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但看花开落,不言人是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但看花开落,不言人是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迎合明代文化发展的趋向和群众对市井清言的接受心理,《小窗幽记》于众多小品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修身养性的贤明之士以及经商、从政者的必读之书。作者陈继儒将此书分为精辟的十二卷,空灵、隽永的卷首小序加上内容所显露的旷达、飘逸的审美观,为后人提供了绝对的精神盛宴。而其书最大的创作特点是富有生活情趣,尽管他用名士派的[光体悟生活、表现生活,但生活中的种种情趣仍旧津津有味地渗透出来,于是世俗化的生活在《小窗幽记》中,犹如一只万花筒,显得特别丰富多彩。

关键词:《小窗幽记》;陈继儒;生活情趣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12-0059-02

《小窗幽记》,作者为明人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华亭人(今上海松江人)。他工诗善文,尤长小品清言,且能书画,著述颇丰,如《见闻录》、《六合同春》,而《小窗幽记》尤受时人喜爱。全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每卷既独立成篇,有各自的中心,又相互关联,彰显全书之主题。字字珠玑,极具道[清澈的慧解和灵性四射的意趣;句句美玉,渲染出作者高远而超脱的生命观。分寸拿捏恰当,不激进,亦不独立,为后世之人于混沌境界寻找回真的自我指明了一条宁静、祥和之路。笔者认为,最为可贵的是,在《小窗幽记》中还处处体现着独特的生活情趣,读来让人觉得天然生动,颇具美好的小资气息。

一、凝结于理的清凉散趣

晚明文人中,本有一股摆脱桎梏,向往自由的风气,而在性灵派文人中,这一风气更为强盛。袁宏道《冯秀才其盛》是一篇尺牍小品,中有语云:“割尘网,升仙毂,出宦牢,生佛家,此是尘沙第一佳趣。夫鹦鹉不爱金笼而爱陇山者,桎其体也;雕鸠之鸟,不死于荒榛野草而死于稻粱者,违其性也。异类犹知自适,何以人而桎梏于衣冠,豢养于禄食邪?则亦可嗤之甚矣。”而与袁宏道大约同时的宋懋澄也有类似“性本爱丘山”的声明:“鸷鸟当秋,临风整翮,饱禽肉而高扬,顿洗羁绁之辱,何为复受人招!”这二者的思想,正体现了对自由的人格,无拘无束的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更是人情在高层次上的反映。明末人陈仁锡对西湖所作“节侠心即红粉心”的结论,意在统一“理”与“情”的矛盾,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化解,用“情”的无处不在来包容“理”的残酷和束缚,不失为中和解惑的一剂良方。

“花棚石磴,小坐微醺,歌欲独,尤欲细,茗欲频,尤欲苦。”都是于细微怡情之处,挑破生存的哲理,听来不艰涩,满贮幽幽的禅思;品来无苦味,却有淡然的香气。“蔼然可亲,乃自溢之冲和,妆不出温柔软款;翘然难下,乃生成之倨傲,假不得逊顺从容。”是将表与里的关系剖解开来,教会世人如何识得清真与假,又如何辨得明处世的“可亲”与“倨傲”的本原。体现的是他对于事理和本性关系的清澈明晰的解读。

既欲操情于理,游刃有余,又于污浊之理中不受伤害,则须遵循四法--“安详处世是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法法观照,方能达到圆融互射的真境界。而于另一方面来看,这样的境界为我们情趣的表现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将所有已无法摆脱的枷锁看作是落定的自然,便拥有足够的勇气,放开胸怀让身心处处得到诗意化的抚慰。悦人是为了悦己,观人更是为了观己,一种显然出化的心态,却在最终笔墨淡定的时分,又渐渐游移出了玩世的生活态度。很有分寸地掌控心机,而不是尽数道出。“斑竹半帘,惟我道心清似水;黄粱一梦,任他世事冷如冰。欲住世出世,须知机息机。”这其中所酝酿的旨趣是天然的,也是淘尽繁华之后俱现的真谛,比真的玄学和道境及庄语都来得真切、完整。

二、观乎于情的恬淡真趣

在《小窗幽记》的“情”卷小序中,陈继儒表明了自己对于情的深刻感悟--“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明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也。虽然,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韩翊之柳,崔护之花,汉宫之流叶,蜀女之飘梧,今后世有情人之咨嗟想慕,托之语言,寄之歌咏,而奴无昆仑,客无黄衫,知己无押衙,同志无虞候,则虽盟在海棠,终是陌路萧郎耳。”

这一段略带幽怨的表述,看似平淡,实则满含作者通达个性的价值观,他对于人世间不顾一切为情而死的男男女女,是持有赞扬的态度。当然,现在看来,这些男女的情感交流除了男欢女爱之外,并无多少其他内容,感情的内涵以及深度看来较为单薄。不过,在当时来说,他们的确是一股冲击封建礼教的社会力量。这里所谓的“情”恰恰是真心真现的产物,也是客观事物在内心的价值升华,最终达到与“趣”的融合。

《小窗幽记》中有一处便是如此之状的最佳体现--“竹篱茅舍,石屋花轩;松柏群吟,藤萝翳景;流水绕户,飞泉挂檐;烟霞欲栖,林壑将暝。中处野叟山翁四五,予以闲身作此中主人,坐沉红烛,看遍青山,消我情肠,任他冷[。”字字都阐明一个“远”的空间感,发人深省,怡人常情。

三、采撷于景的怡然情趣

《小窗幽记》中关于景的描写不在少数,但大多并不在于对景本身的感知,而更多地在关注名番独立景色之后的闲适之心,追求也便与简单的吟赏有所不同。是将神、情、思等思想都用于体悟儒雅的修身之道和养性之趣。正如禅宗所述“世人性争,犹如青天,慧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妄念浮云覆盖,自性不能明。故遇善知识开法,吹却迷惘,内外明彻”

此境界于“景”卷唾手可得。如“良辰美景,春暖秋凉,负杖蹑履,逍遥自乐,临池观鱼,披林听鸟,酌酒一杯,弹琴一曲,求数刻之乐,庶几居常以待终。筑室数楹,编槿为篱,结茅为亭,以三亩荫竹树栽花果,二亩种蔬菜,四壁清旷,空诸所有。蓄山童灌园枝荑草,置二三胡床着亭下,挟书剑拌孤寂,携琴弈以迟良友,此亦可以娱老。”这一段仿佛是为我们呈现了一位怡然自得的老农[中的清静和满足,每一处都有逍遥的快乐,每一句都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词句恰到好处,点到为止。极具“清”、“逸”的特征,颇有“风华清靡”的滋味。

与之相比,色彩较为艳丽,语言较为雕琢的也有。如“万里澄空,千峰开霁,山色如黛,风气如秋,浓阴如幕,烟光如缕。笛响如鹤唳,经扬如咿唔,温气如春絮,冷语如寒冰,此景不应虚掷。”在这里,感慨更重,但境界依旧儒雅,凄凉中不乏温暖,寒冷肃杀的姿态里极具温情的感知。

诗品如人品。陈继儒对于达官贵人,不显清高,乐于往返;对于穷困也不嫌弃,尽心资助,正如史料所记载:“眉公之名,倾动寰宇。远而夷酋土司,咸盖其词章,近而酒楼茶馆,悉悬其画像,甚至穷乡小邑,鬻椐钕,开盐豉者,胥被以眉公之名,无得宠焉。”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作品富有世俗内容,饶有生活情趣便也不足为奇了。而就作品形态来看,更是显一才辩的趣味,不再是载道之气,将追求看作为一种生命的戏乐,犹如儿童嬉戏,显煞有介事,而又不可当真;虽不可当真,却又的确是煞有介事,读此小品可觉其丝丝动人,玲珑透彻。在驳杂的志趣中觅得一翻天地,即所谓“浇胸中块垒,一扫世态俗情,致取自娱,积而成帙”。为我们制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生命安顿之所。情趣盎然,如“娟娟花露,晓湿芒鞋。”也似“瑟瑟松风,两生机覃。”

参考文献:

[1] 赵伯陶.明清小品[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

[2] 尹恭弘.小品高潮与晚明文化[M].华文出版社,2001.5.

[3] 陈平原.晚明文学思潮研究[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0.