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家信用助学贷款风险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家信用助学贷款风险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分析了高等学校助学贷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助学贷款的对策:科学规划贷款申请手续;加强贷款申请人审查指标设置;对毕业生还款方式进行多样设计并提供扶助;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 助学贷款;商业银行;评价体系;德育教育

一、国家信用助学贷款现状与意义

1、国家重视学生资助工作

国家信用助学贷款是国际上十分通行的一种商业助学贷款方式,是利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资助在读大学生。这种贷款既帮助了经济贫困大学生接受教育,也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获利途径,是利国利民的一个金融工具。对于这种利于社会的金融工具,各个国家都是大力推广,并给予各类优惠。

虽然经历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也刚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久,但高等学校经济贫困大学生数量并不少,尤其中西部地方院校贫困学生比例更高。为了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普及高等教育,我国政府已经建立起完备的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到目前为止,各类资助体系相互配合,各有轻重,已经基本解决了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做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

2、已经开展多项资助工作,信用助学贷款是主力

目前高校的学生经济资助工作主要分为五大类:一、国家信用助学贷款;二、国家助学金与国家励志奖学金;三、临时困难补助;四、高校及社会力量提供的资助:如唐忠英德育奖学金、各类学习和社会奖学金等;五、国家政策补助:如单亲家庭减免学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资助制度。

各项资助政策对大学生影响作用巨大。一个经济贫困大学生通过申请国家信用助学贷款6000元能基本解决一个学年的学费,通过申请国家助学金解决了日常生活费问题,如果学习成绩优异更可获得各类奖学金甚至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再加上各类日常临时补贴,可以肯定的是,以目前国家资助体系足以保证经济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在经济资助体系中,国家助学贷款是提供数量最多,金额最大的学生资助方式。高校对于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也是十分欢迎,因为贷款能有效保证教育经费的支持。在每年高校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和日常缴费选课中,办理了国家贷款学生与全额缴费学生被认为是同等资格对待。目前高校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从过去的不到百分之十上升到目前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3、重要意义

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中流砥柱,在高校和学生个人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但国家助学贷款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学生资助。目前我国学术界正在研究高校学生助学贷款与大学生思想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措施,而国家助学贷款也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金融资助具有财政补贴和信用担保支持,所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提供助学贷款服务,一方面可以利用国家政策资助提高自身经营效益,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则提高了银行品牌社会信誉,并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资助,为商业银行吸引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牌效应支持。

二、目前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众多的优点让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成为各商业银行的抢手业务,自从开展以来,已经有多家商业银行提供了助学贷款业务。但现在市场上的国家助学贷款方式具有浓重的行政味道,商业化开展的深度还不够,因此贷款的还款风险还是很大,本身业务开展目的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1、申请程序审查简单

目前各地国家助学贷款以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采用的是高等学校和地方政府学生资助部门多步骤分别审查,最终由地方政府教育部门资助中心根据申请材料的方式确定申请者是否获得资助。

该类方法的方式不但申请手续繁琐,而且完全依赖高校和地方政府审查,没有商业银行参与,使得整个申请过程采用了非商业银行手段和行政决定的模式。而高校、地方政府、学生家庭实际经济情况和学生个人生活情况之间信息的不一致容易产生评价偏差。所以全国助学贷款资助体系虽然覆盖了绝大多数的贫困学生,但存在少量不合格学生接受资助,直接影响了受资助学生的感恩回报之心。

资助学生过多会带来两个主要负面效应:银行负担过大和学生资助感恩回报心不足。信用助学贷款通常贷款时间为四年,而四年里国家仅仅负担利息。与每年大量信用助学贷款相比,国家补贴利息和还款的不足让银行正常开展信用助学贷款并获得收益举步维艰。而资助大学生过多,不仅仅存在评价偏差等评价方式,而且存在个别地方政府评价不公等问题。这些容易造成受资助贫困学生的偏差,认为自己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在毕业后需要还款的时候,看到有其他人不还款的时候也会思想动摇。以上两点最终增加银行贷款风险,影响正常业务开展。

2、资助质量不足,有效监督差

目前助学贷款资助以考察申请者家庭经济情况为主,而其他思想道德、学习成绩、社会回报等方面考察比较欠缺,这样直接导致助学资助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性。

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后,通过工作后的收入每季度正常还款。而一个大学生工作收入的高低取决于该名大学生的工作状况。如果一个大学生学习认真、思想道德优秀、具有认真刻苦的优良品质,将大大有利于找工作,甚至可能找到高收入工作。如此大学生不用担心还款问题。而通常就业困难学生则面临还款推迟问题,甚至可能造成坏账死账。而目前大学生就业工作虽然面临很大压力,但通过调查发现学习认真、品德良好学生获得工作机会远远高于学习差的学生。因此,考察方式的单一性无形中提高了坏账率。

3、还款风险大

目前就业情况差,大学生毕业数量越来越多,而助学贷款办理数量和金额也是越来越多。如果大范围较差的就业状况存在,势必影响到助学贷款的还款。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针对此类情况提前做好应急方案,计提坏账准备金、剥离坏账资产、对延期还款者采取法律措施等各类手段提高贷款回收率。

4、德育教育不足

银行贷款的还款率高低不仅仅取决于贷款者的经济实力,还取决于贷款者的思想道德状况。具有还款经济实力但不还款的贷款者并不少见。而国家一直期望通过学生资助工作和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如果高校和商业银行能结合助学贷款进行日常德育教育,则不但降低了贷款违约率,而且为建设我国新世纪大学生人才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武装。

目前,将国家资助与高校德育教育结合度并不高:如申请贷款审核的时候,工作主要集中在评选班会和形势政策课与各级党课上。专业教师日常教育、院校资助中心工作人员的集体教育和辅导员日常宣传工作成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力军。但这种教育模式是一种零散的方式,其效果质量并不佳。如想发挥德育教育作用,必须采用统一模式,保证授课方式和学时,通过贯穿整个学习生涯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感恩之心。

三、提高国家信用助学贷款质量的建议措施

1、科学规划贷款申请手续

加强地方教育部门与高校学生资助部门之间的沟通关系,适当时候建立全国信息联网。地方政府提供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高校则提供学生在校期间个人经济状况、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方面情况,最终由商业银行根据双方提供信息,以商业贷款方式决定助学贷款发放对象。政府对于贷款的发放,可以采用提高补贴、提供担保等方式以市场化方式提供支持。

2、加强贷款申请人审查指标设置

针对申请者状况,可以通过设置多个指标来检测申请者个人情况。具体指标可以有: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家庭重大事件发生状况、当地社区村委会意见、申请者个人情况、申请者个人学习状况、申请者个人思想品德状况、当地经济状况、地方政府意见、申请者所在高校意见等多种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的建立让整个资助评价体系更科学,对于商业银行决定贷款发放对象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3、对毕业生还款方式进行多样设计并提供扶助

针对申请者还款方式,目前助学贷款普遍采用毕业前两年只还利息,两年后开始本息还款,最长不超过六年。而高等学校毕业生在刚毕业的时间,是整个人生压力最为巨大、经济收入刚刚开始累积的阶段。在此阶段,毕业生主要精力在维持生活和提高技能,加上就业氛围差,很可能让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收入偏低。

面临如此情况,商业银行一方面要提前准备,以计提坏账准备金方式从正常盈利贷款预防坏账的出现。另一方面可以对贷款对象提供继续金融服务,帮助其个人发展。如以新贷款还旧贷款,提供金融服务,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个人财务状况,改变贷款方式,延长还款时间。

虽然银行采取上述措施并不能短期内带来利润,但大大降低了贷款的坏账可能性。随着毕业生进入社会逐渐成长,经济收入与思想道德也逐渐提高,那时候银行可收回贷款与利息。以此方式短期内可能不见效益,但会形成长期良性循环,提高贷款者的还款能力。

4、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高等学校德育教育是目前各级政府重视的一个教育工作,目前的德育教育集中开展于高等院校公共课的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辅导员与学生资助工作者的专场教育。而这种教育集中在低年级,并没有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教育才能提高整个校园氛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仅仅寄希望于低年级的一两年教育一下提高学生思想并不现实。因此需要教育部门系统地制定德育教育工作,早日实施,为银行贷款降低风险,也为国家人才培养提供思想武器。

四、结语

高等学校助学贷款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金融市场发展方向,只要科学规划,认真考察,加上持续教育和合理的还款方式,会成为商业银行贷款市场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对国家来说也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捷径,获得了更优秀的人才,保证了人才的成长。本文提出的理论探讨也是来源于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与高校调研,但市场的发展则面临更为复杂的问题,本文并未再深入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仅仅初步提出设想,还需继续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但只要依靠市场化成熟发展,助学贷款必将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主营业务之一。

【作者简介】

陈静思(1985-)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市场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