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媒介环境下体育赛事的电视直播解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图像化时代,电视作为重要的大众传媒,为适应受众对赛事直播的需求,对赛事直播的力度越来越大。作为电视工作者,尤其是赛事直播的主持人,如何在批判继承传统的赛事直播解说风格的基础上,开创适应新时代需要的赛事直播解说风格,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了电视比赛直播解说风格的演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 电视体育 直播 解说 优化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河北联合大学讲师,唐山063009;河北联合大学教授,唐山063009
进入图像化时代,电视直播类节目在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主流。电视直播对观众来说,精彩不仅在于体育比赛本身,还在于视觉、听觉效果的刺激产生的兴奋。正因为如此,电视比赛直播这种形式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专门从事体育节目的解说员、播音员、主持人已经超过400人。如何在直播中进行电视比赛直播解说风格的优化,是提高比赛直播的收视率,赢得观众好评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学界对此问题进行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较多成果。本文将在此基础上,结合电视比赛直播解说风格的变迁与趋势,提出新媒介环境下解说风格的优化策略。
一、电视比赛直播解说的传统与资源
风格即艺术个性,是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体现出的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探讨新媒介环境下电视比赛直播解说风格的优化,首先需要梳理我们的传统与资源。
从1958年电视体育解说产生到今天,我国电视比赛直播解说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致来说,可以分成三大阶段。
1958-1978年,我国的电视比赛直播解说风格还处于草创时期,解说员人士少,比赛的现场直播也少,电视媒体不够发达,到1970年代中后期,电视还没有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中。这一时期的解说风格还带有广播的特征。张之是这一阶段的代表性人物,其风格是在解说中,注意采用评书的艺术形式和手法,把体育比赛用形象有趣的语言传达给听众。
1978-1992年,电视逐步开始普及,体育赛事的直播和转播逐渐增多,对重大比赛的电视直播已成常态,我国的电视比赛直播解说风格开始慢慢形成并逐渐稳定。宋世雄、孙正平、韩乔生等是这一阶段的时代性人物,宋世雄最有代表性。“亲爱的听众、亲爱的观众:当你看到中国女排运动员在场上的精彩表现,可曾想到,她们是付出了多少代价啊!年轻的小将郎平,为了提高身体机能,让医生踩她的双腿,疼得她流出了眼泪,咬破了嘴唇,也不哼一声。她曾经这样说:我是个新队员,要接受严格的考验,接受最艰苦的训练,绝不被困难吓倒……”(1981年世界杯女排赛解说)。宋世雄的解说风格影响了同时代的解说员,其风格表现为解说员广播化倾向突出;语言清晰,富于感染力和鼓动性,穿透力强;“向导”的准确定位,带着观众看门道;鲜明的时代特征,将赛事直播看做是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的平台。
1992年至今,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电视比赛直播解说风格进入多样化发展阶段。黄健翔、刘建宏、段暄、蔡猛等一大批体育赛事直播解说员走进电视直播闻。他们的解说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追求将自己的感受直接流露,与观众形成共鸣,解说风格清新自然,解说角度丰富多样。黄健翔的解说风格是“追求理性中的激情、激情中的理性”;韩乔生的解说风格是从容自如,将“无厘头”幽默风格融入到自己的快乐解说;刘建宏“卡带式”解说风格等都丰富了电视比赛直播解说风格,形成了多样化的审美。另外,部分地方电视台体育解说员也逐渐确立自己的风格,开始脱颖而出。如北京电视台的魏翊东、马重阳,上海电视台的唐蒙、娄一晨,广东电视台王泰兴,CSPN等。
二、新媒介环境下电视比赛直播解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1990年代末期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视比赛直播解说面临着来自新媒介环境的巨大冲击。新媒介环境有以下特点:第一是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是信息单向流动的过程,新媒介的传播系统强调双向互动,突出反馈机制;第二是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电视行业正在走向“多媒体电视”;第三,媒介资源丰富化,数字化新媒介环境区别于模拟化传统媒介,频率资源更加丰富,普通数字电视可以接收100个以上频道的节目;第四,信息传播全球化,随着电子通信、卫星和互联网络等新媒介技术为大面积的跨国传播乃至全球传播提供了条件。在此背景下,电视比赛直播解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介环境的比赛直播解说必须处理好与观众的互动工作。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第四媒体”网络、“第五媒体”手机都在强化互动性,它们颠覆了传统媒介与受众单向不可逆的传播关系,使受众可以参与到整个传播过程中来。最近两年来迅速激增的微博用户,是这一变化的显著标志。作为电视比赛直播解说员,如何实现与观众真正的实时互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新媒介环境的比赛直播解说必须处理好个性化解说的风格定位。随着互动电视的出现,观众可以随时点播自己喜欢的比赛直播节目,在观赏中可以实现暂停、倒退、快进及重放,可以以一个频道为主,同时收看几个频道的节目。观众的这种自由选择将给电视比赛直播解说员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稳固自己的观众群,实现个性化的互动服务,将要考验每一个解说员的实力和水平。
新媒介环境的比赛直播解说必须处理好真实性、准确性的问题。新媒介环境下,媒体爆发式增长,将带来信息的高度透明化。任何有失准确性的比赛直播解说,都将带来观众强烈的质疑。对于比赛直播解说员肩负着将体育赛事的最为真实以及最为准确的信息传递至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不容有失,哪怕是口误。围绕央视“名嘴”韩乔生出版的《恐韩:韩乔生语录》,略见一斑。在最近的斯诺克比赛直播之中,央视解说员金融把参赛选手的世界名次搞错,这就闹出了很大的笑话。这势必会导致电视赛事直播的生命力的流失。
新媒介环境的比赛直播解说必须处理好娱乐化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新兴媒体在广泛追求“娱乐至死”。目前,国内的电视媒体朝着“娱乐”方向发展的势头愈演愈烈,对于电视赛事直播而言,也不例外。娱乐化与电视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连,如何协调提高收视率与提高比赛直播解说的质量,是解说员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解说员嬉笑怒骂,插科打诨,个人化情绪掺杂其间,过分地强调体育的娱乐性,将抹灭掉体育本身所具有的格调,淡化体育深层次的精神魅力,也将脱离社会责任。
三、新媒介环境下电视比赛直播解说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解说员的素质建设
新媒介环境下,对电视解说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解说员应追求全面的综合素质,雄厚的知识储备,不仅是体育方面的专家,还是知识渊博的“杂家”。在诸项素质中,体育解说员的理性最为关键。优秀的解说员任何时刻均应以平常心去,客观理性地予以解说,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控
制,对参赛双方给予公正的评价。
(二)强化电视比赛直播解说原则
第一,电视直播解说中的真实、客观原则――电视解说员的立身之本。电视解说隶属电视新闻传播这一范畴,在体育解说中保持内容的真实准确和态度的客观公允应当是毋庸置疑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直播解说是体育新闻传播的一种形势,也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和方式。电视体育解说除了真实准确地介绍赛事情况之外,还担负着评论的重任。而评论更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也具有倾向性和引导性。因此,电视体育解说员在进行解说工作时,除了正确地反映现场的情况,不隐瞒重要环节、保持客观真实之外,还应该在评论中保持公正的态度,不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添枝加叶、偷梁换柱等等不利于维护新闻客观真实性的行为。
第二,电视体育解说中的使用语满足原则――电视解说员的服务宗旨。“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主动选择信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是合理的,解说员必须了解受众的使用动机和希望满足的程度,解说员的精彩点评必须满足受众不同层次的需要,这是电视解说员的服务宗旨,一刻也不能动摇。“黄健翔事件”正是反面的例证。
(三)风格拓展的具体优化策略
第一,强化个性化激情。新媒介环境下,个性化是优秀解说员的特质。个性化主持是传播主体“实事求是”、“真诚面对观众”的切实体现,是观众的迫切需要,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体现了文化开放和文化尊重,体现了对受众细致入微的关怀。个性化是优化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第三阶段的解说员之所以深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充满激情的个性化解说风格。未来,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一风格。
第二,强化多元视角和互动。今天,观众对体育比赛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优秀的解说员必须创造条件,研究观众的心理调整,满足观众的收看期待。解说员可以通过微博互动、嘉宾互动等各种方式,在专业性与非专业性之间协调平衡,形成良性互动。既善于说话,又善于倾听。
第三,强化体育的娱乐功能。游戏性和娱乐性是体育的主要属性。传播媒介本身具有娱乐的功能。尽管我们强烈反对低俗、媚俗,但适度地强化体育的娱乐功能是时代的趋势。2010年南非世界杯直播时,中央电视台设立了后方演播室,请韩乔生解说,他身上的娱乐精神,他的戏谑和玩笑为节目赢得了不少收视率。娱乐元素的渗透会使观众更加轻松地看赛事直播,体现了体育带给人快乐的本质精神。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宋世雄、韩乔生到黄健翔》[J],《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第17期
[2]李生科:《追求新时代的体育解说风格[J]》,《新闻战线》,2000年,第3期
[3]吕萌:《媒介形态变化与电视文化传播》[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