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免费政策“失灵”寻找解决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免费政策“失灵”寻找解决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政府开始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一免费政策的质疑声渐起。职业教育研究者陈胜祥通过对浙、赣、青三省的1000多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免费政策“在‘促进中职招生’和‘资助贫困学生’两个目标维度上存在严重失灵”,并提出解决前一个失灵要依靠制度变革和文化改造,而对于后者则“需要整合财政资助政策,实行全面免费”。

许多研究者也赞同陈胜祥“免费政策失灵”的观点,但并不认为应实行“全面免费”。如职业教育研究者王星霞在利用自己的分析框架对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进行评估后,指出了这一政策的诸多弊端,并提出“暂缓实施中职免费政策”。她的观点得到了其他研究者旗帜鲜明的呼应。在题为《应放缓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一文中,职业教育研究者王蓉用大量数字试图说明为什么“不赞成近期内以实施全面免费为加大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优先选项”。在后来接受记者访问时,王蓉还说了一句让一心寻找“雷人雷语”的记者眼前一亮的话:“中职免费的钱,国家花得太不值了。”

这些研究有些共通的论证:如用宏观数据说明在实行免费政策后普通高中占高中阶段招生比例反而扩大了,因此认为免费政策并未起到“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作用。且不说这一扩大的比例是否已有显著性差异,单仅用普通高中招生比例扩大来证明免费政策无效就是武断的:难道不可以说成正是因为有了免费政策才没有使两种教育类型间的招生比例差距进一步扩大吗?还有一种共通的论证是调查学生的就读意愿,一般得到的结论是大多数学生是因为成绩差而被动分流到职业学校,据此得到的结论就是免费政策对学生的学习选择没有影响。这种论证简直就是张五常所说的“套套逻辑”。此类研究忽略了一个前提:在中国普职教育之间的比例并非完全竞争的结果,免费政策无法影响那些被迫分流到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习意愿。免费政策的影响人群应是那些主动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和家长,调查他们在免费政策前后选择的变化才是合理研究方法。

尽管不太认可以上这些研究的合理性,但笔者还是认同它们的结论——免费政策存在严重的失灵。对于失灵的原因探究,应当回到政策本身。免费政策最有可能对哪些人产生影响?这些人还有哪些教育或生活需求?所谓的免费应该免什么?是交通、食宿,还是实训耗材?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免多少钱属于比较合理的范围?免费政策是否挤占了其他的职业教育资金?能否把普惠制的免费改成普惠加竞争性的资助机制?免费的对象能否不仅限于在校生?免费教育与生均拨款方式叠加会产生什么效果?在学生实习的时候,相应资金能否直接拨到企业帐户?

笔者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只能提供一些他国的案例为政策制定者参考。

美国:部分州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地区职教中心,用以吸纳未完成中等教育而中途辍学的学生或年龄更大的未完成中等教育的低收入者。这些学员进入中心补习文化知识或学习一项实用技能,以融入主流社会。各州政府对这些中心进行很大的投入。这些中心实行住宿制,中心向学员提供免费的食宿,甚至提供衣服和生活用品,每个学员还可获得一定的现金补助。这种做法扩大了免费教育的受众面,也让免费教育政策的效果更加可视化。

加拿大:魁北克省在公立学校全面免费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资助计划向中职学生发放生活贷款和奖学金。2000年的数据显示,在所有学生中,仅获得贷款资助的占60.6%,同时获得贷款和奖学金的占39.1%,仅获得奖学金资助的占0.3%。到2004财年,得到贷款资助的比例下降为50.4%,获得奖学金的比例上升为49.6%。这套做法在实施全面免费基础上,引入一些竞争性的政策工具,从而实现免费或资助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

以上介绍的这些做法效果究竟如何?能否应用于中国环境?这些问题有待一批有足够研究经验、了解职业教育运作规律的职教研究者开展深入的研究,找到真正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把研究停留在表象的数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