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是挖掘抽象文化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战略举措。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突破人才瓶颈的重要途径。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能力特征积极转变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字: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

一、引言

一个产业的迅速发展必然使得该产业人才需求急剧膨胀,文化创意产业亦是如此。 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以人为本的现代经济, 是高端人才聚集的产业。其核心竞争力是人才。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创意产业最上游环节的主体,创意人才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创意人才培养问题成为突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人才瓶颈的重要突破口。

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及能力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内容创意为核心,综合产品制造、营销和推广,形成创意文化品牌优势,带动后续产品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链条。文化创意人才是指通过人的大脑对产品进行"加工"从而产生经济附加值或利益的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是与执行人才相对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拥有与其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水平,通过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的策划、管理、营销等人才。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以创意产业所处文化创意产业内部产业链位置,可分为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人才、研究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以创意人才的工作形式分类,可以分为自由创意人才和有组织创意人才。本文认为,根据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能力要求可以分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综合型人才。相应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能力可以分为创新能力、技术能力、综合能力。

(一)创新能力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不是对文化资源的简单复制和批量化生产,而是挖掘抽象文化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劳动是一种脑力劳动,创造性劳动,知识性劳动。创新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最重要的特征,创意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其产品的市场潜力。但是创新不是简单重复性工作,而是要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充分发挥个人资质和灵感,体现突出的创新能力。

(二)技术能力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和支持。在没有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创意只能是空想,不能进入商业化的制作流程。技术的发展给文化创意产业更多的发展可能和空间。技术能力是指将设计方案、创新理念付诸实践,使其转化为物质形态,实现创意产品产业化的能力。在信息时代,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文化创意的传播、文化创意产品的制作分销更依赖于新兴技术。技术能力成为创新能力之外的重要能力之一。

(三)综合能力特征

文化创意产品是以文化为内涵的产品,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首先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可以说文化产业对人才有着最高综合文化素质。而文化创意作为产业就是一种市场行为,通过成功的市场交换才能实现文化产品的价值。因此,文化产业人才必须具有全面的知识和复合的功能。此外,受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复杂性影响,文化创意人才需在易变和不确定环境中从事创造性的知识工作,且工作过程往往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这就要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具有超强的综合能力。包括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文化创意产业渠道经营能力、管理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同时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上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敏锐性、逻辑化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较高的情商素质、自知自信、宽容和忍耐等综合特征。

三、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是创意的智力源泉,是科技与产业相结合的中心,是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人才的后方。利用高校的优秀科研、教育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输送人才,是解决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员不足问题的最重要的途径。但是目前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过于单一化和片面化。难以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能力、技术能力与综合能力与营销、产业化运作结合起来。因此,需要根据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能力特征运用相应的培养模式对学生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塑造。

(一)精英教育模式

创造力是综合素质的核心,着力培养、锻炼技术人才的超越和突破能力。因此采用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创意人才的创新能力。精英教育是一种高水平的教育过程,强调以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科、一流的科学研究和管理,让全体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接受到高水平的全面教育和个性培养,使学生真正具备成为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潜质。

推进精英教育模式。研究型大学处于高等教育系统的顶端,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交融,基础知识教育与学生能力培养并重。一方面,完善本科人才培养 模式,不断丰富和更新本科教学内容,教学与科研有效合作, 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与研究生教育相互渗透,创建本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另一方面,强化研究生人才教育,充分利用科研项目资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校企合作模式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明显升级,单方面的校园培养计划明显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技术能力,高校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需要从企业处借力,在优化整合资源的背景下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以市场为起点、以职业为导向、采用"小批量"、"分散式"校企合作方式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保证校企合作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真正实现,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双主体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人员技术能力。

(三)全面培养模式

由于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人才在综合素质方面还远远不能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应采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来贯彻实施全面培养教学模式。各大高校在培养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专业素质培养上,各大高校应该组织学习文化产业管理相关的基础和最新知识,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动态,完善课程设置,建设一流学科,坚持高水准,以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市场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产品所承载的更多的是精神的内容,这些产品对于消费者和社会有着潜在的精神影响。这就要求文化创意人才具有社会道德意识,能用社会的道德来约束商业的行为。因此,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各大高校应该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道德情操。此外,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在团结合作方面的情商素质,促进文化创意人才健康职业心态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滕贺圆.创意经济时代高等院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方式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5)

[2]唐芳.创意经济系统下的人才结构与培养[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7)

[3]向勇.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4]宋菲,李俊龙,潘磊庆.基于三螺旋理论的研究型大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1(9).

作者简介:黎桃红(1987-),女,湖南省新化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朱雪芹(1988-)、女、安徽淮南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