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流行语让语文课教学更给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流行语让语文课教学更给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字符号,以开放性、平民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与语文课对课程资源的要求相符合。语文课教学引入网络流行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发挥语文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优势,实现有效教学。另外,通过挖掘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积极思想来启迪、引领中学生的思想,有助于达成语文课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语文课 新课程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字符号,以其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和创造性的构词风格,受到广大追求时尚、个性的青年学生的青睐。当下,教学领域已受到来自网络世界多样化、创新化的用语方式的冲击和挑战,我们要积极正确地应对这一必然趋势。开放性、平民性和生活化的网络流行语符合语文课对课程资源的要求,语文课教学引入网络流行语,不仅符合“课程生活化”这一现代课程理念,而且能够切实提高语文课的吸引力,提升教学的效果。

一、生动、幽默的网络流行语让课堂弥漫欢乐

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但是受社会大环境和高考政策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课学习兴趣不足、动力不够。为此,需要引入学生熟悉的网络流行语,让学生笑起来,努力创设快乐、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室里顿时充满笑声,陌生的距离缩短许多,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陡然增加。课堂提问时,学生的紧张情绪会在教师的鼓励中随着笑声大大缓解。通过网络流行语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让课堂充满真诚的笑声,这笑声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而且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且深刻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展现语文课的独特魅力。

当然,一些网络流行语纯粹就是为了调侃、恶搞和消遣,带有很强的戏谑性和消极性,虽然很搞笑,但反映出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偏离主流,带有负面的思想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在选择时要多多了解,注意甄别,不能什么词流行就随意引用,否则会产生与教学目标相悖的后果。

二、新颖、实用的网络流行语让理论走进生活

现行的语文教材,语言通俗,联系生活,图文并茂,阅读性强,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的先进理念。众所周知,“90”后的新一代中学生被称为“虚拟的一代”,他们喜欢通过博客、玩家群、QQ群等网络方式来传递信息,并喜欢使用网络语言来进行沟通,对网络流行语非常熟悉并推崇。因此,每次教师将网络流行语引入语文的分析讲解时,学生都能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感和参与兴趣。语文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如此简单、默契地融汇在一起,学生在提高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轻松愉快地完成对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延伸,网络流行语成为语文课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有效教学的有力载体,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新课程提倡“从学生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探索生活现象背后的道理。”广大中学生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事件有着浓烈的探究兴趣,但受认识水平和社会阅历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他们对热点问题的看法比较片面且带有情绪化,观点易受他人影响而偏激。将时政热点类网络流行语引入教学契合了这一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入时要坚持积极、正面地引导,不能随口一说,随手一用,更不能煽情渲染,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任由对一些社会事件认识的负面情绪在学生中蔓延甚至失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这一类流行语时,既要承认其反映的社会现象的确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更应强调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客观地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本质,理性地作出判断,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让学生认清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是积极、健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是和谐、稳定的。特别要指出,网络流行语之所以能“流行”,是因为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民意表达的符号,显示着草根文化力量的逐渐增强,公众的话语权得到了尊重和保障。而这恰恰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动体现。

三、多元、开放的网络流行语让思想启迪智慧

虽然中学生的生理迅速走向成熟,但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高中生的思想还处于形成期,尚有一定的可塑性。中学生又是互联网的主要接触群体,自然熟悉网络流行语,他们甚至把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流行语视为时尚。有人说:“网络流行语的背后是思想”。语文课的教学对象也是人的思想,而且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正确对待个人生活道路上的得失成败,进而树立科学的价值规、人生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为思想教育目标。

挖掘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积极思想来启迪、引领中学生的思想,可以让思想教育的载体更加多元、开放。世界复杂多变,人生同样无定式。逆境和顺境考验的不仅仅是对待人生的态度,还有塑造人生的勇气和作为。教师借助网络流行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也启迪着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注时代信息,恰当、适度地将网络流行语引入语文课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践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大胆尝试。虽然还有许多环节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但“网络流行语让语文课教学更给力”的积极效果已经给师生带来了继续努力的快乐和信心。

四、我们也要注意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用语,加强对语文文字的规范教学

作为正处在受教育阶段且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的学生来说,其对事物的判别能力较差。网络交流中语文的变异性、用语的自由散漫以及用语方式的个性化和创新创造性,都对当代学生学习正规的传统语文带来极大的冲击,影响他们对字词的正确学习,对语法的正规理解,甚至是对母语的正确掌握。作为有着几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语文,经过上千年文化的沉淀,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思想精神和精髓,其内在的规范和准则也得到了几代人的认同。不难看出,规范化的语文文字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语文学本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正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正规的语文文字的学习更有利自己运用传统语文文字来看清网络语文的利弊。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双方语文交流的开放性、不经意性、无遮拦性和无修饰化已然是通病,错误的高频化,风格的粗俗化也就是必然的结果。因此我们应以客观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而不能严格按传统语文的标准来要求、量化它。任何事物,存在就是事实,存在就有其合理性。网络用语能长期存在于网络交流中,并衍生到日常的现实生活中,说明其生命力的存在。对于学生中流行的网络语文交流,我们更应站在宽容理解的角度来对待,不应横加指责,强加干预,禁止使用。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在发展中得以升华的那一部分才会最终被社会、现实所容纳,其他的,随着时间的考证,会逐渐地淡化和消亡的。网络用语也不例外,它存在着一个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

著名语文学家陈原曾说过:在人类社会交际过程中,语文文字是经常变动的,无论书面语还是口语,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原因是使用语文的社会在变动着。因此,不难看出网络语文的变异也是在所难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网络社会发展的必经历程。

参考文献:

[1]廖红燕.模因论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特点[J].语文建设,2012(16):33-34.

[2]刘坚,钟媛玲.拟误之趣,容错之阈――网络语流行之二要素[J].语文建设,2012(1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