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双头鹰之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早接触冲锋枪的国家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领教过德国MPl8冲锋枪的威力。因此,苏维埃政权在20世纪20年代即开始了自己的军用冲锋枪开发计划,并成功跻身于最早装备冲锋枪的国家行列。在二战冲锋枪的黄金发展时期,前苏联与德、英、美等大国一样先后研制了多型冲锋枪,无论是生产数量还是装备的广泛程度,都在当时的主要交战国中首屈一指。特别是PPSh-41和PPS-43等的巨大影响,为俄国冲锋枪赢得了显著的声誉。但随着战后整体军事思想的转变,尤其是AK-47突击步枪的定型装备,使得冲锋枪的地位急剧下降,前苏联一度几乎放弃了对发射手枪弹的新型冲锋枪的研制工作。
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后,出于维护国内治安和开展反恐战争的需要,俄罗斯凭借在这一领域的强大实力,很快推出了多种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的新式冲锋枪,陆续装备国内安保部门及特种部队等,再次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二战结束以前
俄罗斯早期冲锋枪的研制是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紧密相连的。虽然被一战破坏的国民经济得以逐步恢复,但新生的苏联仍是一个连机器设备都需要进口的落后农业国家。为加快工农业现代化以及增强国防力量,从1925年开始,前苏联开始了有计划、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第一批冲锋枪的研制几乎是与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进行的。在著名的PPSh-41冲锋枪诞生前,苏军已经对多种冲锋枪进行了试验和装备使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使用经验。
托卡列夫M1927冲锋枪该枪由前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费多尔·托卡列夫于1927年设计,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支冲锋枪。该枪采用自由枪机自动原理,由21发双排双进弧形金属弹匣供弹,同时有两个扳机,分别控制单、连发射击。该枪最特殊之处是发射本由纳甘M1895转轮手枪使用的7.62×38(R)毫米埋头弹,这也是当时红军的制式手枪弹。由于这种手枪弹底部带有凸缘,同时端面直径较大,尽管弹壳口部有缩口,但在自动武器上使用时仍不便引导进膛,容易造成卡弹故障,因此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冲锋枪使用这种枪弹。也正是考虑到这个因素,M1927冲锋枪使用的纳甘转轮手枪弹经过改进,弹壳口部缩成锥形,减小了端面直径,这使得使用弹匣供弹成为可能。该枪采用整体式的木质枪托,弹匣前部有一个包络部分弹匣、兼做前握把的木质弹匣套,瞄准装置为翻倒式的觇孔照门,后照门放倒后,还有一个普通缺口照门供应急瞄准使用。该枪除了短管的M1927型外,还有加长枪管的M1928型,后者被当作自动卡宾枪使用。
1927年11月,M1927冲锋枪与德制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试验,暴露出可靠性较低的问题,特别是在扬尘试验中表现较差,配用的纳甘转轮手枪弹也性能不佳。M1927唯一胜出的项目是射击精度,这是因为该枪的瞄准基线较长,加上纳甘手枪弹威力较低、后坐力小,射击时枪身更容易控制。根据图拉兵工厂档案记载,截止1928年1月一共制造了10支托卡列夫冲锋枪,前5支为发射纳甘转轮手枪弹的式样,后5支经过改进发射7.63毫米毛瑟手枪弹。随着其他性能更好的试验型冲锋枪相继出现,对托卡列夫冲锋枪的进一步研究被中止了。作为仅有的一种发射转轮手枪弹的冲锋枪,M1927的试验样枪至今仍保存在俄罗斯的军事博物馆当中。
科罗温M1930/M1941冲锋枪 另一种较为著名的俄国早期试验型冲锋枪是由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科罗温设计的M1930冲锋枪。科罗温也是前苏联时期的著名枪械设计师之一,曾设计过TK系列袖珍自动手枪。他设计的M1930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原理,发射7.63毫米毛瑟手枪弹,由20发直弹匣供弹,仅能半自动射击。全枪的外形和布局有些类似于后来的PPD-1934型冲锋枪,其缺点是结构较为复杂,零部件中金属切削件的比例较高,优点是整体性能较好。后来,科罗温在此基础上又相继研制了多种样枪,着重于提高全枪性能,并简化生产工艺,最后一种改进型号是M1941。但可惜的是,这些设计在历次选型中都只是作为陪衬,苏军最终分别在1934年、1941年列装了PPD-1934和PPSh-41冲锋枪。科罗温的研制成果最终未获采用,也未进行过批量生产。
PPD系列冲锋枪 它是前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冲锋枪选型后确定的第一种制式冲锋枪,共有PPD-1934、PPD-1934/38和PPD-1940三种型号。由于国防建设初期苏军指导思想仍停留在强调远距离精确射击的阶段,因此军工部门优先研制的是新型半自动和自动步枪,对于发射手枪弹的冲锋枪研制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前苏联现代化工业体系初步建立,国内外矛盾也相继缓解,此时为军队选择一种新型军用冲锋枪的课题又被重新提了出来。当时全国已有的几种设计,包括托卡列夫M1927、科罗温M1930、科列斯尼科夫7.62毫米冲锋手枪以及由瓦西里·捷格加廖夫设计的M1933冲锋枪都参加了这一选型活动。1934年1月,捷格加廖夫的样枪最终通过了所有的测试,其射击精度尤其得到认可。该枪被正式定型为PPD一1934,随后由塞斯特罗杰茨克兵工厂和图拉兵工厂批量生产,并开始装备部队。
PPD-1934的整体设计非常类似于德国MP28Ⅱ型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自动原理、开膛待击,无独立握把的整体式木枪托,枪管外部有与机匣成一体的金属护筒,筒身表面有腰形散热孔。PPD-1934采用的是双排双进25发弧形弹匣,弹匣从机匣下部插入,而且扳机护圈前部带有旋转片式的快慢机,可以选择单、连发模式。该枪的拉机柄上设有滑块保险,同时拉机柄槽前后均有卡槽,因此不论枪机处于前方还是后方,均能方便地将枪机锁定在机匣上,确保携行安全。该枪使用片状准星和弧形座可调表尺,表尺结构相对较为复杂。PPD-1934设计上的最大特点是枪机和击针结构,采用类似美国汤姆逊M1928冲锋枪上的设计,活动式击针与同样可以活动的击铁相连,当枪机复进到位时,击铁会撞击机匣节套位置,发生旋转并带动击针击发枪弹。这种设计的初衷是避免固定式击针容易造成枪弹未完全进膛时就被击发造成“膛外炸”的问题,后期采用固定式击针的自由枪机冲锋枪,通过弹底窝和弹膛结构的合理设计,也可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因此,采用这种活动击铁、击针的冲锋枪仅有少数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