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向孩子打开心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向孩子打开心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郑丹娜老师担任班主任已近16年,和学生一起成长,以自己的坚韧与执着、爱心与智慧,创造出独具风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近日,郑老师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殊荣,本刊记者杨一鸣对她进行了访谈。

郑丹娜,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紫金杯”班主任特等奖、市“十佳”班主任、市优秀教师、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著有《郑丹娜老师的悄悄话》。

杨一鸣(以下简称“杨”):很高兴能有机会亲近像您这样一位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业绩的知名教师。之前,我通过网络和其他一些媒体对您的事迹有了初步了解,很感动,也有很多的好奇。要做好一名班主任,是很不容易的。您创造的“心的教育”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在国内产生很大的影响,能否谈一下其中最核心的内涵是什么?

郑丹娜(以下简称“郑”):我很荣幸能接受您的访问。这些年我坚持在班主任岗位上工作,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和孩子在一起,我觉得和他们打交道非常好玩,有乐趣。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秘诀,每个人对工作的理解不同而已,我就是爱孩子。说到“心的教育”,我想主要是这么两层意思,一是全接纳,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二是慢引导。

杨:您是如何理解对于学生的“全接纳”?

郑:我想,班主任工作中的“全接纳”主要是指“接纳所有的孩子,接纳孩子的全部”。这两句话说起来容易,每个教育工作者也应该这样做,但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做到,却是不容易的,包括我自己。我教过一个学生,是个男孩子,平常大大咧咧,很调皮。低年级的时候,他爱给同学起绰号,后来经过教育总算改正了,可到中年级又开始在同学中传播男女同学的事,够让人操心、烦神的。对于这样一个经常调皮捣蛋的孩子,有时的确很难让人接受。但有一天我却发现,这个孩子倒垃圾,不顾脏主动把垃圾桶里废弃的牛奶盒搜集起来卖废品,帮班级积累班费。我当时就想,虽然这个孩子平时尽惹事,可是他的心地是善良的,他是爱班级的,就冲这一点,我也应该接纳他。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他们的善良本性。欣赏他们,才能接纳他们,宽容他们。

杨:以您的体会,一个教师如何才能发现学生的善良?

郑:我理解,教师要有童心。事实上,对于学生的接纳,在我的从教经历中也是不断发展的,但总的体会是,你越爱学生,你就越能接纳他们,包括他们的缺点、错误。有时一想到他们毕竟是孩子,心里就不由地生起一种爱悯。一个教师要爱孩子,关键是要能和孩子产生共鸣,具有共情。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颗孩子般的童心。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二年级的小孩背着个特大的书包爬楼梯,我就觉得特好玩,不由地对他说:“你真可爱,就像一只背着大壳的小乌龟。”以后,他每次见到我就会主动地和我开玩笑,打招呼。所以我觉得,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生活中童趣、童真的童心,只有这样你才能和孩子产生共情。这么多年来,我和学生一起写悄悄话,虽然一开始并不完全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可是渐渐地我却从孩子的生活话语中找到了和他们共鸣的地方。比如:有个学生写:“今天妈妈买了一只特大的芒果。”他还特意画了一只芒果,用尺子标出长和宽。我就会写上一句:“哇,这只芒果可真大呀!”我想,有了这种孩子般的共鸣,我和他们的心就连在了一起。当然,也会有学生通过悄悄话反映一些生活中的困惑,这时就要及时地给出积极的回应。比如:我们班有个女孩在悄悄话本上向我诉苦:有一天爸爸突然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让我一个人睡觉。爸爸都是大人了,睡觉还要妈妈陪,可我不过是个孩子,为什么就要一个人睡?我当时看了,觉得孩子真是可爱。虽然事不大,我还是决定和她谈一谈。当我把孩子喊到办公室时,谁知她一下子就委屈地哭了,这时我才意识到这事的严重性。我换位站到她的角度说:“你是不是觉得,爸爸让你一个人睡的态度叫你受不了?”她想了想说:“是的。”于是,我就给她讲自己小时候一个人睡所感到的孤独、恐惧,同时也引导她正确认识父亲的决定,并且给她出主意:老师后来抱着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娃娃睡,感觉就不那么害怕了,你也可以试一试啊!事后,我又和家长沟通,正巧有人送了孩子一只绒布小熊,第二天孩子告诉我:那一晚她睡得特香。

杨:您是否认为,一个有童心的老师才能真正去接纳孩子?现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爱孩子是一种恩赐,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郑:教师接纳孩子、爱孩子必须是和孩子平等的,那种不平等的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爱。教师要和孩子平等相待,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接纳教师。我也不赞同那种故意为了平等而平等的作派,为了平等而蹲下身,我觉得这样比较做作,也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和学生平等,是要在心里真正接受孩子。平等并不意味着不严格要求学生,我的学生常把我看成是“妈妈、朋友、大姐姐”,但有时我对学生还是很严格的。有一次午餐,学生特别兴奋,不少人都在说话。我很生气,于是让学生将饭盒盖好,都到走廊排队,等安静下来了再回教室吃饭。我对学生说,我今天这么生气是有理由的。事后很多学生问我:“郑老师,您那天为什么这么生气啊?”我就跟他们解释:“首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班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可是那天中午的情况如果让其他班级的同学和老师看到,他们不就会问:难道优秀班集体就是这样的吗?”平时如果我生气的话,我就会告诉孩子老师为什么生气。我以为,一个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必须要真实,要做一个真实的老师。

杨:我很欣赏您提出的“做一个真实的老师”的观点。可是,怎么把握这种真实的度呢?一些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嬉笑怒骂形于色,认为这就是真实。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郑:我认为,教师真实面对学生并不意味着情绪上的任性。我每次生气,我都会向学生解释生气的理由,让学生明白,而不是让学生在惊恐中猜测。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和严格,必须要有明确的尺度,而不能随性,这里就有一个师德的问题:究竟是“自私的真实”还是“为学生的真实”?做一个真实的教师,就必须时时处处为了学生的今天和明天着想,不能让学生生活在教师随时发作的惊恐中,而是要给学生安全感。

杨:您在谈到“心的教育”时说,对待学生必须“慢引导”。您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

郑:刚才我提到,做教师要真实面对学生,要平等地爱学生,要有童心。其实,就因为学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孩子,是一个未完成的人,所以,教师的教育必须是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要细心体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要依据他们的发展特点因势利导地教育,否则,教育必定是无效、低效的。说实话,有时别人让我介绍工作经验,我觉得自己的认识很普通,就是要了解孩子,这应该是教育的第一个基本规律。可是,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道理,现在被很多人遗忘了。我觉得,要做好教育其实并不难,也不复杂,关键是回到孩子,回到儿童,真心实意地和孩子平等对待,彼此打开心门。现在,很多教师和孩子之间有着一堵高墙,更谈不上沟通、交流。所以我说,让孩子写悄悄话并不难,关键是师生之间能否彼此敞开心门,说出真实的悄悄话。

杨: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您所倡导的“心的教育”,其实不仅是一种情感教育,也是在倡导教育要有科学性。教师要真正走进孩子,不仅需要一种技能,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和关于教育、关儿童的信念。这种信念常常是和教师的个人经历、性格密切相关的。我注意到,您说过自己曾经是一个调皮的孩子,这是真的吗?

郑:这段经历我一直很少回首,因为它并不那么愉快。我出生在北京,和奶奶生活在一起,那时父母都在新疆工作。5岁时我去新疆,在那儿读小学,一直读到5年级才回北京。读小学的时候我是很调皮的,对于老师的批评几乎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了。老师常说我的脸皮厚,像长城拐角那么厚,当时我根本不在意老师说什么,而是想长城的拐角到底有多厚。说到小时候的调皮,我就记得,那时因为没带钥匙进不了家门,就会爬墙,还坐在墙头做作业,很好玩。但同时,那段日子也让我觉得很难受。记得回北京的那天晚上,我突然觉得过去的五年就像一场噩梦。当时老师说过很多伤害我自尊心的话,记得最清楚的一句是,说我们这些借读生是“盲流”。当时年龄小,也不知道什么叫“盲流”,就觉得和“流氓”差不多。我就想,我是调皮,可怎么就成“流氓”了呢?当时是很伤心的。

杨:是不是也正因为有这么一段“噩梦”似的经历,让您以后也特别能理解孩子所受到的委屈?

郑:是这样的。所以,后来当老师以后,我就尽力不说那些可能伤害孩子的话,看到孩子受委屈,我就会有一样的感受,甚至现在我也会经常为此掉眼泪。我特别能理解孩子。比如:那时常常会觉得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所以现在我也尽量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

杨:这是不是您所讲的“共情”的心理基础?

郑:我记得佛洛依德曾经说过,人的行为就像冰山一角,更多的心理需要是在海面以下的。所以,我现在就会更加关注孩子们内在的心理感受。我是五年级回到北京读书的,那时是在高碑店中心小学。我记得那时的班主任姓郑,也是一位郑老师。她胖胖的,年纪很轻,可是对家长特别尊重,对孩子特别好。我小时候门牙长得不好,中间有条缝,家里人就特着急。有一次好不容易在口腔医院挂了一个号,我姨就来向郑老师请假。我当时特别紧张,心想:这又不是什么大病,老师能让我去吗?郑老师不仅同意了,还跟我姨说:“女孩子的牙齿是很重要的,自己就是小时候没及时矫正,现在还有两颗大虎牙。”我当时站在边上听郑老师讲话,心理甭提多激动了。从此,我就下决心要好好学习,要对得起老师。所以,我后来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直到现在,我自己做了班主任,也是尽量替家长考虑,尊重家长。这大概和郑老师那时留给我的印象有关系。

杨:从新疆回到北京读书,虽然很努力,是不是也不那么容易?

郑:是的,一开始有很多不适应,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可是,那时郑老师很爱护我,也一直帮助我,自己也不那么贪玩了,严格要求自己。那时也懂事了,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要自己管住自己,不能给奶奶、舅舅添麻烦。我还记得,那时写过一篇看图写话,是一个穿雨衣的小姑娘在出板报,板报上有两只蝴蝶。我好像是用拟人的手法写的,被郑老师当作范文在教室里读,心里真是开心,同时也开始对自己的学习有了信心。进入初中,我又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孟老师,也是胖胖的女老师。当时,孟老师因为我一个人在北京,父母都不在身边,所以特别关心我。那时,自己也特别要好,特别珍惜老师对自己的好。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我得了班上的第三名,当时我就想:原来当第三名那么容易啊!之后我学习更努力,在班里一直是第一名。后来,我选择了上师范学校,我是朝阳师范学校毕业的。

杨:可不可以这样说,正是您的这段经历造就了您日后关怀孩子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道德的起点是人的自尊。其实,每个孩子都想做个好孩子。由于这种念头或者是心灵深处的这种渴求,孩子可能因为教师的激励,很努力地学习、健康地成长;也可能因为教师的冷漠、忽视、伤害,而变得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教师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真的很重要。那么,当时读师范的时候,你有没有一种想成为什么样的老师的憧憬?

郑:应该说是有的,当时就想成为像郑老师、孟老师这样爱孩子、爱学生、对学生负责的好老师。我记得,师范二年级时参加一次演讲比赛,我就说过:我当了老师,就要像“绵绵春雨滋润每个渴求理解的心灵”。我读师范的时候,人缘特好,很多同学都爱和我讲悄悄话。所以后来就有同学说,我不是工作以后才和学生说悄悄话的,而是读师范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尝试做了。朝阳师范那时有一个传统,毕业前夕书记都会给毕业生读一篇报纸上的文章《无悔的人生》,介绍的是一位山区教师坚守岗位几十年的事迹,很感人。轮到我们毕业,因为时间紧张,书记就没有读。事后,我壮着胆子找到书记要了那篇文章,回来后我工工整整地抄了一遍。这位山区教师的事迹直到现在都在激励着我。

杨:每一位杰出教师的身上其实都有一股从青春时代就积聚起来的教育激情,我想,这份激情一直延续到了您今天的工作和生活,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份激情,才会让您如此投入到工作中,并且创造出那么多新鲜的工作经验。您对时下的年轻教师、年轻班主任有哪些成长建议?

郑:刚才我们聊了那么多,其实,每个人的教师之路应该都是不一样的。我的经历让我对这份工作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的经验或许并不适用于其他老师。我的看法是,要做好一个老师,必须多理解孩子。至于具体建议,我想有这么几条。第一,任何一个优秀班主任的成长都离不开钻研学科教学。我是先成为了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才进一步成长为一个好班主任的。最初写“悄悄话”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之后才变成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的。第二,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要能吃苦,“天道酬勤”。其实,我和家长不间断的交流、和学生不间断的交流,这都是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至少牺牲了不少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但是,人不付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快乐,只有多想办法去工作,才能做好工作,才能收获工作后的幸福与快乐。第三,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必须多积累,其中包括读书。我因为比较关心如何与学生沟通,就更加注意收集和阅读有关交往、沟通方面的书籍。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工作的兴奋点也不一样,所以读的书也不一定一样。除了这方面的积累以外,我觉得教师还要积累理解孩子的能力。理解一个人,是需要敏感性的,也是需要有一些技能的,包括倾听的技能。孩子是天底下最难读懂的“书”,教师需要在和孩子平等、真实的交流中慢慢学会理解孩子的。第四,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好班主任,必须要有做事的规划,要有谦虚的态度,这对于管理好教育事务很关键。

杨:您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在这份平凡的教育工作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在对您敬佩之余,也想请您用最简短的话语介绍一下您的成功秘诀。

郑:自己认准的事,一定要坚持;自己认准的信念,一定要坚守;向所有孩子打开你的心门。

杨:谢谢您今天接受我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