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2-0185-0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时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活动是学校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是学生生命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的许多心理品质是在课堂环境、课堂生活中形成的。学生习作源于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人和事,从他们的习作中,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以及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具体看法。“言为心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中的习作教学正是学生这种客观生活的“反光镜”,习作教学归根到底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正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把习作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汇,可以使教学育人相得益彰。

习作训练的过程既是培养、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丰富学生情感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情感是习作的内在动力,而习作又是其情感的真实记录,习作教学应担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使命。要想抓好习作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抓住这一切入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与习作教学相结合,把对整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个别学生的心理教育相结合,把习作训练的触角伸向学生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们倾吐的欲望。为此,教师要努力使学生习作过程成为学生思想品德内化的过程,以教学艺术为支撑,引导学生把做人转化成自己的心理需求。

一、通过习作教学教育学生正确感悟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习作的关系。生活是习作的素材,学生要学会适应生活,学会与人交流,从而学会创造生活,这样才能写出贴近生活的习作。同时,要重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重视阅读与习作的关系,鼓励写真话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习作构思中悟出真、善、美与假、丑、恶,捕捉生活中的美感,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我们要抓好习作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习作原本就是从生活中来,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要淡化习作教学的痕迹,努力让习作回到学生生活中去,成为生活的必需,消除对习作的紧张、畏难心理。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想写、乐写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成长意识,我们可以多给学生讲讲著名作家的奋斗故事,使他们明白任何人都不是一开始就会写文章,就成为作家、诗人的。在用名人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的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长处,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另外,可以在班中开展“一日新闻”、“采风行动”、写“循环日记”、“作文竞技小擂台”等活动,帮助学生分好小组,指导活动,使学生有锻炼的机会,有表现自己的舞台。还可以鼓励学生写“心情小日记”,对内容、形式不做任何要求,给以充分的自由空间。总之,我们应当把习作训练的触角伸向学生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倾吐的欲望。

习作训练和提高认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经常习作会使一个人勤于动脑,感情丰富,思想活跃,促进认识能力的提高。中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字和词汇,视野逐渐扩大,就能主动观察周围变化,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对于生活中可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师在批阅中,通过与学生不断地双向互动,久而久之,便会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衡量好坏、美丑、善恶的标准,使其用这种标准衡量生活,从而提高辨别力,丰富感情,对于肮脏和丑恶的人和事敢于鞭挞,提高审美能力,在习作活动中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二、通过习作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心理学认为,人的意志可以调节人的内心活动,它会推动一个人去达到一定的目的或排除与目的相矛盾的愿望与行动。中学生身心正处不稳定的发展状态,意志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习作中,要培养学生的恒心,要让学生认识到习作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认真观察、长期练笔,特别是通过反复修改自己的习作来不断克服困难、培养抵抗挫折的能力。教师要注意鼓励那些习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只要他们在时间和字数上达到要求,习作有可取之处,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赞许,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觉得“我能行”。学生意志力的发展是建立在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基础上的,习作训练具有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督察、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的功能。中学生的自控能力差,自觉性不强,常常需要外在的教育、监督。作文可以促使个体运用内部语言进行“自我、真我”之间的交流,在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促进学生以习作训练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通过长期不断的习作训练,顽强而不急于求成,坚忍不拔而不知难而退,持之以恒而又不一暴十寒等优秀品质就会逐渐养成。这将使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人生成长中终身受益。

三、坚持写日记是渗透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可以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往往能透过日记这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同时,有效的发现、纠正一些学生的错误观点,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提高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四、习作教学要指导学生写健康的文章

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追求格调。健康是必须要兼容社会共性和生命个性的,如果习作中处理好了自私狭隘和宽容理解、冷漠捉弄和友善关爱、自鸣得意和虚心进取、情感与理智、消极与积极、阴暗与光明、正义与邪恶、主流与支流等关系,懂得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心国家民族和社会,不吹毛求疵,不一味抬高贬低,那么,给予宽容、欣赏的评价,就是对学生的现在、未来积极负责和充满关怀的。或许学生的作文中描写了爱情的萌动,如果能用理智加以把握,就可算作健康的情感;或许暴露了心灵中丑恶的东西,如果不是津津乐道,而是大胆解剖、自我鞭策,就可算作健康的内容;或许谴责了生活中不公平、不道德、非正义的现象,如果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是客观审视并想引起人们的关注、反省或疗救,就可算作健康的文章。

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内容,具体教法、学法也是不同的、有变化的,但是无论内容怎样变,都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过程,从而在习作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和学会表达,全面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与心理健康水平。实践证明,在习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反过来会促进习作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达成一个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