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英语歧义现象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语言交际中的歧义现象是普遍的,英语的歧义现象在使语言活泼、生动有趣的同时,也给交际带来困难。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方面对英语歧义现象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 英语歧义现象 语音 词汇 句法
1.前言
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有限的音素,错综交叉组合,同音词、同音词组势必大量存在;有限的书写符号,组合搭配拼写出众多的字词,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现象比比皆是;更为有限的语法规则、结构框架,呈现出种种短语、句子的结构关系,一语二解、模棱两可的现象在所难免。
Kess和Hoppe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一书中甚至提出“语言无处不歧义”的理论。他说:“Upon careful consideration,one cannot but be amazed at the ubiquity of ambiguity in language.(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不能不惊奇地发现普遍存在的语言歧义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区别对待语言创造性的积极的一面和因节约性而引发的消极的一面,无疑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歧义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等。
2.语音歧义
语音歧义是指在谈话中由于语音有歧义而使听话人可能产生多种理解,其表现形式为同音异形异义词、同形同音异义词,以及由于连读、弱读等造成的语音歧义。如:
Where’re those stools?
Where’re those tools?
不同的单词组成的两个相同的呼吸组形成同音异形异义,导致了无意歧义的发生。但是如果在词与词之间少作停顿,或者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中心词周围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成分,可避免无意歧义。如:
Where’re those stools for me to stand on?
Where’re those left-handed tools?
但在交际活动中,利用语言细微的差别可以达到耐人寻味、或出其不意的戏剧效果。同音(形)异义词(组)(homonym)经常被用来进行有意识的巧妙安排。如flour(面粉)和flower(花朵),need(需要)和knead(揉面)等,它们发音相同,但意义各异。
3.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是指一个词条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解释。因而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词义适合上下文,但如果语境对多义词制约不够严格,就会出现无意歧义。
词汇歧义形形,这里只略举数例:
Look out!There comes the train!(当心!火车来了!/看外面!火车来了!)
They passed the notice in the dark.(他们在暗中传递着通知。/他们在黑暗中传递着通知。)
这两个例子都是同形同音异义词(组)。
有时,词(组)有本意和转义之别而造成歧解:
We saw the light.(我们看见了灯。/我们明白了。)
He is well-known for his long face.(他因脸长而著名。/他因常闷闷不乐而著称。)
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必须由其语境来判断。语境不同或不明多会产生双关或暗指以达到词汇引起的蓄意歧义的特殊交际效果。比如:
“Fourth floor,please.”said the passenger to the elevator.
“Here you are,son.”
“How dare you call me son?”
“I brought you up,didn’t I?”(我带你上来的,不是吗?/我把你养大的,不是吗?)
因为英语中许多习语不能按其字面组成词的意思来解释,而是具有作为习语的特定含义,因此这也成了蓄意歧义的一种来源。
4.句法歧义
当一个句子的语法结构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解释时,就会得到对句子意义的不同理解。
(1)句子、句分或短语的词序不当引起的歧义。现举例说明这类语法歧义现象:
I know a man with a dog who has fleas.
上述句子语义含糊,可能有两个意思。句子的语义是模棱两可的,究竟是“The man has flees”,还是“The dog has fleas”。鉴于上述词序不当引起语义的两重性,我们只需对例句中的语序作一些调整,即能消除歧义现象:Know a man who has fleas.This man has a dog.
(2)状语和形容词界限不清引起的歧义现象。请看下列句子:
Tom wrapped the bread on the table.
句中的“on the table”既可修饰名词短语“the bread”,也可以作状语,修饰动词短语“wrapped the bread”。那么该句就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语义解释:(A)汤姆包了放在桌子上的面包。(B)汤姆在桌子上包了面包。
(3)状语和宾语补足语混淆引起的歧义现象。
介词短语在句中除起状语的作用外,也可起宾语补足语的作用。例如:
My father lelf my mother with the customers.
如果我们把句子的介词短语“with the customers”视为状语的话,那么,该句应译为:“我爸爸和顾客们一起离开了我妈妈。”若把“with the customers”视为宾语补足语,那么就应解释为:“我爸爸让我妈妈和顾客们在一起。”若把句子改为下面的说法就不是歧义句了:
1.With the customers,my father left my mother.
2.My father left my mother to be with the customers.
在句1中“with the customers”是状语,而在句2中“with the customors”则是宾语补足语。
5.结语
总之,歧义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有的歧义会造成交际活动的障碍,应被避免和消解、排除;而有时歧义的巧妙使用,又可以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歧义研究有助于具体而生动地认识语言结构及其运行规律,了解语言各层面之间的关系,以便能按照语言的规律去学习语言。因此将英语歧义研究与交际教学相联系,无疑具有教学和语言学两方面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章振邦等.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邱述德.英语歧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文炼,允贻.歧义问题[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5]陈汉生.基础英语中的几种歧义现象[J].外国语,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