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命制的不良倾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命制的不良倾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某地一份模拟试卷“语文综合性学习”部分出了这样一道试题

你认为酒后驾驶屡禁不止的原因有哪些?请你提几条杜绝酒后驾驶的意见或建议。

掩“卷”而思,这是语文试题还是交通法规的问卷调查?翻一翻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类似的题目并不在少数。笔者从2011、2012、2013年部分城市中考语文卷中选取部分试题,依其不同倾向分三类予以简要评析。

倾向一:不符合考生生活实际与体验。

例题1(2011河北・承德):6.阅读下面有关某县土地沙化状况的统计资料,回答后面问题。某县土地沙化面积变化表(单位:亩)

(2)我据此向土地主管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例题2(2011湖北・恩施):24.(3)2011年暑假即将来临,你打算怎样“背起行囊走四方”?

例题3(2012黑龙江・牡丹江):7.(2)龙有三停九似之说,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你知道它还有哪个部位像其它的动物吗?

例题4(2013贵州・贵阳):10.下面有两幅图,请选择其中一幅,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后,说说自己从图中读出了什么。

图一:知音 图二:希望

评析:拿例题1测试学生时,笔者得到了这样的反馈信息:学生对材料与题干存有两个阅读障碍:土地沙化的原因有哪些?土地主管部门的职能是什么?联系这一小题的参考答案“通过造林种草涵养水源”,笔者也产生了困惑:这样的建议是给土地主管部门的还是给林业部门的?连命题者都没有搞清楚的问题,为什么要设计成中考试题?这是命题者杜撰的一道没有效度与信度的“假语文”试题。

例题2这一小题的参考提示是“开放题,只要谈出自己的暑假旅游设想即可”,笔者以为命题者在命制这一小题时根本没有考虑考生的实际情形与面向全体考生的公平、合理原则。试想一下,中考结束、暑假来临时,考取与未考取的、城区与农村的、家境好与家境不好的,“背起行囊走四方”的究竟能有多少?这道题对相当多的考生而言明显缺少真实、可行的体验,是命题者臆造的、不切实际的一道“非语文”试题。

例题3这一小题看似颇有文化味,其实远离考生知识背景。尽管我们是“龙”的传人,然而对“龙”的认识与了解大多数人还是肤浅的,“龙有角还是无角?有足还是无足?有麟还是无麟?有翼还是无翼?有爪还是无爪?青色还是黄色?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即使是民俗专家、学术权威,至今仍在唇枪舌剑,争鸣不已”。题干中“龙有三停九似之说”一句,笔者查阅资料方知:“三停九似”是画龙的理论,所谓“三停”,据说是在画龙时,龙首至前肢、前肢至腰、腰至尾三部分长度相等……后来,“三停九似”之说在绘画理论上还有了演变。如此艰深且无定论的话语置于题干表述中,却让知之甚少的中考考生来作答,这样的“大语文”试题不要也罢。

例题4是一道读图题,也叫图文转述题。查阅这一题的答题提示后,笔者对“只要紧扣图文内容,言之成理,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表达好即可”这样的模糊要求感到啼笑皆非。以“图一”为例,我们从中读出的可能并不像命题者所言的“这就是人间仙境,这就是天人合一,这就是童真童趣”,我们读出的可能更多的是贫困、无奈与辛酸――本该读书的年龄,孩子却要去放牛――没有社会的温暖,没有亲人的相伴,却只有老牛和孩子互为知音!我们不否认有图片中的情形发生,然而中考语文试卷里拟出这样的题目,毕竟不符合绝大多数考生的生活实际与体验,也与当下的时代背景相悖。

倾向二:偏向于考查生活常识与技能。

例题5(2013湖南・湘潭):6.(2)中小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请谈谈你的看法。

例题6(2012黑龙江・绥化):临近中考,学校准备在九年级学生中举行生活技能比赛……7.请你根据比赛宗旨,为此比赛设计几个题目。

例题7(2013云南・曲靖):8.(3)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违规行为,请你向交管部门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评析:例题5至例题7的几道题目都属于典型的生活常识考查,没有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略略懂得一些生活常识,比如交通安全常识及简单的家庭生活常识都可以完成。这些试题因话题过于生活化,问题指向过于表面化而难以有效度与信度,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查成了一种流于形式的命题行为和考试行为。究其原因,应该是命题者曲解了“综合”二字,以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殊不知,“综合性学习”的前提是“语文”,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考“语文”就必然使得这样的试题成为一个幌子或空架子,使考查的内容知识化、常识化,终至空泛而肤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依照这样的阐释不难看出,即使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它也必须姓“语”,必须落实在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根本上。从这样的认识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应该准确把握“综合”的内涵:“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回头来看这几道题的命制,有些试题其实是可以改作,可以使之姓“语”并有区分度的。比如,例题5的这一小题可以设计为一道对话型的情境口语交际题;例题6的第7小题可以将题目改为“海报”内容,让考生对“海报”中的某一病句或样式进行修改;例题7的第(3)小题不妨可以将题干设计为:“晓文同学向交管部门提出了两条建议,你觉得他的表述生硬,不易被采纳,于是这样改动……”这是在语言的连贯与得体上设定的考查。笔者对这几道题的重新设计也许并不新颖,但是考查学生对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用意,应该算是明确而清晰的。

倾向三:不注重考查语文能力与素养。

例题8(2012湖北・襄阳):9.为推进“文化襄阳”建设,我市从2012年开始,每年四月集中开展“书香溢襄阳”读书活动……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个。

例题9(2012江苏・徐州):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的问题展开探究。(材料略)问题:如何改变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请你提出几条建议。

评析:“书香溢襄阳”,例题8的导语营造了很不错的语文氛围:古城,书香。可惜的是这一小题没有了香气四溢的“语文味”。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这一小题仅让考生设计两种活动形式而没有提出语言表达的要求,未免显得过于宽泛;初中三年语文活动若干,答案过于多样化也使得该题的语文能力考点难以规范而明确。其实,命题者在这一小题的“运用语言”方面是可以大显身手的。比如不改动题目,从动宾短语的句式结构上提出要求,让考生写出活动内容;比如重新拟制题目,让考生品读“书香溢襄阳”中“溢”字的妙用;再比如,在“好读书,读好书”上做文章,将该题与某部名著的阅读巧妙关联……

例题9的本意应是着眼于探究的,然而题目的设计却不具有探究性,反倒有大而无当之感。依笔者之陋见,这一道题目同样可以在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上做足文章。比如根据提供的材料要求考生筛选信息、拟定标题等;比如针对材料中“现在阅读物和阅读形式空前多样”一句,设计关于读书还是读图、读原著还是读简本、网络阅读还是纸质阅读等辩论,要求考生写出观点并简要陈述理由;比如为自己的书房或公众读书场所拟一个有文化气息的名称并作解说……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底考什么?考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具体地说,就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在诸如“信息分析、内容概括、句式表达、修辞运用、口语交际”等方面考查学生感知、品味语言的能力,考查学生简明、连贯、规范、得体地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能力。为此,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无论是策划方案、提出建议,还是探究问题、展示成果,都应该致力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应该突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考查这一最终目标。这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使命,也是语文老师尤其是中考语文试卷命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成玉华,徐宏寿,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泰州。责任编校:高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