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静思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静思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关于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之说风生水起,“送语文回家”的呼声更是汹涌澎湃。乍听起来,这样的倡导很迷人,但细想起来,不觉要问:我们教了几十年的语文,竟然是有家难回的“孤魂”?抑或,十年课改,我们奋力把语文赶出了家门?

语文,何以为家?

归结一些认为语文离家出走者的看法,大致为:一、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过于重人文,轻工具,工具才是语文的家;二、汉语的萌发与繁荣在古诗文,重白话,轻文言,就是数典忘祖,文言才是语文的家;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课堂上学生研究来,讨论去,啥也没学到,还是传统的讲授式好,讲授才是语文的家;四、语文的魅力在言语本身,经典写了什么不打紧,怎么写的才是语文,而学科整合、现代技术更是混进语文圈子的不良分子,应该清理门户,言语才是语文的家……如此说来,课改中的一些探索,都无形中放逐了语文,或者其本身就是语文的迷途。那么,假设语文回到了“家”,会是怎样的一副尊容呢?长袍马褂,满口“之乎者也”,津津乐道于“回”字的四种写法,讲到高兴处,将头拗过去,拗过去……?

显然,这不是我们的追求。“五四”时期就被许多先贤否定甚至批判了的封建教育方式,怎可能重返百年后的讲台?时代的前进是必然的呀。在我看来,课改的诸多理念,不但没有让语文流浪,反是引语文走在康庄大道上,某种意义上说,那就是语文的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增加课外阅读、注重实践、倡导建设开放的有活力的课程等等,这不正是语文充满生机的家?所以,坚持课改,语文便不会出家。

语文,无需回家?

事实上,当下现实中的语文是真的迷路了,其推手不是课改,而是课改在艰难前行中遭到的强大的应试风暴。当我们把应试语文当成语文教学的全部时,语文才真的被逼出了家门。眼下,许多语文课都把提高成绩当做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教师熟悉试题超过熟悉经典;学生书包里没有名著,只有教辅;课上、课下没有阅读,只有练习;起始年级起就月考、周考、天天考,甚至课课过关……这显而易见的暴虐语文现象,许多人却视而不见,大家总爱盯着那几节花里胡哨的公开课,去一味责怪课改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处处雷区,而真正对语文、对学生产生严重影响的,那些喧嚷着“常态、本色、素颜、原味”口号的大量的日常问题课,却无人问津,这似乎有点本末倒置。

作为一线的普通教师,是很难做到“满世界都是雨,唯我站的地方没有雨”的。在应试重压下,教学行为的扭曲甚至变形怪不得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重要的是,我们要让教师们看到语文真正的家,并指明回家的路。

语文,如何回家?

首先,归途不是来路。立足“回家者”课改种种让语文迷路的观点,我们不禁要问,十年前,语文为什么要出走?吕叔湘先生对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感叹,那“误尽苍生”的呐喊,应该还言犹在耳。倘若回去,我们不又是在“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复句的几重关系”的单调而低效的节奏中煎熬吗?因此,“回家”是要择路的。比如课改以来,在语文教学内容上,轻知识的现象比较明显,尽管“知识与能力”是三维目标中的第一条,但在语文教学实际中,知识常常被能力或者方法取代,就是谈到知识,也是拧一拧只有几滴水。所以,梳理并传授学生终身需要的语文知识,将其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让知识“生长”出力量,这是我们该做的。

其次,常态不是固态。反观当年的课堂教学,其之所以令人感到非改不可,恰是那些一成不变的模式。从老八段到新三段,今天的多数日常教学不过换了一些程式,仍然千课一面。诚然,教学有法,但死守其法,每课一样,这种常态正是对语文学科特质的无视,正是离家之行。如果说每篇课文都是有生命的,每一届学生都是有个性的,我们怎么可以用完全一样的套路去对待每一个独特的生命呢?可见,把固态当做常态奉行,这对语文,对学生,才是真正的伤害。

第三,本色不是纯色。语文天生丰富多彩,语文的本色就是五光十色。因为语文世界的纷繁复杂,就决定了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全然讲授的课堂早已不复存在,但“满堂灌”转为“满堂问”“满堂练”,在今天的日常教学中还是相当普遍。当所有的语文课都是师问生答,甚至只是师问群答时,当每堂课上都由学案导引着学生辛苦完成习题时,语文课还有意思吗?久而久之,在学生的眼中,语文课变成了回答问题找答案,变成了用教辅对付教师的提问。难怪有学生看见教师投影上的问题答案时大喜:“跟我抄的一样!”

第四,素颜不是陋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朴素的美胜过精心的装扮,这个道理恐怕人所共知。然而它的前提是“美”,并非所有的原生态都是美的,尤其是托词原生态的蛮荒。对于少年学生而言,感性的审美需求也许更高,不是有“美女教师的课很少有人缺席”之说吗?那么,语文学习为什么就一定是呆板的死学硬记呢?为什么不可以是令人陶醉的读写之旅呢?把不愿动脑筋,只想既省事又便于出分数的“揪背书默写”当成教学的拿手戏,让学生课前课上课后都要被“抓去默书”,这样的教与学哪有情趣?语文呈现在学生眼中的是多么难看的狰狞啊。

第五,原味不是无味。语文教学的原汁原味是指言语材料中蕴含着或浓或淡的情意,是可以通过细细咀嚼静静体会感受到的精彩。因为大多数作者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每一篇作品都有独自的言语特色,语文才那么耐人寻味。试想,若把语言的品味变成一个个公式,学生的感受统统用同一种句式表达,那还能品出什么味呢?恐怕只有应对考试的味了。可惜而今许多语文课恰是把语言品味这一最富语文味的环节,变成了味同嚼蜡的套话练习,还理直气壮地道是“保持原味”,委实无法可想。

返璞归真,是走向本真,走向自然的道路;语文之家,亦是春色满园、风光无限的乐土。回归,不是倒退,更不是复辟,那是循着正确的方向,纠正错了的步伐,迈往更加开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