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墨动画中的创造性语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墨动画中的创造性语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继承传统水墨动画的精髓,在传统水墨动画的基础上,从表现空间、动画技术、创新思维入手,寻找水墨动画发展与创新的问题和契机,力求在纵深空间的表现上给水墨动画灌输新的生命与动力。本文提出水墨动画创新语汇的概念是鉴于水墨动画发展的价值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相比其他动画形式,水墨动画在空间表现上的局限性日趋凸显,以至于水墨动画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显得较为平淡,甚至可以说力道不足,通过几年的创作实践与研究,比较上个世纪中期的作品,纵深空间的表现可谓是一道硬伤,人们常讲交融、融汇,甚至直呼“笔墨”,石涛所谓“笔与墨会,谓之氤氲”。而当“笔墨”作为动画创作元素,在荧屏上得以充分的表现,需要“笔墨”以外的空间来容载,我们要明确一点,水墨动画不是简单的动画水墨,不能简单地定义为让笔墨动起来就是水墨动画了,水墨动画是时空艺术,不是单一的叠加组合,而是众多的视觉元素的化学组合,形成一种新的水墨动画表现语汇。

上个世纪水墨动画成功之处在于体现了水墨深远的意境,将水墨元素与文学、剧本、影视、绘画、音乐融合起来,产生极具东方风格的动画创作方式。通过水墨动画的发展历程来寻找与探讨水墨动画发展创新策略,主要思路是继承传统,大胆创新,解决水墨动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科学的理论系统和可行性的技术支持。水墨动画传承了传统水墨的艺术特征,在20世纪的水墨动画作品中,体现了“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轻的独特魅力,飘逸、古朴、淡泊的笔触,营造一种无穷遐想和醉人的意境,而这种韵味在时间和空间中洋溢。在视觉、和心灵上起着直接的熏陶作用,通过画面和镜头语言来叙事和抒感,对美的传达和诠释有着历史性的突破,使用镜头语言传播中国水墨艺术,这无疑是开辟先河的举措。

水墨动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空间,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和理论系统,找出研究过程中将会碰到和已经出现的问题,通过实践创作和理论研究,明确问题的根本所在和具体解决办法。水墨动画发展至今,不是简单的复制水墨,或者是动画水墨,而是动画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创作风格和创作方式。水墨动画为水墨寻找了一个新的表现媒体,新的载体势必带来新的表现空间,水墨的语汇也为动画创作带了新的表现元素,丰富动画风格,尤其为打造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影片风格包含了水墨元素,“阿睹传神”、“应物象形”、“画龙点睛”、“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似与不似之间”等审美情趣和理论得到较为充实的体现,“描、皴、点、”等笔法系统也传达于屏幕之上,这些是研究中应该传承的部分,同时,探索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和突破点,即是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一、解决静态背景问题,让富有笔墨韵味和意境的背景根据创作表现需要而灵动起来;二、加强镜头语言的应用,解决镜头节奏和传统笔墨布局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镜头语言来表述水墨语汇;三、纵深空间的表现,使用数字化的动画技术来表现水墨空间,探索三维立体空间与水墨意境空间相融合的解决方案。前两个问题在20世纪水墨动画作品有一定的体现,但处于初步阶段,表现的不够充分,是作品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存在一定的遗憾和不足,真正的动态背景几乎没有,镜头语言应用的颇为受限制,景别比较单一,尤其是第三个问题,使得水墨动画几乎没有纵深镜头,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水墨动画的表现力度,视觉冲击力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要解决这三个问题,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数字技术。在理论方面,剖析水墨语汇,结合时代特征建立符合水墨动画发展的理论系统。

从哲学和艺术的关系来讲,我们应该坚持发展水墨动画的信念,必须不断创造,加强创新意识,突破定势思维,完善水墨动画创作的理论系统。看重笔墨,但不是一味地以古人丘壑搬前挪后,力求超越古人达成的理想境界,不限于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所体现的不只是停留在所谓士气与书卷气,而是进一步观察自然,观察社会,描写具体感受与时代风貌。注意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古人的笔墨布局上的成就,同时,借助动画电影视听语言的表现力,在笔墨布局上大胆创新,打破旧的格局,形成新的笔墨布局风格,以满足各种景别构图需求,既传承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又淋漓尽致地展现蒙太奇魅力,使审美趣味的表达趋于精致,视觉冲击力趋于震撼。

我们要有创新意识。传统的水墨有着较为固定章法,有着“墨分五色”“六法论”等伦理研究方法,水墨动画也是以传统技术和风格特征为依托,吸收水墨画的精华。在《小蝌蚪找妈妈》影片中,角色没有轮廓线,水墨自然渲染,浑然天成,墨迹浓淡有致、笔法虚实相辅,打破了历来动画片“单线平涂”风格,突出中国画的底蕴:雄浑、飘逸、淳厚、古朴、淡泊特征,意境优美、气韵生动,赋予动画影片浑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水墨动画创作的巨大财富,当然我们不能满足前人留下财富,创造和发展才是艺术前进的关键力量。关于如何创造和发展的问题,是当代艺术家、评论家争论的重点问题。当然,不管结果如何,创造与发展永远是艺术前进的动力。从哲学和艺术的关系来讲,我们更应该坚持发展水墨动画艺术的信念,我们必须不断创造,加强创新意识,突破定势思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和工具手段。

目前在技术层面上,三维动画是最为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三维动画是较为成熟的表现方式。结合理论基础,探讨行之有效的创作手法,在实践创作中检验研究的可行性,梳理水墨动画创作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将问题具体化,形成系统而科学的、符合水墨动画的创作流程,为水墨动画搭建一个可靠的数字技术平台与教育平台。解决理论和技术上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和新发现的实际问题,让水墨动画真正成为前沿性和传统叉型的学科。传统水墨动画风格是这样表现的:画在动画纸上的每一张人物或者动物,到了着色部分都必须分层上色,即同样一头水牛,必须分出四、五种颜色,有大块面的浅灰、深灰或者只是牛角和眼睛边框线中的焦墨颜色,分别涂在好几张透明的赛璐璐片上。每一张赛璐璐片都由动画摄影师分开重复拍摄,最後再重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这样的做法画面效果是理想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其一是工程相当浩大,制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高,不便于生产和传播,尤其是动画作品商业化,在市场竞争中是十分被动的。

那么现在表现工具和手法如何?依据所了解的和自己的创作实践来介绍,2003年,常虹教授导演的艺术动画短片《潘天寿》中应用了中国水墨动画效果,主要目的既要保持潘天寿大师风骨遒劲、果断而精炼、强悍而有控制的用笔,又要让潘天寿大师那如垩壁漏痕、拗铁折钗、具有雄健、刚直、凝练、老辣、生涩的水墨遨游于三维立体空间。传统的动画方式显然很难满足制作要求。本人有幸参与并负责《潘天寿》水墨动画部分的制作,采用当今的三维主达软件Maya为创作工具,在Maya里建模,把潘天寿的作品分为若干部分来在作为贴图,在虚拟的立体空间中按照原来样子重新组合,让平面的水墨画变成立体的,让它拥有类似真实的深度空间,但又可以保证大师作品的神韵丝毫不受影响。制作完成之后,我们可以信步于大师水墨之中,可以在立体的、动态的空间中感受大师挥洒的笔触所特有的神韵。2006年由本人导演的动画短片《对花》也采用了水墨动画形式,在技术上有所改变和创新,采用建模的方式,然后通过材质和贴图的调节来完成,与前面情况不同的是,《对花》中的水墨不是需要特意再现或者模仿哪位大师的作品,而是根据影片的风格需要自由地调节水墨的效果,这样,表现的空间就更自由和广阔了。尤其是2008年省广电局影视动画精品项目之三维水墨动画创作《荷塘》 ,水墨动画的纵深空间得到进一步体现,角色和场景都是由maya建,模型完成,在材质探索上也有了一定的新进展,使得在镜头运用基本上能抛开传统水墨的局限性。

三维水墨动画的创作流程是相当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利用先进的三维动画软件作为创作工具,为水墨动画创作提供了一个先进的流程管理系统,先进的动画技术理念和表现手法有机地融入,使得我们的创作思路和空间变得空前强大,技术表现手段出现诸多选择。主要技术体现:模型创建、三维虚拟摄影机、笔墨材质模拟、轮廓边线造型处理、渲染、后期合成。模型创建都是在maya里完成的,主要建模技术是:polygons与 NURBS,以据笔墨的样式与角色造型特色来确定建模方式,同时要考虑角色的内在结构与外形特征;三维虚拟摄影机,在创建好的三维场景里,我们可以自由的放置摄影机,用于丰富的镜头语言表现;笔墨材质模拟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maya的的节点连接关系来控制材质的笔法和墨色,达到笔墨材质模拟效果,并且在空间中任意旋转保持相同的材质效果;轮廓边线造型处理也是难点之一,水墨中的边线是虚实相生的,在空间运动中难以把握,实现思路是通过maya节点的连接关系来控制摄影机对角度的识别来产生轮廓边线,另一种思路是通过rampshader材质来控制;渲染、后期合成,采用分层渲染的手法,将每个角色或场景设置成独立的图层,以便在后期特效合成软件中对每个独立的图层进行效果处理,和校色处理,对表现水墨的笔法和气韵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传统水墨技术常采用剪纸和边缘拉毛技术,背景采用手绘手段,主要技术以传统水墨笔法为基础,优点在于保留水墨的原有的韵味,对画面的经营位置和气韵要求相当严格,基本依托与水墨本身的审美特征,落笔后笔底要有“入木三分”之感,好的作品要“形神皆备”“气韵”也是重要的衡量标准。“气”存在于对笔墨运用的整体把握之中,而“韵”更多的体现在笔与墨具体的律动与鲜活感性上。由于纸面绘画和镜头画面存在巨大的传播差异,单一静态画面的构图和笔墨法则不能满足与镜头表现,一味的局限于静态画面的空间布局,在镜头叙事方面就大大削弱,因此在上个世纪的水墨动画片在背景处理常采用静帧画面的手法,并且尽量避免镜头的旋转和运动,经管如此,创作的周期和工作量是相当大的,成本十分昂贵,加上水墨动画风格化强烈,依照手绘的方式难以,团队作业难以保证风格的统一性,这些因此不利于水墨动画的发展,笔性、笔势、笔意、笔趣、笔力、笔法是不可分割的笔墨因素,养成笔墨品格。在三维制作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这些因素,通过材质模型、贴图来表现笔墨,形成有立体空间和韵味的笔墨品格,笔墨的韵味和表达不局限于平面的宣纸上,洋溢与视频空间中,结合蒙太奇的语言特征,形成一种有叙事力度的笔墨语汇。

三维水墨动画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观念的追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因审美上的不成熟,会在探索中产生趣味上的交错与语言上的杂化,原本水墨动画创作惯性思维的影响,容易处于徘徊状态之中,甚至反反复复的举步艰难。风格的个性化形成,一般应是一个自然的渐变式过程,水墨因此也会出现长时间的停滞状态,当然这些只是一个经历的过程,暂时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酝酿一种新生力量的诞生,风格的个性化形成,一般应是一个自然的渐变式过程,期间,艺术修养要不断积淀,尤其是在实践创作中的探索,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每一部创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以使发展不至于因基础不足而陷入困境。

观念确定后,对笔墨语言逐渐纯化的追求,将成为风格极化推进的重要关键。积淀了广宽的艺术修养与专业基础面的不断取舍,表面上水墨动画研究的相关人员很多,真正在一线创作,但怀以系统而严谨治学的人士不多见,尤其是持之以恒,作为一个较长研究时期并有明确研究目标和计划更是少则更少,水墨动画的发展需要思维方面的定式突破,更需要更多的优秀动画艺术为之奉献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更多的情感。

使用三维动画技术创作水墨动画,形、神、画、音兼备,形成是表现笔墨元素的新型手法,尤其是空间、镜头运动和蒙太奇语言的融入,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方位来表现同一个角色和物象,而且不破坏其水墨原本的韵味,上个世纪的前辈艺术家们在计算机刚刚走进中国的时候也曾经提及过这样的设想,希望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的先进科技力量来解决水墨发展的瓶颈,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然而机会出现的时候也会伴随着诸多困难,比如在塑造笔触的时候就碰到对模型材质的把握问题,齐白石57岁的时候写道:“大墨笔之画,难得其形;纤细笔墨之画,难得神似。” 64岁的日记里则这样的感悟:“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生,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所得也”。所以,我认为水墨动画一直就不是简单的说成是动画水墨,不是把水墨动起来就是一部水墨动画片了,首先是从生活中体会和创作实践中去感受水墨章法和要领,才能在将水墨元素有效的融会到三维空间中去,形成符合三维动画水墨的章法和流程系统,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去完成笔墨传神和镜头叙事的表现目的。

三维水墨动画的具有以下三大特征和意义,首先是视觉的传播性与唯美性 ,媒介的丰富性是打破传统水墨依附渲染或者玉帛的单一传播方式,而改用任何的视频媒介为载体,欣赏人群可以自由选择的播放场所和时间,在当今高节奏的时代,这样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的艺术品,让更多的人在最短的时间里欣赏到水墨动画作品,同是也为走出过门,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媒质保障,有利于国际间艺术交流和高峰对话。唯美性则是在原有的水墨特征上,增加了镜头叙事和立体空间表现,视觉节奏变化丰富,并且伴奏着音乐和音效,水墨动画给我们带来的视听艺术享受,“形”、 “色”与“乐”形成水墨动画语汇的关键。其次,主体的民族性与国际性,民族性与国际性是当前谈论比较多的话题,到底是什么才是民族性,什么才是国际性的,就水墨动画而言,无疑是民族性的,并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精髓,但是,我们放眼国际,水墨动画一定是极具国际性,国际性文化艺术依托东西方共同发展,水墨动画自然是国际文化艺术不可缺少的部分。再就是时代性与延伸性,一改传统的纸上拍摄的手法,水墨动画也实现了无纸化,采用最为先进的三维动画技术和图形工作站来拍摄,在软件和硬件是都是具体前沿性,甚至是引领计算机图形技术,时代性颇为明显,延伸性一放方面是技术和软硬件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是在视觉表现上的可探讨性,都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唐红平: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