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赣中麻鸡嶂钼金属矿床的研究现状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赣中麻鸡嶂钼金属矿床的研究现状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对赣中麻鸡嶂地区辉钼矿研究现状的分析,进而讨论其进一步的研究手段,以便更合理的开展该地区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钼矿床 矿床类型 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P6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31-01

我国东部是已探明的多金属矿产最集中的地区,已勘探的钼(铜)矿床近20个,而且这些矿产的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中生代。江西省赣中麻鸡嶂地区地处中国东部江西省乐安县境内,虽也以钼、钨、锡、铜、铁等金属矿床为主,已探明的钼矿床成矿年龄约为160 Ma。但由于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对麻鸡嶂钼钨矿矿化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麻鸡嶂钨钼矿化带研究现状

乐安南村-谷岗麻鸡嶂钼钨铜等多金属矿化区地处江西省乐安县境内,位于乐安幅东南角.据前人资料,20世纪60年代末,先后有江西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江西省地质矿产局物化探大队、江西省地质局912大队、抚州地质勘探大队等多家地勘单位在该区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提交了相关报告。

1.1 矿化区基本地质特征

乐安南村-谷岗麻鸡嶂钼-钨(铜)多金属矿化区位于华南后加里东准地台大王山台穹,广丰-永丰深断裂带与宜黄大断裂带之间。

岩浆岩发育,广泛出露各类花岗岩和岩脉,包括村前单元(ηγS3C)片麻状细粒二云母英云闪长岩、乐安单元(ηγD1L)片麻状中粗粒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太平单元(ηγD1T)片麻状中细粒少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王元单元(ηγD1W)片麻状细粒细斑黑云二长花岗岩、横岗单元(ηγT2H)粗中粒含斑-少斑黑云二长花岗岩和山心单元(γJ3 S)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同时出露较多硅化石英脉和花岗细晶岩脉、花岗细晶岩脉。

区内构造简单,主要是断裂构造。断裂构造以北东向为主,也有东西向和南北向构造。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主要表现为硅化破碎带或硅化带,破碎的角砾呈透镜状及眼球状是区内主要控矿构造;南北向断裂则主要表现为挤压破碎带。

矿化区主要为钼、钨、锡、铜、铁等金属矿化,金属矿物主要有辉钼矿、黑钨矿、黄铜矿、锡矿和磁铁矿等,主要矿化蚀变有硅化、绿泥石化和黄铁矿化等。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矿化区自南西主要为钼钨矿化、中部主要为钨锡矿化、北东主要为铜矿化铁。

1.2 研究手段

以麻鸡嶂钼钨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前人研究并对其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同位素年代学的最新理论和高精度的同位素定年测试技术,厘清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利用岩石、矿石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资料,结合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探讨成矿岩体的成因、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的演化;选择高精度的同位素定年手段,厘清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深入讨论矿床的形成演化过程及成矿动力学背景,并与区域上的典型矿床进行了对比,建立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区域地质背景:系统收集赣中地区和麻鸡嶂矿区相关资料,从岩相古地理、地层、构造、岩浆岩多方面入手,总结赣中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2)成岩成矿时代:为本次研究的重点之一。在野外现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室内手标本及镜下岩相学和矿相学研究,选择合适的定年样品及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对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进行厘定;(3)成矿物质来源:对与铝矿相关的岩石或矿石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结合前人流体包裹体研究资料,查明成矿流体成份、性质,并利用测试的微量元素资料,结合H—O、S同位素、Pb同位素资料及测试的辉铝矿Re含量,探讨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流体的演化;(4)确立成矿模式:利用主量、微量元素资料及高精度的定年获取的成岩成矿年龄,结合区域相关矿床的研究资料,对成矿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分析,探讨成矿动力学背景。在综合矿床地质背景、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演化以及地层、岩体、构造及成矿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其成矿模式;结合前人有关地、物、化、遥等方面的资料提出找矿标志,建立找矿模型,对矿区深部及找矿前景进行分析。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厘清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及层状铜多金属矿床成因;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

参考文献

[1]黄汲清.中国及邻区特提斯海的演化(中英文合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2]任纪舜,陈廷愚,牛宝贵,等.中国东部及邻区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成矿[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205.

[3]邵济安,唐克东.中国东北地体与东亚大陆边缘演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

[4]吴福元,曹林.东北亚地区的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J].世界地质,1999,18(2):1-13.

[5]彭玉鲸,纪春华,辛玉莲.中俄朝毗邻地区古吉黑造山带岩石及年代记录[J].地质与资源,2002,11(2):65-75.

[6]陈衍景,翟明国,蒋少涌.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研究的重要进展和问题[J].岩石学报,2009(11):3-34.

[7]陈衍景.中国西北地区中亚型造山-成矿作用的研究意义和进展[J].高校地质学报,2000,6(1):17-22.

[8]李诺,陈衍景,张辉,等.东秦岭斑岩钼矿带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构造背景[J].地学前缘,2007,14(5):186-198.

[9]邵济安,张履桥,牟保磊.中亚造山带东段铀、钼矿床分布与中间地块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41(6):1667-1675.

[10]刘建明,张锐,张庆洲.大兴安岭地区的区域成矿特征[J].地学前缘,2004,11(1):269-277.

[11]赵越.燕山地区中生代造山运动及构造演化[J].地质论评,1990,36(1):1-21.

[12]邵济安,张履桥.大兴安岭中生代伸展造山过程中的岩浆作用[J].地学前缘,1999,6(4):33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