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由奥运“祥云”看中国古代云纹样的发展演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奥运“祥云”看中国古代云纹样的发展演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用得最广泛的符号就是“祥云”纹样,它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云纹样。古代云纹样出于对云的敬畏,变化出各种图案,主要运用于器物、衣服、建筑等,并已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云纹样也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它是人们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因此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云纹样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展现中国的魅力。

关键词: “祥云”符号 古代云纹样 来源 发展演变 语意

在中国传统图案领域里有一种非常重要也非常常见的纹样,它就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使用的“祥云”符号,火炬、奖牌、服装、场馆等“祥云”符号无处不在,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体会到这种独特符号的艺术的魅力。这种具有吉祥象征意义的符号,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纹样的一种演变。

我国的传统纹样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具象图形,取材于现实生活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兽鸟、花木等。另一类是在具象图案基础上逐步抽象化了的图案,它受时代、工艺、时尚等因素影响。云纹本身来自于具象事物云,但为了装饰作用,它延伸出很多变化多端的抽象纹样。云纹与龙纹、凤纹和兽纹一样是一种吉祥纹样,在古代青铜、漆器、服饰、染织、瓦当、建筑等方面有丰富的装饰作用。

一、云纹样的来源

(一)对自然的崇拜

云纹来自于自然事物云,云飘在天上,形态伴随着雷电、雨雪会发生变化。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以农耕为主,对自然条件依赖程度高,天气好坏决定农作物是否丰收。当人们了解到云与天气的关系,就自然对这些自然现象产生畏惧心理[1]。古代许多器物、服饰、建筑上都有各种云的形态,一方面,这些纹样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界的敬畏,另一方面,人类希望能够风调雨顺,年年都有好收成,因此也有象征吉祥之意。

(二)文字演变

在甲骨文中,云字的下部是卷曲的,很可能是先民在观察云的形态之后,根据其卷曲的形态加以抽象而写成的,后来演变成了云纹。由于中国的文字具有象形的特点,因此文字的形态又演变成图案。

(三)原始旋纹的延伸

商周的“云雷纹”,先秦的“卷云纹”,楚汉的“云气纹”,这几种纹样都是云纹的不同变化,但都具备一个共同的属性,就是具有旋动感。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旋纹就有这种旋动感。那这一时期的陶器上除了部分动物纹样,更多的是抽象几何纹,比如直线、曲线、水纹、漩涡纹、三角纹、锯齿纹等。这些纹样都具备一定旋动感,并逐渐形成一种螺旋文化,后来逐渐变化为具有旋动感气息的云纹,这些旋纹为造就某种普遍的审美理想和造型格式提供了必要的审美体现过程。

二、云纹样的发展演变

云纹样的形态种类非常丰富,除了奥运会上使用的祥云外,还有行云、朵云、层云、片云、团云、云海、云气等。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云纹的表现以旋纹为主,比如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从早期的象形纹饰向几何纹饰过渡的过程中,产生旋涡纹样,主要表现方式是点线。马家窑旋涡纹样主要特点是线条丰满,有层次感,用粗细、均匀、平缓来表现和强调线的力度,笔触明显,使曲线和力度给人一种速度感,表现出辅助器物的结构功能。半山时期,将中心涡卷部分作为独立纹样,视觉上更为讲究,但整体连贯性减弱了,绘制方法主要是线面结合。马厂时期,旋涡纹的中心点成为主要纹样独立发展,折线纹作为辅助,去掉了关联部分,在圆内定点绘制,对图案纹样又进行了变化和创造。

由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和宗教巫术兴盛的影响,商代尊神重鬼,在鬼神观念的束缚下,作礼器和祭祀之用的青铜器上的旋涡状云纹有了新的变化,形成云雷纹。云雷纹也称方形云纹,这是一种变形的云纹,在云纹拐角处呈方圆角,像古文“雷”字的象形,它是以涡形纹为主体的几何云纹和雷纹的总称。在结构上,云雷纹与原始旋纹没有根本的区别,形态是旋转状,以作方折变化的“回”形为基本单位,并遵循彩陶装饰早已确定的S式和C式的结构模式。但相对原始旋纹连续的整体性,商周时期的云雷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商朝早期饕餮纹没有云雷底纹,后来才出现,饕餮纹和云雷纹采用阳刻和阴刻结合,添加了层次和体积感,也增强了光影和肌理效果。这两种纹样西周继续沿用,中期成熟,东周趋于简单和粗糙,经历了从简到繁的演变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卷云纹,与云雷纹相比,卷云有“简化、打散”的变化趋势。前者表现为多重回转的旋线被简化成单纯的勾卷形,后者呈现出来的勾卷形宛如积云圆卷的图案化形态,从此成为云纹流变中最恒稳的构型元素之一,并构成以后进一步定型的云纹之“云头”的突出特征。

秦汉时期云纹形式更为丰富,尤其体现在漆器上。汉代漆器上的装饰以变幻多姿的云气为主体,并伴以现实或想象中的动物、人物和神灵怪兽,这种云纹即为云气纹,云气纹把直线变为曲弧的延长形式,这是一种更为自由随意的形式。构成形式不拘一格,色彩有的仅用红黑两色,明快强烈;有的则比较丰富,层次变化微妙含蓄。另外祥云纹饰也是这时期的代表,祥云纹样是仙界、理想和现实结合的浪漫主义产物,既可纵横铺排,又能自由布置,形态可实可虚,可动可静,可作单色、可为五彩。它流动的曲线与回转交错结构的感觉模式,是汉代纹饰基本的审美特征,就总体而言,汉代漆器云纹装饰是充满幻想、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仍以云气纹为主。在丝绸之路开通和佛教思想传入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云气纹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纹样式样大大丰富,出现了狮子纹、忍冬纹、锯齿纹等,莲花纹和佛光也大量运用,更增强了宗教艺术的表现力。

隋唐时期中国社会安定,特别是唐代百业兴旺,华夏文化兼容并蓄,融合消化世界各国的文明。唐代的纹样富丽堂皇,蕴含着一派盛世之风,因此唐代在外来纹样的影响下云纹不断地变化,发展形成朵云、卷云纹。其中多以旋涡形、S型、波形等形式构成其骨架,卷草纹花叶枝蔓,旋绕盘曲,有祥云之气,有佛物之态。从唐代卷草纹的样式来看,S形的结构和流动的感觉无不受到云气纹的影响。从唐代褐彩彩云纹瓷罐上可以看出此时的云气纹在纹样的组织形式上显出一种条理性,因为运用了对称的这种形式,所以整个纹样看上去与前面的云气纹有了很大的区别,装饰的味道加强了。唐代除了精美的唐草,宝相花也在当时兴盛。宝相花以佛教中的莲花为造型依据,吸取了云气纹、忍冬纹等纹样,形式上采用四向或多向对称状。

宋代的朵云在云气纹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波折曲线增多,形态上显得较为复杂,云尾变长变飘逸了。从宋代少林寺石刻上的朵云纹可以看出在云气纹的影响下朵云纹在结构上留有一些云气纹的特征,整个纹样秀丽雅致和宋代的整个风格相符合。从莫高窟宋代壁画飞天的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有漩涡状的云气来衬托飞天的动势,说明在宋元时期云气仍然在宗教中运用。当时宋代铜镜上还出现了一种水云双龙纹,它是在龙的四周饰以云气纹,云气蒸腾、水波涌动,蛟龙与云水紧密联系。整个镜面生动而有序,从纹样的形式上看有些许朵云的影子,又有云气的灵动感,说明从这个时候开始云气纹开始和动物纹结合使用。

到了明清时期,云纹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云气纹和龙纹凤纹结合运用得比较多。在明清时期云龙纹的图案特别多,比如织锦、龙袍、瓷器等,云的形式和龙的飞翔的气势相结合。明清时期的云气纹的装饰性进一步加强。明清时期在云气纹的基础上还出现了铺陈、繁复的益云纹,出现了对称的构图方式。陶瓷器上的纹样,用概括、简练的线条,表现飘动上升的云气可作主体装饰,或做其他主体纹样的衬托,象征高升和如意,有一种飞翔之感。明代时期云气纹纹样尾部更加突出,云尾的装饰比以前增多,装饰性更强。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明清时期瓷器上的云气纹更加平面化和图案化。由于受到朵云、如意云的影响,云身更加得饱满,云尾变粗,但云气的动感还是保留着。明锦团凤纹,如意云与凤纹相结合,凤尾流动变化如云气的尾巴,云气纹和凤纹相呼应,整个纹样栩栩如生。

到了近现代,云纹样的变化与现代化科技相结合,比如奥运会上使用的祥云符号。祥云一般被描绘为彩色,有五色彩云、七色彩云等之说,代表祥瑞,因此在很多对联,年画,年历上也会有许多丰富的祥云纹样。

三、云纹的语意

(一)具有吉祥之意

从云纹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然云的崇拜演变为对旋纹,进而对云纹的喜爱,从而云纹也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吉祥纹饰。吉祥纹样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它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云纹作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用途广,贯穿时间长,形态多种多样,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它的喜爱。

(二)具有神性

云的自然形态的变幻有超凡的魅力,所以在古人看来,云是吉祥和高升的象征,是上天的造物。因此云纹在大面积的装饰彩绘中,既是一种有深刻含义的装饰符号,象征天界仙气,又是装饰的形式结构。这种纹样自然就具备了一种神性,而这种神性是当时人们所向往的。

(三)“气学”的延伸

云纹样的象征意义也在其他很多方面都有体现,比如谢赫对绘制中国画提出“气韵生动”,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铺张描述。另外在中国功夫中有气功,典型的是太极,甚至最具中国色彩、最具文化理念和结构模式的“太极图”,都是运动的气。“气学”中“气”与“云”又是紧密相关的,“气”与“云”是互为一体、贯通一气的,因此云纹样在“气学”,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总的来讲,云纹样反映了人们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它反映了装饰至善至美的本质,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并且在现代设计中,无论是建筑、室内设计、标志、包装、服装,还是产品设计,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运用和体现了云纹样。云纹样只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而我国传统文化种类非常丰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它,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生活中,体现中国特有的风采,并得到世界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孟松军.吉祥云纹与现代视觉设计的融合[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

[2]杨文娜.中国传统云纹的寓意及现代价值[J].艺术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