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人就餐如何防噎食?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人就餐如何防噎食?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张大伯虽已70岁了,但身体一向健康,退休后仍在居委会发挥余热。两周前的一个晚上,不知是什么事使张大伯兴奋不已,不仅饮酒赋诗,还喝了三两白酒。在已有几分醉意后,他又连吃了两个糯米汤圆。忽然,张大伯两手按住颈胸部张口喘息,随即面色青紫、神志不清,急送医院急诊室抢救。医生随即请来了麻醉医师作气管插管,插管时发现有两个汤圆误入气管,因而阻塞气道。虽然查清了原因,但张大伯还是因救治不及时而不幸去世。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噎食?大致与下列原因有关:咀嚼功能不良,特别是未煮烂的大块肉食未被嚼碎;饮酒过量,失去自控能力;进餐时情绪波动而容易引起食管痉挛,结果食物“跑”进了气管;咽反射迟钝,吞咽动作不协调,以致食物误入气管。

噎食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虽然极为相似,但噎食仍有其特征性表现。例如:进食时突然出现不能说话、不能呼吸,出现窒息的痛苦表现;患者通常用手按住颈部,并用手指指向口腔;如为部分气道阻塞,可出现强而有力的咳嗽,咳嗽间歇有喘鸣音。

那么,防治老年人噎食应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老年人进食宜慢,细嚼慢咽,食物宜酥软,饮酒宜少:

其次,噎食意外大多发生在家中,病情急,来不及把病人送往医院救治,抢救任务主要落在家属身上;

因为如能当机立断,分秒必争地就地进行简易救治,约50%的人可以得救。当老年人处于仰卧位时,抢救者立即用一手掌根置于病人上腹部中线处,另一手加压于其上,作快速连续冲击6至10次,向上向内施力。如老年人在坐位或立位,抢救者可站立在患者身后,同样将一手握拳顶住其上腹部中线处,连续做6至10次快速冲击,另一手可顶住腰背部。此法冲击的气流压力可达4千帕(30毫米汞柱左右),气流率达200升/分,目的是造成人工咳嗽.将堵塞的食物冲出来。

我教妻子“平安操”

王广生

半百之妻,属马,热忱,爽朗,大大咧咧,然不识途。即使进城走亲访友这般熟人熟地之行,常会被妻因下错站、上错楼,而演绎成好一番周折的“寻亲问友”。以致妻与任何人的见面语总是那句热腾腾的:“啊,终于找到你了!”我知道不是妻稀里糊涂,是她记性实在不好。

女儿女婿在杭州读博士,孝敬懂事。一年多了,他们两人也没好好去西湖玩过,因为总想等着我们一起去。这段时间正值春暖花开,他们的催促电话一阵比一阵急,说这花要谢了,那花也要败了,他们俩攒着游兴就等着和我们一块儿逛西湖了。

我知道女儿女婿学业重,本不想过去给他们增添负担,但又觉得不去有些委屈了孩子。斟酌来思量去,还是决定让妻一人去。一来我上班事多,不便脱身;二来花费也少点。

既然孩子那边等着着急,我们这边也不能再耽搁,妻决意三日后起程,千里单骑。虽说现在交通通讯都很便利,但毕竟妻子这辈子还从没一个人去过那么远的地方,加之她没有手机,记性又不好,因此总有些放心不下。我思虑再三,总算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那日,我对妻说:“到外面玩是很需要体力的,不如这几天教你一套‘体操’长长劲,把身体锻炼一下,别拖年轻人后腿。”妻忙点头称是,只说自己记性不好,求我教个容易点的。我说:“我还不知道你那记性啊,总共才四个动作。”说完,我便开始示范:第一个动作“跃(yào)三跃(yào)”,就是向前连跃三步;第二个动作“三扭腰”,就是连扭三次腰;第三个动作“蹦(dòng)三蹦(dòng)”,就是连蹦三下;最后一个动作“拧(jiù)俩”,就是双手做拧衣状左右各一次(我们湖南当地方言把“跃”念作“要”,把“蹦”念作“栋”,把“拧”念作“就”)。

做罢,妻望着我一阵大笑,将信将疑地说:“简单倒是简单,但瞅着怎么神神道道的?这叫什么操啊?怕是你发明的吧!”我听了一怔,赶紧瞪了瞪眼,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什么话?这操是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学来的,科学得很,到底想不想学?”妻看我这么认真的样子,有些信以为真,但还是不依不饶地追问我这套操的名字。我之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只得临阵磨枪、胡乱寻思,还好有灵光一闪,冒出个名――“平安操”。“学会此操,一生平安,电视里就这么说的。”怕她生疑,我又补充了一句。

谢天谢地,妻好像被这个操名感染了,要我把“体操口令”写在一张纸上,她好照着练习。我一听,有戏,于是赶紧找来一张纸写上:“跃三跃,三扭腰,蹦三蹦,拧俩”,递与妻说:“好好练,练了强身健体,脚步会和女儿女婿一样快,绕着西湖走一圈也不累。”

妻听了,劲力十足,在家苦练了整整两天,硬是丝毫不差地把“平安操”给学会了。

妻出门那日,我知道妻已“操”娴“令”熟,想忘也忘不了了,便在一张小纸片上写下一半数字,递与妻:“喏,这是咱女儿的手机号码,平安操令就是它的谐音。我怕你记性不好,就想了这个办法。你这一路上只要记着这个号码,就会一路平安的。”妻怔怔地看着我,突然像个孩子一样咧开嘴笑了,眼角却闪烁着泪光。

老年落单,更要好好活着

张燕梅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夫妻两人都喜欢喝奶,丈夫喜欢喝加糖的牛奶,妻子便每天给丈夫送上一杯加糖的热奶。四十三年后,妻子离去,丈夫在每天的牛奶中加一勺盐。结果,丈夫在妻子离去后不到半年,也不幸去世。

无独有偶,我前些日子回家,闻听琪叔和琪婶同一天离去,不由震惊。琪叔患病几年,早已是身心俱疲、痛苦不堪。可惜琪婶她还未老到那个地步,为什么竞选择了陪同丈夫一起走呢?要知道,他们才不过六十几岁!

夫妻之间,不求同生,但求同死,这样的故事虽然很凄美,细想却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生活,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或更多,彼此早已成了对方的一部分。的的确确在各自的生活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却不可以把对方变成自己的全部。

活着比死去更难,活着的人比死去的人更痛苦,由双飞到落单,需要更大的勇气。《泰坦尼克号》之所以打动那么多人,是因为罗丝坚强而勇敢地活着,杰克和罗丝的爱情因为杰克的死去而灿烂美丽,因为罗丝的活着而经久不息、感天动地。

常听到一些五六十岁的老人有这样的叹息:现在只有一个孩子,等我们都老到不能动的时候可难坏了孩子,两个年轻人又要照顾小的又要照顾老的,还要工作。如果老俩口只剩下一个了,就更成了累赘。这种想法听上去觉得老年人多么善意,实则太过凄凉,也太不负责任。

其实,最美丽最完善的人生便是善始善终,下一代也正是从对上一代的照顾中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才不致背负一生的遗恨,爱的心心相传、息息相通是每个人必需活着的理由。

家里的老人好好活着,便是孩子们的福气。你是健康的,他们便是快乐的;你正和病痛顽强地搏斗着,他们便会是勇敢的。就算是落了单,有你在,家依然是虽有缺憾但完整着,家人便会依然温暖着。

老年落单,更要好好地活着。

E―mail:nclxp11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