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桂林理工大学“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现状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桂林理工大学“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现状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校共青团开展“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就业市场,因此,积极推进“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的规范化建设,了解企业、学生在就业见习基地建设过程中的现状,分析共青团组织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得失,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University Communist Youth League developed “the youth to get employed the application base” the construction to develop the broader employment market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herefore, the positive advancement “the youth got employed the application base” the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understood that the enterprise, student's in employment application base construction process present situation, analyzed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o organize in the bas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success and failure, the alleviation society's employment pressure to have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

Key word: University student employment Application base

作者简介:张帆(1978―),女,广西人,广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本不乐观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再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问题成为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因此,2008年团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活动。通过高校共青团建设“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工作,实现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创业。这一活动开展一年多来,桂林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号,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整合已有社会资源,搭建校企沟通平台,鼓励青年学生广泛参加见习基地的岗位工作,获得了青年学生的广泛认同、见习单位的青睐。

一、桂林理工大学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现状

(一)就业见习基地企业现状分析

我校目前建成的就业见习基地中非公有制企业占了总数的94.7%,国有企业占总数的5.3%。而非公有制企业占大多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相对国有企业而言,人事制度更为灵活,并且多数企业都处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大好时机,在招贤纳才方面需求量比较大,所提供的岗位也常常供不应求,因此成为了我校建立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的目标企业。

(二)青年学生在就业见习基地的态度

到就业见习基地参加工作的青年学生以毕业班学生为主,占参加者的95.2%;受访者中,对“青年就业见习基地”表示认同的同学占到了99.5%;但是他们当中,对就业见习单位提供的岗们感到“满意”的仅为29.1%,对企业安排的工作岗位感到“能够接受”的占67.1%,认为“不想从事该岗位”的占3.8%。因此出现了部分岗位爆满,有些青年学生无法应聘上在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但部分岗位又无人问津的现状。

(三)共青团组织与见习基地互动情况

受访企业中,经常接到共建团组织的用人回访电话的为15.8%;偶有接到电话的占73.6%;很少接到电话的占5.3%;没有接到过电话的占5.3%。受访企业希望团组织通过增加双选会次数来帮助挑选见习学生的占66.3%,而团组织通过举荐形式向企业推荐优秀人才的占7.3%。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渴望团组织能及时、经常性的与之沟通,协助企业做好青年学生的岗前培养等工作。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工作岗位数量有限,基地建设尚未形成规模化

目前我校各级团组织共在广西区内建立“青年就业见习基地”19个,平均每个就业见习基地能够提供12个工作岗位,因此,就业见习基地提供给青年学生的岗位数是十分有限的,仅靠这为数不多的十几个就业基地远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校青年学生的就业问题。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校各级团组织还处于建设就业见习基地的摸索期。从2008年底接到团中央关于建设“青年就业见习基地”至今,刚刚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各级团组织在建设就业见习基地方面经验尚浅、缺少可供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加之从事共青团工作的团干部年纪轻、资历浅,可利用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在寻找合适的就业见习基地过程中困难多;在建设就业见习基地的过程中阻力大,最后导致见习基地提供给青年学生的工作岗位数量在限,甚至有些用人企业只能为学生提供3-5个左右的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就业见习需要。

(二)缺乏对就业见习基地企业的激励机制

在走访用人单位过程中,我们发现当问到用人单位是出于何种原因参加“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建设时,68.4%的受访企业选择是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觉得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有义务参与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工作;有21.2%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挑选员工,主要是为了降低用人风险;10.2%的则认为见习学生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由于大多数用人单位是出于社会责任动机与学校签订就业见习基地合约的,因此在吸纳毕业生时存在一些顾虑,如担心毕业生在单位见习结束后,不愿留下来,而造成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增加;毕业生在单位见习期间出现安全事故,负责分担问题等等。由此,用人单位因害怕承担更多的责任,而选择了可以接收毕业生到单位实习,但是却拒绝与学校签订“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的长期合作协定。

(三)见习基地企业长期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38.2%的企业表示还会继续招聘见学生,60.2%的单位表示是否进行长期合作要视企业发展状况而定。企业是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参加到“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中来的,但是企业不可回避的要在金融风暴的市场中挣扎着生存下去,因此,企业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时要对其所付出的用人成本进行核算,只有在不影响企业的生存或是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够履行这一职责。想要达到与就业见习基地合作企业的长期共赢的局面,需要我们做出更大的努力。

三、推进“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加快就业见习基地建设步伐,形成规模化运作模式

共青团“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建设是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就业见习基地提供的岗位数量有限,仍不能满足广大青年学生需要的现状,进一步加快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的步伐,增加就业见习基地数量;寻找能够吸纳更多学生就业的基地;形成一批相对稳定的就业见习基地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共青团要主动走出“象牙塔”,借助校友资源,借助教育能够服务社会地方经济的科研优势,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建设规模化的青年就业见习基地。

(二)政府加强对见习基地企业的激励措施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的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的招就部门、学工团委等多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承担起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推荐的重任。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市场上一个重要的人力资源,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获得了社会、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关注。在推进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的过程中,政府要加大对见习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予适当的补贴,对现有的“阳光计划”等劳动部门已有的政府补贴进行广泛的宣传,以鼓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加入到“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的队伍中来。

(三)加强团组织与就业见习基地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建立畅通的交流平台

团组织要加强与见习基地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定期的回访制度,为企业与青年学生搭建更多的亲密接触的渠道。比如,可以组织用人单位来校举行见习期用人招聘会;也可以让企业负责人到校园举行专场宣讲会,介绍企业文化、企业用人标准等;或者是组织学生直接深入到提供岗位数量较多的企业当中进行参观和应聘。发挥好团组织从团员青年中来,到团员青年中去的优良传统,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校企间的交流构筑更加活跃、畅通的氛围。

(四)尊重青年学生的选择,加强就业指导

青年学生经过多年的专业培养,渴望着学有所用,从事所学专业的愿望十分强烈。因此,高校共青团要在充分尊重青年学生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就业心理调适、就业技巧、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要主动深入到青年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需要,使就业见习基地符合青年学生们的求职兴趣,更贴近他们的需求,推荐他们走上与其所学专业相符或相近的岗位上去。

参考文献:

[1]符绳发.建立大学生就业基地的几点思考[J].职场研究,2007

[2]朱英.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5增刊

[3]朱志敏.透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J].中国人才,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