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一读、二译、三背、四练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单调,必然会导致教师注重文言知识的传播,而忽略了文言文中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学的美。所以,改变现行文言文教学的观念,是挖掘文言文古典美的第一步。现行文言文教学夸大了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差异,低估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天赋和潜力,低估了学生的语言生成能力。在“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的同时,文言文中的“典雅气质”已被折磨的支离破碎,消失殆尽。对学生而言,仅仅在“懂”的层面上死记硬背,而没有受到语言的感染和文学的熏陶,这无益于提高他们的语言功底、鉴赏水平和文化素养。本该活泼的课堂气氛也被搞得死气沉沉,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首先,从整体出发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创设语言情境。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鉴赏到古典文学所展现的魅力?从整体出发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创设语言情境,是一条好的路径。品味是用揣摩的方法对语言材料的意蕴和妙处进行语感分析,品味是深入语言内部、感受语言神韵的必由之路。品味语言可以口头品味,通过引导学生随堂想象,把古人几千年前的感受和当时的情境用现代语言再现;也可以从口头品味语言到书面品味语言延伸,也就是对文言文进行“文本变奏”,把生涩、难懂的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文,并且力求做到语言符合古典情境。

《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呈现的场景,典雅、空灵如在仙境。此时,如按常规教学一字一句地翻译、讲解,必然会把美好的意境肢解。但如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想象,自我品味,而后,把这种想象后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做到口头品味语言,文章的典雅之美也就随之而出了。例如,有的学生提出:初秋的风应是轻柔而清爽的,清秋的水又是澄明而清澈、安静的;这样的风吹在这样的水上,当然不会再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月色的掩映下自然是波光粼粼、银辉点点的。这样清雅的境界中作为诗人的苏轼,又怎么能不附庸风雅咏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当学生想象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境,教师再加以点拨把《月出》放映到屏幕上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带着感情读了起来,而此时学生也就飞向了赤壁和苏轼一起附庸风雅了。有了这个好的开始,学生纷纷展开想象:江水的辽阔、旷渺,水气的滋润、朦胧,乘小舟在水面上驰骋的轻灵、自由,等等,被学生描绘得栩栩如生,如临其境。课堂活跃起来了,文言文不再是枯燥的读、译、背,古代文学的典雅之气显露出来了,学生同千年前的古人一同分享着羽化登仙的感觉。中学教材中绝大多数古文是带有很强的情境感的,而且,古文语言的凝练性也给学生的想象带来了极大的空间。因此,在课堂中少一点讲、译,多一些想象和品味,更有利于学生体味文言文中的美,增强学生的语言功底和文化功底。

其次,进行“文本变奏”, 品味文本语言。

一方面,可以达到使学生系统地感受美、挖掘美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文言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学生在写作时也会吸收和借鉴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在《项脊轩志》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课前引领学生预习后,由学生挑出自己认为有感染力的几段,进行文本变奏,而后,将学生上交的习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射,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很多学生对这一段进行了“文本变奏”:“四顾我整葺一新的小屋,虽然它依旧破落,却不会再有灰尘、泥土、雨水等像嘲笑般恣意地洒落。虽然它依旧坐南朝北,四扇新辟的窗子,却打开了我与自然的隔膜。兰花、桂树、翠竹以及堆砌了满架的书,足以让我渴望翱翔的灵魂,毫无忌惮的歌唱出无尽的梦魇,释放出生命的流苏。偶尔静静地坐着,一个人咀嚼着花开的声音和那庭阶上凝固的惆怅,兀自宁静,兀自欢笑,兀自感伤。月夜,天如盖,月华如练,轻披在半截短墙之上,皎皎的光芒将墙面装点得斑驳陆离,桂影婆娑,花影摇曳,微风过处和着幽兰的馨香弥散开来,明月照无眠,陶醉人难寐。”当这段文字伴着音乐传入学生的耳中时,教室里没有任何声响,学生都沉寂在自己可以欢笑、可以感伤、可以大声吟唱的小屋中了。而且,课下学生自发地形成了把文言文词句用现代文改编的风气,学习文言文有了空前的热情。

选编进教材的文言文,都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如果教师一味地从语言知识的角度去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去挖掘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学魅力,那么,无疑是舍本逐末。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也要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拓展更广的、更美的空间。让文言文这块有魅力、有潜力的土壤,生长出更艳丽的文学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