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氨“肥”中茁壮成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氨“肥”中茁壮成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通过对“氨和铵盐”的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改进,以改进的氨的喷泉实验、氨与盐酸反应的白烟实验进行分组实验,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和积极性;通过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在学生成长的同时,作为教师的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茁壮成长

关键词: 教学设计;实验改进;学为主体;教师成长

一、自命不凡的设计――氨变“肥”了

我参加深圳市“郭钰铭名师工作室”(化学科)已一年有余,作为工作室的一名成员,郭钰铭老师布置任务让我参加市名师好课展示,我也想借此机会提升自我,根据教学进度我准备上《氨 铵盐》。

起初的设计是想要让学生觉得学化学有用,能积极参与,让听课教师觉得新颖而不虚此行。我以讲述一个关于“氨变肥”的故事展开,设计两条线索:一条明线按部就班的按用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又辅以分类法、实验探究法进行;暗线是通过氮肥的分类、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的获取介绍氨与酸的反应,氨的催化氧化。这样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在重视方法教学中落实了知识,在板书设计上还玩了一次小伎俩,从最初的氨慢慢变成了更大号的铵,好像氨在课堂中变肥了。

我洋洋自得地向工作室及市里的专家讲解了我的设计意图,几位专家在肯定我的设计的同时也中肯地提了一些建议,试图让我更注重学生的学,教师的示范,充分体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实验上进行创新。

二、实验创新让课堂更敞亮――氨“动”起来了

我知道,深圳人才济济,你的课堂没有一些真正的东西,恐怕很难入得了专家的法眼,于是我根据专家的意见又花了一番心思进行改进。

本节课的重点是氨与水的反应、氨与酸的反应制铵盐,难点是氨的催化氧化,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想从实验入手,因为“实验是最高法庭”,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我对氨的喷泉实验进行了改进:在课堂上事先准备好装满氨气的集气瓶,准备好装满水的塑料瓶,在分组实验时学生只需要如图1所示装置连接,挤压装有蒸馏水(滴有酚酞试剂)的塑料瓶,让少量水挤入圆底烧瓶中,美丽的红色喷泉产生了,其现象十分鲜明,学生很是兴奋,在学生的好奇中喷泉实验的原理,氨与水的反应介绍。

其次我对氨与酸的反应也做了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

先往双通玻璃管左边塞入一团棉花,用胶头滴管滴入少量浓氨水;然后,往双通玻璃管右边也塞上一团棉花于试管口附近,滴加浓盐酸,塞好两端的橡皮塞,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惊叹白烟的同时,也将氨与酸的反应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了。

两个创新实验,在分组实验和自主参与的惊喜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在积极探寻产生现象的根源的讨论中获得了新知。但氨的催化氧化实验繁琐,且成功率不是很高,我又该怎么办呢?我想到了下载一段视频,但总觉得是别人的,有剽窃之嫌,且自己完全置身事外,学生热情未必高涨。于是我课前自己录制了一段视频,学生在课堂视频中发现我时的惊讶,让他们积极的“动”起来了。实验中有个小意外,也一并放了进去,学生在看我“出错”中陷入了思考,展开了讨论。

通过这样的改进,课堂更流畅了,学生参与度更高了,课堂也真正活起来了,感觉氨真的“动”起来了。

三、鱼与渔的较量,课堂插上翅膀――氨生“效”了

好课要经过反复的打磨,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关键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学习效果如何。

首先在课堂引入上,我通过氨的合成的科学史介绍,历史上有三次因氨的成功合成而获得诺贝尔奖,学生在惊叹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氨为什么会如此受青睐呢?

学生联系到当时二战的情景,从农业生产的肥料、国防科技的炸药做了很好的阐述,为后面学习氨变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埋下了伏笔(引入别致,获专家认可)。

接下来学生从自己知道的氨,再到实验台上的氨,最后到真正的感受氨的魅力。学生在欣喜中完成了氨的喷泉实验,初步认识氨的物理性质时,又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溶液为什么会变红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阅读学习等方法逐步学会了氨与水的反应, 教师趁胜追击,氨水能做肥料吗?效果好吗?学生通过对氨气和铵盐结构的比较,明白加氢离子就可以实现,那试试看?学生完成氨与酸的反应实验,得到了铵态氮肥,那能得到硝态氮肥吗?学生又陷入了深思:应该是可以的,怎么变呢?教师引入价类图,总结上面的变化的同时,启发从化合价看变化,引入氧化剂实现这一变化,通过观察视频,熟悉氨的催化氧化。

铵盐的性质以阅读《谁偷了我的氨肥》的阅读材料完成。最后再分组学习、小组合作中完成课堂训练。这样,整节课采用分类法、实验探究法、自主阅读学习法、小组学习法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明显使课堂更高效了。

最后用顺口溜(价轴纵向价不变,左挪右移是氧还。氨入水来得氨水,氨水弱碱性不稳。条件适宜逢氧气,一氧化氮就出现。氨气用途多又多,农业国防它表现。)作结,整节课一气呵成,受到同行的广泛好评。

通过对氨的磨课,最后我讲的明显少了,学生的收获却不减反增,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有掌握了科学方法,我也深深明白,一堂课好课需要教师的不断付出,才会在“生长痛”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