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拟一草二白三虫汤治疗面肌痉挛22例的效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拟一草二白三虫汤治疗面肌痉挛22例的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一草二白三虫汤加减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 方法 将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中医科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风痰阻络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22例纳入临床观察,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一草二白三虫汤(由甘草、白附子、白芍、僵蚕、蝉衣、全蝎等组成)加减,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6.67%)及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60.00%),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 结论 一草二白三虫汤治疗面肌痉挛效果确切,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痛止痉的功效,可缩短疗程,减少患者痛苦,且不易复发,可以作为临床上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一草二白三虫汤;面肌痉挛;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9(a)-0091-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odified treatment of Yicao Erbai Sanchong Soup in hemifacial spasm. Methods 2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of wind-phlegm obstructing the merdian of primary hemifacial spasm inclusion criteria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3 were enrolled into clinical observation.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1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0 cases). The patient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Yicao Erbai Sanchong Soup (made by the licorice, rhizoma typhonii, radix paeoniae alba, stiff silkworm, periostracum cicada, scorpio, etc.), the patient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arbamazepine therapy.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ur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66.67%, 91.67%)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40.00%, 60.00%),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1). Conclusion Yicao Erbai Sanchong Soup in the treatment of hemifacial spasm has a definite efficacy, which has effects of eliminating wind and resolving phlegm, activating meridians to stop pain, anti-spasm, which can shorte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reduce pain of patients, which is difficult to recur, it is can be used as a first choice treatment of hemifacial spasm in clinic 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Yicao Erbai Sanchong Soup; Hemifacial spasm; Treatment

面肌痉挛是指以一侧面神经支配肌群渐进性、不随意、无规律、无痛性、阵发性强直或阵挛性收缩为特征的肌张力障碍疾病。该病早期多从眼轮匝肌开始,跳动范围逐步向下扩大,波及口轮匝肌和面部表情肌,可因疲劳、紧张而加剧,尤以讲话、微笑时明显,严重时可呈痉挛状态。面肌痉挛女性较男性多见,发病年龄多集中在40岁以后,人群发病率约为11/100万[1]。但是由于面部肌肉的痉挛和抽搐,每次发病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社交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心痛苦[2]。该病进展缓慢,神经系统检查除面部肌肉阵发性的抽搐外,无其他任何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不及时、不正确治疗后可出现不可恢复的面瘫。目前,临床上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诸多,例如中医针灸治疗、西医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各种治疗方法虽然能暂时缓解疾病发作,但却难以有效、彻底治愈[3]。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本病十分重要。两年来,跟随张兆元老师不断学结临床经验,将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2例面肌痉挛患者给予一草二白三虫汤加减治疗,患者的痉挛状况都得到部分或者完全缓解,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基于该药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选择病例22例,全部来源于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患者,符合实用神经病学神经痉挛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组男5例,女7例;年龄30~69岁,平均(44.5±6.9)岁;病程3~6年,平均(4.6±1.2)年。对照组男4例,女6例;年龄35~78岁,平均(46.2±8.7)岁;病程3~7年,平均(5.1±1.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22例患者均被确诊为典型的面肌痉挛,治疗前均接受过其他治疗,均经过口服药物,行针灸、封闭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1.2 诊断标准

好发于中年以后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半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规则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性发作,其症状开始仅有眼轮匝肌轻微的间歇性跳动,逐渐向下扩大,波及口轮匝肌和面部表情肌,逐渐发展至口轮匝肌,以口角肌抽搐为主,最后甚至牵涉整个面颊,即面肌抽搐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至同侧其他面肌。严重者引起面部疼痛,影响视觉、言语和睡眠,有数天至数月的发作间期。抽动频繁、眼睑痉挛、变小、嘴角歪向一侧,伴有乏力、心烦、纳差、失眠等症。无其他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病程在3个月以上。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面肌痉挛的诊断标准,自得病之日起未接受肉毒素及手术治疗者,且能坚持遵照医嘱治疗者。

排除标准:肿瘤、脑血管意外等引起的中枢性面瘫。颅后窝病变及鼻咽癌颅内转移等原因所致的面瘫。腮腺炎或中耳炎并发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瘫。颅外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除头颅CT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面肌痉挛。面神经炎后遗症;颅内占位:严重瘢痕体质;妊娠期;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CT检查排除颅内病变。排除继发性面肌抽搐,癔症性眼睑痉挛,或符合HFS诊断标准但加服药物或改用他法者、间断治疗者。

1.4 方法

治疗组:中药采用自拟一草二白三虫汤治疗,功效:祛风化痰,解痉止痛。方药组成:甘草10 g、白芍15 g、白附子15 g、僵蚕15 g、蝉衣15 g、全蝎10 g,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 d,服用30剂后统计疗效。加减:久病体虚者加党参、白术;小便短赤者加木通、车前子、滑石;头胀耳鸣、肝阳上亢者加决明、;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火麻仁等。疗程2个月。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片,200 mg/次;3次/d;维生素B1片,20 mg/次,3次/d,疗程同治疗组。

1.5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评定以面肌抽动的次数、频率降低或减少为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经劳累、精神刺激面肌无抽搐,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显效:面肌抽搐消失,有诱因时轻微抽搐,但抽搐程度、时间、次数明显减少;好转:面肌抽搐明显减轻,有诱因时痉挛又发作,其程度、时间、次数减少;无效:面肌继续阵发性抽搐病情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

3 典型病例

3.1 典型病例一

患者,王某,女,62岁,退休。2012年11月8日,前来我院中医科就诊。自己叙述4年以前,无明确诱发原因,突然有一天早上出现右侧下眼睑跳动,呈阵性发性。在3年内病情加重,逐渐扩展至整个右侧面部,当时以口角部肌肉抽搐最为明显。程度时轻时重,尤其是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及疲劳时加重。4年后,右侧面部肌肉抽搐发作频繁,影响日常生活,痛苦不堪。3年前曾在其他医院行乙醇封闭,致右侧面瘫1个月,面瘫恢复后面肌痉挛随之开始,随后针灸治疗2个月,1个月后复发,痛苦更加厉害,转寻中医调理。当时检体:患者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平素喜食肥甘厚腻之物,体态肥胖,肢体沉重、性情急躁易怒,纳可、眠差、入睡困难、眠后易醒、二便调。除右侧面肌频繁抽搐外,心烦胸闷易怒,偶尔胸痛。舌体胖大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有力。辨证为风痰阻络。故给予祛风化痰、通络止痛止痉治则为宜;处方用一草二白三虫汤加减:药用:甘草15 g、白附子15 g、白芍30 g、僵蚕15 g、全蝎10 g、蝉衣15 g等。每日l剂,早晚分服,服药4周,痉挛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3.2 典型病例二

患者,吴某,女,58岁,于2013年1月22日初诊。主诉:右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反复发作3年余。现病史:患者3年前因感受风寒后出现右侧口眼歪斜伴左侧脸麻木不适曾到附近医院就诊,后来出现右眼角和口角肌肉不自主的抽搐,当时诊断为面神经麻痹,随后给予西药服用后没有缓解,给予针灸等多次治疗无明显好转,数月后逐渐感受到右侧面肌以口角为主发生不自主无规律抽搐,以后逐渐扩展到下眼睑抽搐,每天发作数次,伴周身困乏无力,活动后加重,纳差,夜寐欠宁,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脉弦滑,辨证为风痰阻络,治疗以祛风化痰、通络止痛止痉为治疗原则,处方用一草二白三虫汤加减,药用:甘草15 g、白附子15 g、白芍30 g、僵蚕15 g、全蝎10 g、蝉衣15 g、胆南星10 g等。每日l剂,早晚分服,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患者自述症状明显好转,面部麻木、抽动基本消失,但有天气变化、精神紧张、失眠时偶有发作1~2次。效不改方,嘱咐患者再服用上方2周,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本2例患者为中风面瘫,口眼抽搐歪斜,属中风中经络范畴,见除右侧面肌频繁抽搐外,心烦胸闷易怒,偶尔胸痛。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有力。辨证为风痰阻络。王肯堂在《证治准绳・颤振》中指出:“……摧肝丸,镇火平肝,消痰定颤,有热者宜之……”,孙一奎在《赤水玄珠・颤振门》亦指出:“……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气血化生乏源,致肌肤失养而发为面肌抽动,或因肝病及脾、内生痰湿、久而化热痰湿阻络而发病,治以清利湿热、涤痰熄风为主,本例患者平素嗜肥甘厚味。损伤脾胃,酿生湿热,湿聚成痰,痰热内蕴,加之患者情志不舒,气郁化火,肝火偏亢,痰热互结壅阻经脉而动风。本例不治风,而治生风之本,痰浊去,则风自灭。该病为风痰阻于头面经络,筋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故治疗采用祛风痰、疏经络、止痉止痛之法,以一草二白三虫汤为主方。方中甘草调和药性;白芍养血荣筋缓急,敛阴柔肝,平和阴阳;白附子辛温燥烈,入阳明经而走头面,以祛风化痰,尤其善散头面之风,为治疗中风痰壅、口眼歪斜抽搐之要药,为君药。僵蚕咸平,有疏散风热、熄风解痉、化痰散结、通络止痛之效,长于祛风化痰止痉,能祛络中之风;全蝎味辛走窜,平肝熄风止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消肿,善熄风镇痉通络,二药配伍,熄风通络兼以化痰之力增强,共为臣药。几味药合而用之,直走经络,祛风化痰之力显著,使风邪得散,痰浊得化,经络通畅。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痛止痉。

4 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面肌痉挛的研究

面肌痉挛是指面部的表情肌不自主的抽动,又被称为是面肌抽搐,多数发生在单侧面肌不自主的抽搐,它是一种多从眼轮匝肌开始发病,然后涉及整个面部的常见脑神经疾病,有80%~90%的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这种疾病虽不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但由于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和巨大的精神折磨,所以需及时采取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对面肌痉挛可以采取面神经干压榨和分支切断术、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垂直段梳理术、微血管减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尽管面肌痉挛并非致命性疾病,但会造成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药物治疗有效率低,脑干部位的显微手术治疗有效率较高,但复发率高,且可能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4]。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微血管减压治疗,但是传统的微血管减压治疗术并发症比较多,患者承受的痛苦比较大。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已经成为临床微创神经外科的重要技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血管减压术,通过推离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责任血管,解除对面神经根部的压迫达到治愈目的。该手术临床效果肯定,但因该处神经血管密集,易出现术后并发症,中老年居多,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不包括继发于癫痫、颅后窝肿瘤或某些药物刺激引起的痉挛。面肌痉挛发生的病因目前尚未研究明确,可能与面神经根处因蛛网膜炎而形成粘连、炎症、面神经受动静脉压迫及精神因素等影响有关,也有部分患者继发于面神经炎而发病。关于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目前有两种假说:①“短路”学说:血管压迫神经根可使神经纤维脱髓鞘变,导致相邻神经纤维间形成伪突触,轻微血管搏动刺激即可引起一系列的冲动,之后通过“短路”传入中枢,从而引起面肌痉挛的发生。②“中枢”学说(又称“核性”学说):REZ区受血管压迫,血管的搏动性刺激类似点燃现象,产生逆行性冲动,诱使面神经核兴奋性增高并使得静止突触激活,从而产生面肌痉挛[5]。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面神经通路受到机械性刺激或者压迫有关,少部分见于面神经麻痹恢复不全的患者。发病机制可能是面神经的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所致。在治疗面肌痉挛中,临床医学上较肯定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以及微血管减压术三种方法,但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以及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也有30%~60%的治疗失败或治疗复发率,且采取这两种治疗方法,其治疗费用也比较昂贵。而在诸多种药物的治疗中,譬如卡马西平、奥卡西平、丙戊酸钠等,其治疗有效率也仅有50%~80%,且副作用较大,也容易在停药后复发,因此临床医生大多不推荐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面肌痉挛[6-7]。西医治疗此病常采用口服卡马西平或者面部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但药物副作用较大,且容易复发。

4.2 祖国医学对面肌痉挛的研究

面肌痉挛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胞轮振跳”、“筋惕肉”、“筋急”、“风证”、“痉证”等范畴。劳累过度、情志不遂、耗伤气血;或肝肾阴亏、肝风内动、阴虚生风等均可致邪气侵袭并久留经脉,致气血瘀阻,风痰阻络,脉络不通、筋脉肌肤失养,而致面部经脉筋络功能失调,产生不自主的抽动。病因为外感风寒,中于经络,壅滞不通;或面瘫日久不愈,风寒入里,化热伤阴,肝风内动;甚或久病迁延,或体质素虚,气血两亏,发为本病。众多研究表明主要由风痰入络,痹阻气血,使经络内气血运行受阻,经络失于滋养,筋脉抽搐而致[8]。病机多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使经络闭塞,或因阴虚阳亢,风阳上扰清窍;或因情志抑郁致气滞血瘀;或因脾湿内盛,痰火上扰;或因气血不足,肝肾阴虚等。故外感风寒,风阳上扰,气机阻滞,气滞血瘀,风阳挟痰上扰为本病的主要病理机制[9]。现今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繁多,主要有口服药物治疗、针灸、理疗、注射神经阻滞剂、手术等,但以往药物、针灸、理疗等治疗经常复发,注射神经阻滞剂每半年左右反复不问断治疗,射频治疗及面神经梳理术等疗效不确切,反复就诊。面肌痉挛属临床常见病、难治病,现代医学治疗无特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诸多文献报道一致认为中医药疗法对本病的治疗有显著优势[10-14]。故笔者临床上治疗本病以息风止痉止痛、祛痰通络为主,在总结老师治疗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古方的基础上拟成一草二白三虫汤。笔者受《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蜗僻不遂”的启发而选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相伍为用,柔肝缓急,正气得缓,邪气失引,则邪易出[11]。应用时注意,芍药甘草量不宜轻,否则达不到缓正气之急,邪仍受于引力,病邪难祛。方中除甘草外,均入肝经,白芍敛阴柔肝,平和阴阳;白附子之辛,可驱风;僵蚕、全蝎之咸,可软坚化痰,辛热之性,可熄风;蚕、蝎有毒,可破结;白附子、全蝎、蝉衣熄风止痉为臣,取其止痉发散之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取僵蚕加强止痉散熄风止痉之力,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药性,并配白芍取其酸甘化阴、柔筋止痉之义。方中蝉衣祛风通络;白僵蚕、全蝎活血化瘀通络;白附子化痰通络,整个组方辛而不散、滋而不腻,清中有补、补中有通,而达养血柔肝、熄风止痉之效。本病邪盛正虚,应以祛邪通络为主,辅以补气养血。在此方基础上加味用于临床治疗面肌痉挛,取得较好疗效。本方祛风化痰,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方中白附子善祛头面之风;僵蚕驱络中之风解痉,蝉衣祛风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增加药效。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12-15],全蝎、僵蚕具有抗惊厥作用,其中全蝎尚可降低骨骼肌肌细胞的静息膜电位,抑制乙酰胆碱脂酶。全蝎主要活性成分为蝎毒,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蝎毒作用于轴突,活化Na+通道,影响神经膜的通透性,蝎毒的这一作用已作为研究快速钠通道的必要工具;白附子有镇痛、抗炎作用;蝉蜕能减低横纹肌的紧张度,对平滑肌有抗痉作用;白芍有抑制中枢性疼痛和脊髓性反射弧兴奋的作用;甘草有镇静、抑制末梢神经的作用,芍药、甘草配合有解痉、镇痛、镇静作用,故二药可用于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的肌肉痉挛。甘草有激素样作用,可消炎,减轻神经肿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白附子用量突破传统药量。综观本方有抗炎、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抗病毒、促进受损神经修复的作用,通经活络、祛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中药多入肝经,达到熄风止痉、养血柔肝之功效,对减少面部肌肉抽动疗效颇佳。

老师张兆元从医数十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见解,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一草二白三虫汤治疗面肌痉挛收到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无副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减少复发,值得临床应用。患者对治疗方法无依赖性,相对于其他疗法具有一定优势。

总之,本组临床研究采用中西药综合治疗面肌痉挛,其结果显示,自拟方一草二白三虫汤治疗面肌痉挛与单独用西药治疗效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自拟方一草二白三虫汤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显著,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好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世亨,王旭辉.面肌痉挛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10(6):481-484.

[2] 张圳平,崔岩霞,张圳红.104例氟哌啶醇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4,2:72-74.

[3] 李世亭,王旭辉.面肌痉挛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12(9):178-179.

[4] 吕海莲,罗树彬,许道洲,等.MR3DFLASH―WE技术对特发性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的术前诊断价值[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5):201-203.

[5] 焦伟.面肌痉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2,39(1):62-65.

[6] 叶飞,余艳,席刚明.肌电图导引下面神经毁损治疗Meige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11(11):134-135.

[7] 陈睦虎,陈礼刚.面肌痉挛术中电生理监测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1,10(5):214-215.

[8] 黄赛忠,陈卫元.熄风止痉方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面肌痉挛38例[J].吉林中医药,2012,32(10):1038-1039.

[9] 孙秀萍,井辉明.天麻白芍汤联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30例[J].陕西中医,2011,32(2):166-167.

[10] 李世亭,王旭辉.面肌痉挛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10(6):481.

[11] 闫洪琪,尹瑞卿,刘衍兴.天麻牛膝胶囊治疗面肌痉挛30例[J].世界中医药,2012,7(6):519-521.

[12] 蔡霞.止痉散治疗面肌痉挛36例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146-147.

[13] 朱志农.牵正散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2010,5(10):62.

[14] 尹光山.面肌痉挛的治疗[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158.

[15] 魏小刚,王孝文,康雅萍,等.面肌痉挛面神经的组织学变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16-17.

(收稿日期:2014-04-21 本文编辑:张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