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一学生第二学期心理状况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一学生第二学期心理状况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经过半年的大学生活,大一学生第二学期心理方面发生诸多变化,表现在对大学认识、自我认识、感情认识等方面,出现了消极倾向,内心空虚,生活茫然,自卑心理等问题,正确了解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关键词:大一学生;第二学期;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268-02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大一学生中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0份,有效问卷为280份。此外,在学生中进行了分类别的座谈会,分为学生干部、成绩优异同学、成绩中游同学、成绩较差同学四个类别,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一、心理现状

1.适应大学,对大学的认识趋向理性化

经过半年的大学生活,大一学生在怀疑和彷徨中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理性的去认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1)对学校的认识。大一学生入学时,对大学生活期望值普遍偏高,真正进入大学后,往往会感到失望,由失望产生的不满情绪被其归罪为学校差。于是,大部分学生入学后,会对学校的方方面面进行批判。经过半年的生活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同时经过与其他高校的比较,学生对学校有了客观的评价。

(2)对学习的认识。高中时代,部分老师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把大学描述为人间天堂,不会再有学习的压力。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时代的学习已不重要。然而进入大学后,学生逐渐认识到“在大学,学习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没有比学习更重要的。”

对于大学学习方法,93.2%的同学开始时不适应,反映老师上课进度太快,内容讲解不够详细,课后作业太少,并且在课下无人监督其学习情况。大一学生在自由自在与迷茫不适的矛盾中,真正明白了自学与自觉的含义。

(3)对学生干部的认识。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被大学学生干部的光环所吸引,学生干部的竞选十分激烈。半年大学生活之后,无论是学生干部还是普通同学对学生干部均有了比较全面的看法,在看到学生干部权力的同时更认清了学生干部的责任和压力,学生干部普遍认为“大学学生干部确实能锻炼能力,但责任和压力太大了”;普通同学一边批判学生干部,一边感叹“学生干部实在是受累不讨好的差事”。

(4)对能力素质的认识。大一学生对锻炼能力,提升素质有较强热情,调查发现:有98%的同学将“提高个人各方面素质能力”视为大学期间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对于素质能力具体包括哪些、如何去提高,却缺乏清晰的认知。

(5)对自己的认识。调查发现,大一学生普遍认为经过半个学期,自我认知有很大的提高。以前学生的自我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并且缺乏主动思考自我的意识。上大学后,受大学环境的影响,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经过独立的生活和学习,学生开始主动地进行自我分析,了解自己的性格、分析自己的优点、弱点,对自己有了相对准确的定位。

2.批判自我,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经过学习气氛高度紧张的高中生活,学生进入环境相对宽松的大学,精神方面难免有所放松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对比高中生活,大多数大一学生经常会有浪费时间的罪恶感。

大学里人才济济,部分高中时代的佼佼者开始变得普通,不再是老师和同学们目光的焦点,优越感顿时消失,尤其是农村孩子。面对大学里全方位的竞争,没有谁可以在各个方面都优秀,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在某个或某些方面的不足,这必然导致会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学生一般不会全面分析客观原因,而认为是自己努力程度不够。

虽然大一学生不断的在进行自我批判,但总体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纷纷设定目标,期望在学习、工作、人际交往、活动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3.独立生活,重新审视金钱的作用

经过半年大学生活,同学的独立生活能力提高,对生活的认识也有所改变,尤其表现在消费方面。初入大学,学生拥有了较大数额的生活费,学生普遍认为生活费会非常充裕,结果学期末大部分学生出现了生活费紧张的现象。学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情况,明白了自己每年的生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并纷纷表示从这学期开始学会正确理财。

4.注重情感,对感情充满渴望

高中单一的生活方式束缚了学生情感方面的发展,进入大学后,他们更加关注个人情感需求,渴望通过与别人的交流来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调查发现,87%的学生期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80%的同学将多交朋友作为自己的大学目标。几乎所有大一同学都对爱情充满渴望,无论其是否决定在大学期间恋爱,都对爱情抱有积极的态度。

5.看重家庭,更加理解父母

调查发现,寒假回家后,60%的同学突然发现自己的父母老了,发现了父母的白发、皱纹,发现了父母某种时刻的无能无力,90%以上的同学反映上大学后更加理解父母,不再与父母争论孰对孰错,学会了用顺从的态度对待父母。经过半年的独立生活,大一学生懂得了亲情的可贵,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父母的不易,学会去关注父母,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孝敬父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一学生在第二学期虽已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对自己和周围事物的认知有了巨大的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消极倾向

在可以自由获取知识的大学环境中,大一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望,对社会和周围环境也较为敏感,学生通过网络、图书、课堂等多种渠道去认识世界。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喜欢关注社会的负面新闻,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潜意识中觉得批判现实是知识丰富、思想深刻的表现。

2.自卑心理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舞台的同时,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竞争方式。对于只经历过学业竞争的大一学生,在各个竞争场合都表现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农村的大学生,受到现代城市文化的严重冲击,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即便是中学阶段学习方面的佼佼者,经历大学一次考试后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成绩在大学已不再突出,学习方面的自信心也从大部分同学身上消失。

3.内心空虚

大一学生对待人际关系比较积极,通过网络、电话、上课、参加各种社团等多种渠道,与中学同学、大学同学、网络朋友等多个群体保持紧密联系。但是仍然经常感觉到内心空虚。这主要由大学生成长阶段的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大学课程安排相对宽松,大学生拥有较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空虚提供了客观条件。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三观形成和确定个人人生目标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巨大的成长压力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无助与迷茫,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随之扩大,这是大学生内心空虚的主观因素。

4.生活茫然

上大学后,许多大一学生未能在短时间内树立近期奋斗目标,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离大一学生似乎都太遥远,因为大一期间一般不会开设专业课程,学生对考研方向、就业行业完全没有概念,因此,考研还是就业这个目标对大一学生缺乏激励作用。

大部分学生期望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可以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但是多数学生并不清楚能力素质的内涵,更不清楚提高素质的途径,普遍处于一种“浑身是劲,却不知往哪使”的状态。

5.经济压力

经过半个学期无计划的超预算消费,大一学生对消费变得敏感。无论家庭条件如何,消费都开始变得小心翼翼,消费前的思前想后,消费后的自责懊悔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现阶段心理引导的措施

1.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方法论,看问题要看主要方面,用实际事例、具体数据以及真诚的态度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重点关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优秀学生和差生往往是教育者的重点关注对象,而众多的中间学生往往被忽略。大一第二学期,学生未完成分化,学生整体保持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学习态度,因此此阶段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使之保持这种状态。对于上学期成绩落后的同学,帮助其分析原因,多关注、多鼓励,但不可特殊对待,避免给这部分同学贴上“差生”的标签;对于中间学生,则要引导其认清大学是人才聚集之地,此时的普通不代表将来的平庸,正确分析自我、抓住机会锻炼提高自己,保持自信才是最重要的。

3.交流沟通,使同学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

与同学谈心交流,争取让老师成为学生倾诉的对象,为学生提供情绪发泄出口,让同学意识到此阶段的种种不安、焦虑、空虚、压力是成长的历练,是进步与发展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从这些心理产生的痛苦中走出,去克服这些不良情绪。

4.提供舞台,帮助同学实现目标

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多举办学生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同学融入到大学舞台中。通过这种途径不但提高了同学的能力,同时帮学生找到归属感、获得成就感,有利于健康积极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朱珍葶,包生耿.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探析[J].教育导刊,2009,(12).

[2]任新红.大学生心理健康主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理论与改革,2009,(5).

[3]章周炎.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导师和生命导师[J].辅导员队伍建设,2009,(9).

[4]肖玮,肖琼.大一学生适应性差异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