光,马丁?库珀的心中充满了胜利者的快意。

虽然在这部电话之后,摩托罗拉和马丁?库珀用了十年的时间和一亿美元的巨额投资才最终让那个大块头的样机变成了量产的正式产品DynaTAC 8000x,但是当40年前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打出的第一个电话之后,我们的生活就已经注定要发生巨大的转变了。

用了10年才诞生的手机价格高达4000美元,却只能通话不到半个小时。在初期,它只是在华尔街那帮最需要即时通讯的金融玩家们手中传递着价值以亿记的消息。“人们想要与其他人交流,而不是与房子、办公室或者是汽车。假如能够选择,他们希望不管身处何地都能自由地交流,而不受臭名昭著的库伯电线的约束。”马丁?库珀这样总结人们对于手机的渴求,于是短短30年后,它就几乎进化成为人们最不可缺少的外置“器官”。这个变化对于手机之父马丁?库珀来说也过于剧烈了。要知道当时马丁?库珀还和同事开玩笑,说他之所以把第一部手机设计成只能通话不到半小时不是因为电池不行,而是“体贴”地照顾人们的感受,谁能举着一个1公斤重的玩意在耳边煲电话粥呢?“我们当时就知道,有朝一日,每个人都会有一部(移动)电话,却难以想象这在我的有生之年就能实现……现在,全世界几乎已经有50亿部移动电话,令人惊异。”即便是手机之父,还是低估了自己所创造的手机对人类世界带来的冲击。

今年4月3日手机诞生40周年时,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在一篇纪念文章中这样评价马丁?库珀:“那时候,没有人想过可以在他们的手机上看电影、打游戏或者是在手机上写信并且能够穿越空间到达另一个人的手机。但是库伯知道最大的特技在于把手机变小变轻。他当年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他将使私人手机不仅便于携带,而且贴近你的皮肤……可是库伯以及他在那天所打通的电话是一个无情的本能需要,是对人们不想被找到的想法的废除……感激他,还是诅咒他?”

是的,马丁?库珀创造的手机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改变了太多的东西,正面的、负面的……可不管你现在是想感激他还是诅咒他,他都已经让这一切发生了,而且你也几乎再也无法摆脱了。

改变一切的手机

尼日利亚,拉各斯。

布莱特?西蒙斯在这个西非第一大城市的街道上却无心享受这里灿烂的阳光和湿润的海风,他更关心的是街旁的各个药店。2009年,这个假药横行的国家曾经爆出非常严重的事件,近百名婴儿在服了一种用于缓解儿童长牙时的不适感、叫MyPikin的口服液之后死亡,原因是药厂使用了低价的二甘醇来做口服液中的溶剂。而布莱特?西蒙斯正是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开始关注这里的药品问题。经过调查他惊讶地发现,世界卫生组织预计供应给发展中国家的药品近30%都是假冒的。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假药盛行的问题,他想了无数的办法效果却都不好,最终他把目光投向了在非洲开始流行起来的手机上。布莱特?西蒙斯发明了一种方法,将一段唯一的代码印在每个药物的包装上,人们在购买时只需要用手机发送这段代码给一个授权存储了所有药品代码的服务商,就能辨别出药品的真假。这个简单易行的方法马上被很多非洲国家采用,实践证明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相比于轻松地在手机上定个餐馆、扩展自己的社交、搜索等我们习以为常的应用,手机所引发的改变其实远比我们手中那点便利更为实用和重要。普华永道2013年的《未来五年移动互联将如何改变生活》中列出了令人吃惊的预测数字:在发达国家,2017年移动健康应用将为发达国家节省4000亿美元医疗开支,帮助180万学生完成学业,将交通事故死亡率降低10%,每年减少27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发展中国家,移动应用将能拯救撒哈拉周边地区上百万条生命,向超过1.8亿学生提供教育资源,节省2500万吨食物,让超过2000万路人用上公共交通。移动教育将覆盖1.8亿失学儿童,其中2000万儿童有望完成学业并进入中学。而在现在,尼日利亚的自带课本e-Learning项目已经将学生成绩提高了30%,同时将辍学率降低了7%,诺基亚的MoMath移动教学工具成功地将南非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了14%……

扎克伯格在2012年掷地有声地说:“移动就是一切!”纽约的销售总监可以通过黑莓手机随时掌控公司的销售情况;北京的中学生能用iPhone偷偷看中国好声音的直播;伦敦18个月的婴儿在iPad上利用多点触控学习以前要几岁才会接触的内容;乌干达的非政府组织与移动公司已经开始用移动数据来帮助难民寻找失散的亲人……

40年前,马丁?库珀手中那个沉重的大“砖头”,正在以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速度和范围,改变着这个世界。

迷失在掌中

“互联网正在把我变成一个高速数据处理机一样的机器人,失去了以前的大脑。而智能手机在多任务方面使我们更方便,但伤害我们自控的能力。”《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尼古拉斯?卡尔在他的畅销书《浅薄》中如此评价互联网和智能手机。

当乔纳森?萨福兰?弗尔读到这本书之后,这个美国新生代作家脑中突然浮现出几天前他一边给孩子洗澡一边用手机查看邮件,漫不经心之下居然把沐浴露擦到孩子眼中的恐怖场景。吓出一身汗的他扔掉了手中的智能手机,用起了功能简单的手机。“保持联系固然是好事,然而我们联系的对象却成了毫无意义之事,比如,不断刷新邮箱,删除陌生人的邮件。我现在写作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多了。”他在参加了一个由作家发起的反智能手机小组之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迷失在智能手机的那段岁月。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截至2011年5月,美国人的智能手机拥有率已达35%,在25至34岁的人群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8%。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塞勒说,智能手机的多点触控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力量之一。他认为多点触控能方便地缩放、旋转、滑动手机屏幕上的界面,将信息从符号处理变成了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一项古老而基本的功能,从无脑的龙虾到人类都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之一,而符号处理却是高级生物的特权,特别是阅读。我们开始阅读不过5000年,因此大脑并没有划定区域专门用于读写,阅读功能在大脑的各个地方乱放,结果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人有阅读障碍。而图像化的处理则出现在生命的更早阶段,持续时间更长,18个月大的婴儿就能使用多点触控,而大多数孩子要用传统方式使用电脑往往需要到7岁。于是在简化了获取信息的方式之后,一方面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难度,另一方面却也在消解着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

迷失在掌中的另一方面原因是智能手机与互联网一起形成的碎片和多线程阅读。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一名美国人平均每天要接收约34G信息,是11万个英文单词的信息量,相当于电脑硬盘存储量的1/5。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一生仅能处理1730亿个字节的信息,约等同于173G。按照这一推算,现在美国人每天接收的信息量已达到一生能处理的1/6。换言之,大量信息是无用的。而尼古拉斯?卡尔引用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的研究指出,信息过载的结果是我们不得不加大扫描和略读的比重。8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多的时间是浏览和扫描;85%的读者表示,他们更多地进行了“非线性阅读”。在当代图书馆,最主要的声音来自敲击键盘而不是翻动书页。浅阅读在强化我们的反射反应、视觉处理能力的同时,损失了我们深度思考和创造的能力。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罗索尔?保德雅克还发现,当人们专心在一件事情上时,新的信息能够很好地存储到大脑和记忆有关的海马区,但当人们进行多任务时,大脑的纹状体而非海马会参与到新信息的处理中,这样的处理方式会显著减慢思考的过程。与此同时,人们对自己大脑的自控能力也会直线下降。

尼古拉斯?卡尔认为:“智能手机让我们所有的来自于自然、单独与我们的思想对话的机会都暂停。作为个人,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技术的方式,或是选择不使用。我并没有鼓励人们舍弃他们的计算机或是和互联网隔离。我鼓励人们在使用数字媒体时更加严格控制自己。有规律地关掉电脑、练习深度思考很重要——如果你珍视深度思考的话。”

手机改变世界,并非是没有代价的。

越无聊越无聊

你无聊时怎么办?玩手机。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所有手机用户中,42%的人称他们无聊时专门用手机娱乐。阿拉巴马的人类学教授克里斯托弗?林恩通过比较,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和吸烟都是一种转换型行为——可以让我们从日常的单调迅速进入娱乐状态,但是也会更快再次进入无聊的状态,从而形成一个越无聊越无聊的怪循环。他认为,由于智能手机里有游戏、音乐、视频、社交媒体和短信,这强烈激发了人们打发无聊的欲望。然而和克里斯托弗?林恩类比的吸烟一样,利用手机打发无聊是会上瘾的。

在世界顶级咨询公司思纬的一项调查中,11个国家8000多名受访者中60%的人表示,他们睡觉的时候也不会关机,会时刻让手机在自己的身旁。他们害怕关机会错过电话或者重要的信息。超过3成的受访者说自己离开手机将无法生活。

思纬分析数据得出,手机使人上瘾的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过度依赖社交网络,要不断利用手机发短信、上Facebook等方式巩固他们的社交圈子。接近一半的受访者用手机谈情说爱,1/5的人通过发短信来安排初次约会,也有1/5的人用同样的方法来结束他们的恋情。英格兰大学心理学家大卫?谢菲尔德的研究结果显示,7%的青少年说自己曾因为手机丢了工作或是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则是青少年把手机当做必不可少的“炫耀品”,迫于同辈的压力,他们必须拥有手机。长期的使用让他们越来越难以离开手机,虽然这不像酗酒和对人的影响那样恶劣,也因此很容易被人们忽略。

除了自控能力本来就较弱的青少年之外,成人也愈来愈难从手机配制出的中逃脱。牛津英国社会事务研究中心的研究者认为:“从四面八方涌来的过量信息,意味着我们几乎没有时间思考、感觉甚至简单地分类。有了经常开着的手机和其中超级多的娱乐来吸引眼球,有些人觉得很难厌烦它就很容易理解了。”品牌营销专家马丁?林斯特龙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想找出十种对人影响最大的声音。他发现,手机震动排名第三,仅次于英特尔的广告乐曲和婴儿的笑声。

如何摆脱让人沉迷的手机之毒?像反智能手机小组那样抛开智能手机,用一部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手机来控制自己?其实中毒的最核心问题并不是智能手机,而是愈来愈浮躁的心灵。就算让全世界的手机都停产,还有谷歌眼镜和苹果的智能手表在等着人类,它们可是比手机更难放下的“”。将问题完全归结于新技术上,只能让自己逐渐被排挤到淘汰的边缘。其实任何工具最终都是由人来操控,学会自我控制和监督,永远保持思维的独立和清醒,你才能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让自己成为科技的奴隶。

别让你的手机成了永远停不了的、越无聊越无聊的莫比乌斯带

学会关掉手机

你的手机有多久没关机了?《时代周刊》的一项针对5000人的调查显示,50%的人表示睡觉时会将手机放在床边,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会关机。而在18至24岁调查者中这一比例高达80%。

手机满足了人们的诸多基本需求:推特、微博、微信让你的社交从不间断;导航、点评软件让你在迷路或是不知该去哪儿娱乐时有了一份依赖和安全感;随时随地的娱乐让人似乎不再有难以打发的无聊时间……可是当人们习惯了手机的经常性刺激,缺少时就会有点不知所措。这种不习惯会引发焦虑。可不关机的快乐,真的快乐吗?

美国哈佛商学院过去3年间对波士顿顾问公司的1400名员工进行研究调查,要求该公司员工下午6点过后就关机,每周施行一个晚上。结果让人很惊讶:遵行关机计划者中有59%的人表示,他们早上会抱着兴奋的心情迎接工作。没施行该计划的人中只有27%有同样的感觉。遵行计划者有78%对工作“感到满意”,拒绝关机者中只有49%的人满意他们的工作。研究发现,每周关机一晚的人会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并开始为社交生活制定计划,不会不停地取消计划……每周只需要一个晚上关掉智能手机,人就会更快乐更有效率。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说: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而在这个移动的时代,愈来愈多的人陷在了手机制造的“无所不能”的乌托邦之中,享受着连绵不断的碎片化,渐渐地连痛苦是什么都体会不到了。

只有学会在某些时候关掉手机,才能找回思考和快乐权力,关机24小时,你想试一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